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经济发展概况

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始于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段时间,大约在1886年前后 ,也就是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的一个调整时期之后开始走上正轨。毕竟明治维新是一场变革,不论它是革命性的还是改良性的、是激烈的还是温和的,它都触及了原来那个社会的基础,都伤及了某些利益集团,因此必然会有一个争斗的过程,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时期,这就是日本学者称之为过渡期的一段时间。当日本经济走上正轨之后,发展是迅速的、成果是惊人的,即使与西欧相比也不逊色。当然,日本的经济基础不如西欧,因此它的经济发展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特别是科学技术与西欧的差距较大,需要通过技术转移进行消化和吸收。即便如此,在100多年的经济发展当中它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尽管在近代也走了不少弯路。

表1-1显示了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之前大约5 0年中日本人口、GDP、人均GDP的增长率,从中可以确认一些特征。首先,人口增长率属于适度的,从接近1%一度上升到超过1. 4%,但是总体上只有1. 19%。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率,既促进了经济增长(提供劳动力),又没有增添负面作用(过度消费)。 其次,再来看GDP增长率,虽然各时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稳定在3%以上,这个增长率是当时各国最高的。 这个增长率即使在今天也不算低,很多国家都达不到这个数字,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最后,由于人口的增长不快而GDP的增长加快,所以人均GDP就得到了相应的增长,虽然不同时期各有不同,但是,总体上超过人口增长率,从而提高了经济和社会福利。部分时期还出现非常高的增长率,主要是战争时期(1931~1938年),这个时期为了准备战争,日本加快了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表1-1 近代日本人口、GDP、人均GDP增长率(%)

picture

资料来源:南亮进(2002),第31页。

表1-2显示的是近代日本实际GDP的增长率、相对贡献度和比重,从中能够看出几个特点。第一,从增长率看,近代行业的增长率快于传统行业,如工矿业,建筑业,运输、通信、公益事业。第一产业增长率较低,平均只有1. 34%,而第二产业则高达6. 34%,第三产业也比较快,虽然不如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加起来构成非第一产业,其增长率高达4. 07%,高出第一产业很多。这说明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于是全部产业的增长率也高达3. 31%, 这快于绝大多数西欧和北美等当时的先进国家。可以说第二产业的发展决定了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因为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特别是早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无从谈起,关于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表1-2 近代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相对贡献度和比重(%)

picture

说明:①工矿业,建筑业,运输、通信、公益事业属于第二产业。②非第一产业对应的是第一产业,因此相对贡献度和比重一栏的二者合计为100%。③数据是7年移动平均值。资料来源:南亮进(2002),第72~76页。

第二,从相对贡献度看,与增长率的情况相似,作为第二产业核心行 业的工矿业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最高时达到将近一半的水平。其他近代行业也一样,如运输、通信、公益事业,从20世纪初就达到一定高度。第二产业整体的贡献度都是最高的。不过在经济发展的早期,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也不可小看,至少在1920年之前还能达到15%左右的水平,这是因为这个产业在当时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是逐年下降的,这是由于这个时期日本的工业化进度加快,工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所致。当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合起来(非第一产业)的贡献就几乎是全部了,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大局。

第三,由于经济增长率的不同和贡献度的不同,各个产业的比重也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产业在早期高达40%以上,此后逐年下降,1938年只有15. 9%,这相当于中国2000年前后的水平。第二产业与此相反,逐年上升,从1888年的12. 2%上升到1938年的51. 8%,也就是占据整个经济的一半多,这类似于中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状况。由于早期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的比重就显得较高,甚至是最高的,超过第一产业,达到46. 2%。此后由于第一产业的下降幅度较大,第三产业长期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只是1938年这个战争经济时期 下降到了32. 3%,这显然是由于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发展导致的。

表1-3显示的是劳动者就业的增长率和比重,与GDP的情况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相似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都快于第一产业,其中第二产业更快一些。这说明,这个时期的日本经济主要是第二产业驱动的,体现在就业方面也十分明显,就是说第二产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就业,或者与就业同步增长。不同的是,第一产业的增长是负值,也就是劳动力在逐年减少,这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相符。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结构转变,经济总量如此,劳动力更是如此。经济总量可以是正值而劳动力则是负值,也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要从第一产业当中转移过来,这就造成了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的现象。与经济增长不同的是,经济增长不存在哪个产业剥夺哪个产业的问题,只是增长率不同和比例不同而已。但劳动力则不一样,尽管人口和劳动力都在增加,就是有增量的部分,但依然不能满足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还得从农业劳动力中转移出来一部分。而且早期城市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人口和劳动力生活在农 村,从事农业生产。从比重看则有所不同,第一产业虽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了最高的比重,从接近70%下降到43. 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十分接近,为20%~30%,二者加起来在1938年以后超过第一产业,出现了逆转。

表1-3 三大产业就业者的增长率和比重(%)

picture

资料来源:南亮进(2002),第202~203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显然,第一产业的生产率不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高,因此,虽然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数比重依然很高,但增长率是负的。如果与表1-2进行比较就更清楚了:第一产业GDP的比重要比就业者的比重低很多。也就是说,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很多人创造出的产出与人员数量不相匹配,这说明这个产业的生产率是低下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没有这种现象,甚至有相反的情况,特别是第二产业的产出比重较高,而就业者的比重并不很高,说明第二产业的生产率较高,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工业化意味着经济发展的一个理由。

表1-4显示了近代日本的商品进出口结构,从中可以看出进出口的变化。从出口看,初级产品从早期的33%下降到了后期的不足7%,这说明日本的出口逐渐由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被工业制成品所取代。工业制成品分成轻工业和重工业,显然这个时期轻工业是日本出口最重要的商品,所占比重超过60%,特别是纤维制品占到出口的一半多。也就是说,近代日本的工业化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其中纤维工业占据主流。这与其他较早实现经济发展的国家相似,英国也是通过轻工业实现发展的,然后逐渐转变到重工业。这也符合经济学的规律和逻辑,因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既 缺少资金,又缺少技术,还缺少人才,只能从那些相对容易的行业开始。轻工业通常在这些方面都比重工业要求的低,因此这符合资源合理配置的逻辑,不会出现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上述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转向重工业也就是正常的和合理的选择了。

表1-4 近代日本商品进出口结构(%)

picture

资料来源:南亮进(2002),第161页,第164页。

进口与出口呈现出相反的情况,初级产品的进口不仅比重较大而且逐年递增,特别是其中的原料和燃料更是主要商品,这证实了日本缺少经济发展所需资源和能源的事实。有趣的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进口商品中轻工业商品占据主流,接近一半,其中纤维占重要比重(36%)。早期日本的轻工业和纤维行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需要大量进口,但从20世纪初开始就大幅度下降,说明这个时期该产业已经开始发展和成熟,逐渐取代了进口。与之相比,重工业的进口一直占重要地位,为25%~35%,说明这个时期日本的重工业化程度不高,需要进口大量机器设备等重要物资。也可以说,二战期间的日本在重工业方面依然处在比较初级的水平,还不能与欧洲和美国竞争,事实上日本真正的重工业化是在二战以 后实现的。 JOnWgOKfhG6RMD1+hDnNIQdIflYG6CXl5/VFfYz3eB3XNE65hpD2hHImEa2YgU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