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为文化的考古学

每天都会练会儿字,一方面是陪儿子练,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一点爱好。对着李邕(北海)的碑帖,品味那句“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反复把玩,意犹未尽。在这个键盘已经代替书写、提笔就忘字的时代,练字还有什么意义!然而,教儿子书法的老师却忙得不可开交,既教留学生,又教小孩子,人情难却,不得不开三个班。若为考试,找本钢笔字帖描描也就行了,看来家长并不都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的。就我的认识而言,书画同源,园林、诗文与书画密切,更进一步,中国的艺术精神与思想精髓都与之相关。书法正是了解它们的一个窗口,学习书法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所以外国留学生大多会尝试练练书法。

几道弯弯曲曲的墨迹都有如此之多的讲究,可以想见考古学所研究物质材料的丰富含义了。然而,现实中我等还需要为考古学的价值、意义而犯愁。面对那些“破坛烂罐”“破铜烂铁”,我们考古中人时常会感叹人生的虚妄,命运的无奈。既不能如工程学那样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如自然科学那样探索自然的奥秘。跟经邦纬国的经济学政治学没法比,更比不了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甚至跟难有实际用途的心理学、社会学比,也是自叹弗如。当然,作为广义的科学分支,考古学探索人类起源,重建历史,这样的价值也就不用说了。但是在科学的领域中,考古学无疑是边缘角色,很少有人会称考古学家为科学家。虽然宾福德一直梦想如此,跟根红苗正的数理化天地生等自然科学学科相比,考古学哪有底气!

在现实世界中,考古学更多的是一项文化的事业,更接近人文科学,也就是说跟文学、艺术比较亲近。人文科学重视意义,通过载体去传递意义、揭示意义、创造意义。考古学研究物质材料,它们的意义我们称之为物质文化。准确地说,就是以物质为媒介来表达与传承文化。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特点。一个简单的例子,吃饭,在中国吃饭可是有讲究的,不仅仅是有八大菜系的区分,跟谁吃饭,怎么吃,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在哪里吃,讲究就太多了,整个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关系史。从这个方面来看,社会关系通过物质文化来维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说,物质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比如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没有这样的社会认同,国家恐怕早就四分五裂了。文化不能当饭吃,没有文化恐怕连饭都吃不上,非洲的动荡与社会认同缺乏不无关系。考古学所揭示的意义由此可知了,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动荡的成本有多大,考古学的意义就有多大。

2008年登了鹳雀楼,站在王之涣的雕像前重温那二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楼是新建的,极其巍峨,离黄河已经很远了。没有关系,王之涣的诗是真的,那种意境,那种气势都是真的。回到家乡的县城,见到湖边新建了座“二乔公园”,家乡号称“二乔故里”。湖上塑了两尊巨大的美女像,想是家乡人的想象了。历史上究竟有没有二乔尚且不论,二乔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恐怕也是难以考证。家乡立县是西晋时的事,二乔之事还在立县之前。没有关系,好歹八字还有一撇,《三国演义》的故事人人都耳熟能详,说到二乔就有了知名度。假如连这个故事也没有,凭空在湖上建两座美女像,恐怕会被人骂死,大概只有用神经病可以形容。若是能够找到一点真凭实据,这样的开发也就不那么突兀了。总之,意义的赋予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随意妄为的,它受到物质存在的制约。没有真实的存在,意义就无所依凭。

考古学就是寻找过去、发掘过去的学问,让道听途说立足真实的材料,让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重新复活,把我们的认识延伸至荒渺无稽的远古时代。因为有考古学,所以我们也就有了一点真实的根系。于是人们知道了人类并不是哪个神的创造,知道了中国文明在三皇五帝之前还有更悠久的根源,知道了在中原文明崛起之前周边还有不少璀璨的文明萌芽……这些都是考古学给我们的认知,它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超然之物在主宰人类的命运,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少了“不能承受之重的”神的束缚,多了自身的责任。作为中国人,我们意识到中国文明的形成是汇集竞争的结果,融合了难以计数的文化源泉,所谓华夏正裔是后世的宣传。在这个多元的时代,这样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意义:中华文明本来就是多元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可能是,所以包容、学习、开放、改革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考古学可以改变或促进我们的思想,而思想是文化的精粹。西方文化的优势植根于自古希腊以来的思想文化遗产之上。按科学史学者研究,若没有古希腊的哲学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的基础,西方就不会有近代科学的起源,也就没有其现代的优越地位。思想的源泉并不仅限于抽象的思辨,它也来自点点滴滴的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比如说三代论的思想很早就有了,东汉的袁康、古罗马的卢克莱修都有明确的陈述,但是他们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猜测,他们自己并不确信。近代考古学通过实物材料的发现与研究,运用共存关系原理与类型学原理,将这种认识扎根于可靠的事实之上,而不再依赖于某位智者的灵感——无从证明的。作为科学的考古学贡献了可靠的知识;作为文化的考古学,贡献给人类以思想的基石或曰源泉。

从清华大学的西门进去,有一处碑刻,上书“人文日新”。以科学研究见长的清华也知道“人文”的重要性。没有科学的人文是肤浅的,而没有人文的科学是疯狂的。搞艺术史研究的妻子告诉我许多近代西方艺术家都非常注重科学研究,达·芬奇就更不用说了,印象派对光线的研究就相当透彻,更晚的如拎着颜料桶以泼甩的方式作画的波洛克是分形结构的大师。当代科学研究越来越强调人文的意义,如克隆技术的伦理学,再如前面所说科学的思想源泉,都来自人文领域。每当看到自然科学研究者对考古学意义的误解及有意无意的优越感,不知道该说什么。

人文的文化赋予物质以重要的意义,长春的雕塑公园花了百万元买了罗丹《思想者》的复制品。这样一尊青铜雕塑成为雕塑文化的象征。对中国人来说,“鼎”代表重要、稳定,所以造鼎多是地方政府乐意去做的事。内蒙古赤峰以玉龙为象征,代表骄傲与自豪,甘肃的马踏飞燕、四川的太阳金箔都成了重要组织的标志。当代中国考古遗存的人文价值其实是很缺乏研究的,民间收藏还是以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居多,能够欣赏其人文意义的人还是少数。就如我们看到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如果只是问它值多少钱,岂不是在糟蹋好东西。残垣断壁的长城值多少钱呢?所有人都知道它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东西,它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纽带。

这里特别想指出的是人文的东西并非不真实,恰恰相反,它是另一种真实,甚至比科学还真实。比如说是《清史》真实,还是《红楼梦》真实呢?前者中可能有不少政治偏见、史料的错误;后者是虚构的故事,但是它以全景的方式最真实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没落,非常非常真实!读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感到它比许多社会调查报告要真实得多。齐白石画虾,脚越画越少——越来越不真实,但是却越来越能反映虾的灵气——反而更真实。看方力钧的“傻笑系列”、张晓刚的“脸谱系列”,我认为他们比中国最好的社会学家更好地表达了中国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货真价实的科学家。

作为文化的考古学,同样可以说是求真的考古学,不过就研究的途径而言,它更强调民族性、地方性、文学性、艺术性等,跟追求普遍性的作为科学的考古学有很大的区别。前者通常称为后过程考古学,后者称为过程考古学。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而视,非黑即白,显然是不合理的;简单地折中,同样忽略了每一种研究的独特价值。从作为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后过程考古学,我认为是一个有益的角度。 uveEHsoi2YsycsyKhYRw+bZfj624jTKLxHxFHzl6HVitrT8K7BAiUNn+pzluEQM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