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原因分析

一、动力革命的进展

关于这个时期制造业的结构变动的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可以考虑是由于动力革命得到长足的进展而带来的。根据日本学者南亮进的研究,日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共发生了两次动力革命,第一次从1890年到1905年前后,从水车转变成蒸汽机,第二次从1905年到1930年,从蒸汽机转变成电动机(也称为电气化)。 本章考察的时期正好处于第二次动力革命时期,因此我们以电气化为核心进行分析。

电动机既可以制作成大型的,也可以制作成小型的,控制起来也很容易,因此比较适合于各种领域。根据南亮进的研究,大工厂引入电动机意味着替代蒸汽机,那里的动力化并不是从电气化开始的,而是从蒸汽机开始的;而中小企业则不同,那里引入电动机实际上意味着工厂的动力化,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原来并没有使用蒸汽机或者其他动力,最多有些企业 使用了传统的日本水车。 虽然我们的分析并不直接研究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但是事实上传统行业多为中小企业,而近代行业多为大企业,因此二者并不矛盾,甚至应该看成是一回事(见表33)。

图3-4描述了1909—1920年动力化的进展情况,这期间所有行业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均位于45度线上方),制造业整体上从约30%上升到约60%(平均值)。另一个特征是1909年动力化率较高的行业而后也较高,1909年较低的行业后来也处于低水平。换句话说,近代行业在1909年动力化率较高,1920年依然较高,只是绝对水平发生了变化,而传统行业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过包括一些传统产业在内,一些行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可以依据与45度线的距离进行度量),如武器、印刷、铸造、饮料、食品杂项、车辆、编织、化学杂项、织物、机械杂项、火柴、制茶、帽子、纸制品、点心等行业就是这样。

图3-4 动力革命的进展(1909~1920年)

资料来源:(日本)《工厂统计表》1909年和1920年版。

这个时期动力革命的进展可以看成是从蒸汽机向电动机的转变,图3-5显示了这种情况。1909年,从制造业平均来看,蒸汽机比率约为60%,电气化率约为20%,到了1920年,前者变成了约20%,而后者变成了约70%。近代行业的蒸汽机比率从57. 0%下降到25. 2%,电气化率却从25. 4%上升到65. 4%。传统行业的蒸汽机比率从66. 2%下降到24. 4%,电气化率却从15. 7%上升到68. 4%。传统行业的变化幅度大于近代行业,有些行业如刺绣、漆器等,它们的电气化率从零一下子变成了100%。

图3-5 从蒸汽机向电动机的转换(1909~1920年)

资料来源:(日本)《工厂统计表》1909年和1920年版。

动力革命的进展在20世纪20年代也在继续,但是已经不能认为是电动机替代蒸汽机的过程了,因为到了1930年制造业的平均动力化率已经达到7 7. 7 3%,电气化率为8 8. 4%[见表3-3]。1930~194 0年动力化率只有很小的提升,传统行业和近代行业的差距也很小,因此这个时期的动力化率已经不能成为两个产业群的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了。

二、技术进步的影响

上一节讨论的动力革命属于通用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20世纪头十 年至20世纪20年代的制造业的生产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动力革命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其他的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如前所述,所谓规模结构的变化,这里意味着传统行业的大规模化和近代行业的二元结构化。 工厂的大规模化并不是单纯地扩大规模,实际上还伴随着某种资本设备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二战以前,传统行业有约11万件发明,近代行业有约12万件发明。这当中,传统行业有专利数大约3. 5万件,实用新型大约7. 5万件,而近代行业分别大约为5. 7万件和6. 4万件。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两个行业群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因为通常专利的技术水平高于实用新型,专利(或比例)越多,说明技术水平越高。 那么这些技术创新的成果对于生产活动是否具有直接的影响呢?图3-6和图3-7显示了专利数与生产额之间的关系,1909年和1939年都显示了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相关关系有所增强(相关系数增大)。因此可以初步认为,技术创新对于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十分紧密。

图3-6 产业别专利数与生产额的关系(1909年)

说明:①专利数为1906~1909年的合计。②横轴是专利数的对数,纵轴是生产额(10万日元)的对数。资料来源:生产额为(日本)通商产业省(1961),专利数为专利局资料。

图3-7 产业别专利数与生产额的关系(1939年)

说明:相关系数 r (1)包括圆圈内两个点,相关系数 r (2)不包括这两个点。资料来源:(日本)通商产业省(1961)。

下面,通过近似生产函数的变化显示全部行业的技术进步情况,图3-8显示了这种情况。这里使用了人均马力度代替人均资本存量,使用人均生产额代替劳动生产率(或人均增加值),这就构成了近似生产函数的关系。理论上说,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产出也会增加,图中显示出了这种变化状态,能够鲜明地看出,从1909年这个起点开始,一直到1937年这个结点都是一路向右上方移动的,虽然中间一部分时期有原地踏步的倾向,但也十分正常,不可能总是一路飙升。原地踏步当然也有原因,可能是经济的调整期,可能是技术进步的缓和期,也可能是孕育着更大进步的时期。图3-8中两次出现了这种情况,一次是1914~1925年,在原地踏步的同时也在向右上方移动,应该说是转移到了另一个生产函数的组合上面。当然中间也有回落,就是一下子没有跳跃成功,然后顺着中间的生产函数向右上方移动。1930~1937年又出现了一次调整,同样调整到了更上方的生产函数上。

尽管图3-8中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事实,但是这种将近30年的变动如此合理是十分难得的。这意味着日本制造业整体的进步,也包含技术进步在内,就是所谓的产业的升级换代,首先应该是生产函数的升级换代,这里就显示了这种形态。

图3-8 1909~1937年的技术变化:全部行业

资料来源:(日本)通商产业省(1961)。 mVlc/DKqZqBc/tqGpQUGU5zGDBz22dqHTcX52NeVQTnrdhS/p6mmvtpUH5nJg9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