石化林公园的实验表明,人们会不自觉地跟从大多数人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不良行为。在这类情况中,我们推荐调整信息,将焦点集中于采取积极行为的人群身上。但是,这一方法并非时时可行。那么,你就要以理服人,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团队中的两位同事与韦斯·舒尔茨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我们征得了加利福尼亚州300户家庭的同意,记录他们每周的能源使用情况。实验助理还会到这些家庭的旁边或者后院读表,为每户家庭的每周能源情况建立基线测量。然后,每户家庭会收到反馈信息卡,告知他们本户能源使用情况与周围住户的对比。
(如有读者担心实验助理的人身安全,我们特此说明,所有的任务均在白天进行,而且如果住户家中有未系绳索的犬类,助理们不得进入。在这次实验中没有助理受伤,敬请放心。)
不出意料,在之后几周,能源消耗水平较高的家庭减少了使用量,下降幅度为7.5%。有趣的是,那些能源消耗水平低于周边住户的家庭,其能源使用量上升了8.6%。这一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形成的行为水平会成为一个“磁力中间值”,偏离中间数的人会向其靠拢——不论原来的自身行为好坏与否,他们都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向“常规人群”靠拢。
如果人们原本的行为更有益于社会,那么,在他们得知自己的行为偏离(不大好的)常规现象后,如何防止这种常规现象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呢?我们也许可以增加一个代表社会认可的标志,肯定他们的积极行为,这样不仅表示出这类行为有益于社会,同时也能通过提升个人自豪感去强化个人的积极行为。那么,应该使用什么符号呢?竖起大拇指的“赞”?还是直接印上字母组成的单词“APPROVAL”(表扬)?
或者只需一个简单的笑脸?我们又增加了一组实验条件来检验这个想法。根据能耗情况与周围住户平均水平的对比,各户家庭收到的信息反馈卡上会加上笑脸或者哭脸的表情图。数据分析显示,增加哭脸与否的影响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无论卡片上有没有哭脸,能耗较高的家庭下降幅度都在5%以上。然而,针对能耗较低的家庭,在卡片上增加笑脸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结果显示,对于能源消耗较低的住户来说,收到无笑脸卡片时,住户增加了8.6%的能源使用量,即上文提到的数据。而收到笑脸卡片时,住户则继续保持着较低的能源使用水平,并和之前相差无几。
这项研究结果不仅显示了社会常规行为对人们磁场般的吸引力,同时也展示了在肯定人们的有益行为时,如何能够防止此类信息产生负面影响。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一家大型企业对外公开了内部报告,其中提到员工的平均迟到率是5.3%。对外公开报告带来的好消息是实际迟到率比平均迟到率高的员工可能会调整自身行为,向常规水平靠拢;坏消息是平时较为守时的员工可能也会向常规水平靠拢。根据上述研究,准时出勤的员工应及时得到表扬,同时管理者要清晰明确地赞赏这一行为。在公共服务领域,也应该考虑这类信息的影响。例如,在逃课率上升时期,教育人员应该公开表示,大部分家长能够确保孩子按时到校上课,在肯定这一行为的同时,也要对少数未能做到这一点的家长清晰地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