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日本不仅是经济大国,同时也是技术大国和专利大国。其实,日本不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以后逐渐成为经济大国和技术大国。 即使在二战以前,虽然在技术的整体水平上不如欧美强国,但是在一部分技术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如下赖雅充的“下赖火药”(1891年),屋井先藏的“干电池”(1892年),本木幸吉的“养殖珍珠”(1894年),高峰让吉的“肾上腺素”(1901年),丰田左吉的“自动织机”(1901年),池田菊苗的“味素”(1908年),南部麒二郎的“38枪”(1909年,即明治三十八年),铃木梅太郎的“维生素B1”(1911年),本多光太郎的“永久磁石钢”(1917年),密田良太郎的“水银避雷器”(1917年),高桥克己的“维生素A”(1922年),柏木幸助的“体温计的制造方法”(1922年),八木秀次的“接收天线”(1925年),高柳健次郎的“电视”(1928年),川原田政太郎的“电钟”(1945年),本田宗一郎的“小型汽油发动机”(1949年)等,都属于世界级的发明。
在技术的数量上,日本也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数目,二战以前日本共批准了16万件专利和34万件实用新型。这一数字虽然仍然不如欧美强国, 但从日本专利制度建立的时间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来看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到了二战前夕,年专利申请数已经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美、德、英三国。专利申请件数的增长率就更为突出,1889—1942年的年均增长率,日本为5. 3%,美国为0. 8%,英国为0. 5%,意大利为3. 5%,德国为3. 2%,法国为0. 7%。
关于技术创新的数量分析固然必要,而对于技术政策的研究也十分重要,因为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往往受到技术政策的左右。不过由于技术政策的效果难以评价,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尤其关于专利制度的研究更少。 况且技术政策不仅多种多样,在国与国之间又千差万别,这就更增添了研究的难度,因此关于日本的技术政策尤其是专利制度的研究就更加缺乏。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里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希望能够通过研究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日本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
在此,除了研究日本专利制度的一般情况以外,我们更加重视它的一大特点,即实用新型制度,我们认为这一制度的创设是日本专利制度的一大进步,也给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样板。实用新型这种制度至少在二战以前为日本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极为良好的制度环境,为它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甚至认为在二战以前它的作用超过专利法,因为当时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下,有相当数量的发明属于模仿和改进程度的。如果按照专利的要求和标准,这些发明不会得到保护,也就难以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而实用新型恰恰保护了这些小发明,使它们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当时日本的产业结构更偏重于传统行业,并且中小企业占据很大比例。由于这些小发明比较简单且比较廉价,因此容易被这些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所应用,这些小发明给这些行业带来了生机,极大地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这是本章的一个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