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引言

本章研究技术创新条件之一的市场问题,市场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的大小,另一个是市场的结构。前者指的是市场本身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扩大,市场的扩大就是市场容量的扩大,从市场角度说意味着该产业的发展,至少是数量上的增长。因为市场扩大了,市场中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也就增加了,供求的增加意味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多,包括生产者、销售者以及运输、储备等其他参与者。再往前一点说,在前近代人们都生活在农村,形成了彼此相对封闭的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也由于某些政治原因,人们的流动性很低,与人高度相关的商品也缺乏流通性。虽然在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十分相似,但是较少互相交流和交换,这不利于技术的进步,也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近代以来,由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以及交通运输体系的发达,不论哪一种市场,如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都动了起来,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过本章重点研究第二个侧面,即市场的结构。市场不仅有大有小,而且有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之分。根据经济学原理,竞争性的市场更有利于经济活动,因为在竞争条件下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垄断容易导致市场的扭曲。原因是垄断者是市场上的少数供给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就是容易制定一个高出竞争性市场的价格,使消费者受到损失。另外,垄断者会认为既然市场上只有自身或很少几个供给者,还会制造某些更严重的问题,如低下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战以前日本的财阀在某些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二战以后日本的国有铁路公司长时间服务质量下降,最后被分割。反垄断已经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国家的一项共识,只是各国采取的方法和态度有所不同,有些国家更加严苛,有些国家则稍微缓和。当然还 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局限,还没有建立反垄断机制,但是大致可以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会很好。

熊彼特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当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在技术创新当中企业家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以下两个重要主张:(1)垄断性企业比竞争性企业更具有技术创新的可能性;(2)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更具有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熊彼特假说”,经过J. K.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的补充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后来围绕这个命题,很多经济学家以欧美企业为主进行了实证分析,例如,Kamein and Schwartz(1982),Baldwin and Scott(1987),Cohen and Levin(1989),结果不尽一致,既有支持的,也有否定的。 关于日本的情况,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进行了研究,如今井贤一(1970)、土井教之(1977,1993)、植草益(1982)、村上直树(1986,1988)、若杉隆平等(1996),这些研究结果更多地持否定观点。关于日本的研究都是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并没有关于战前时期的分析。

二战以前的研究之所以较少,主要原因恐怕在于缺乏必要的数据资料,至少关于企业层面上的研发(R& D)活动的相关资料十分缺乏。通常研究技术创新时使用的R& D函数需要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如R& D投资额和研究人员数(投入)以及新产品数或专利件数等(产出),而这些资料十分稀少。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分析,只是不如战后的分析那么细致严密而已,本章通过挖掘相关数据和采用接近的分析方法,试图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

本章的另一个目的是讨论二战以前日本财阀的作用,尤其是关于技术创新问题的作用。众所周知,在二战以前的日本经济当中财阀的地位不可忽视,甚至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财阀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是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呢?这个问题与本章所要讨论的“熊彼特假说”关系密切,因此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01R5C2SfNjZOk92yv+b3vu27X9/XUE3fK1ALXuway6bNfnk6UNVganhO1RXeWzE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