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结语

上面介绍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大致情况,虽然由于数据不全,难以像日本那样更加详细,但也正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的状况。没有哪个国家不想了解本国的基本国情,但这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所变化或发展。如果一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哪怕是不利的变化(如战争、重大灾害),也没有必要经常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变化。第二,调查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普查,要动员大量人员,劳民伤财。《农商统计表》后期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中国实业志》也没有如愿以偿,都是这个道理。

虽然如此,从星星点点和断断续续的资料当中还是能够窥见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致轮廓。从这个轮廓看,近代经济和工业发展虽然有一定的起色,但并不顺利,也并不如意,特别是与日本比较时显得更加无力。从好的方面说,近代引进了一些先进的产业和技术,至少填补了空白,包括纺织、机械、金属、化学等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中的新技术。但是由于国情所限,也由于制度和体制局限,还由于其他很多原因,整体的发展十分有 限,并不能很好地为经济起飞做准备。

我们认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次失败的经济起飞”,或者说是一次尝试性的起飞,并没有顺利走上正轨。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不到20年的1886年前后开始了现代经济增长(或经济起飞),在20世纪初期完成起飞,此后就走上了发展的正常轨道。按照罗斯托的观点,经济起飞需要几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政治变革。按照他的说法是“一种特别剧烈的刺激力量”,如1848年德国革命、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二战之后印度的独立和中国的革命胜利。然后,他提出了起飞所需的三个条件:(1)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到5%~10%以上;(2)一个或多个重要制造业部门以很高的速度发展;(3)有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能够利用推动近代部门扩张和外部经济效应的资源。

按照罗斯托的标准,1911年的辛亥革命应该算“刺激力量”。如果顺利,应该在20世纪30年代开启现代经济增长(或经济起飞),30年代也的确有了一定起色,但总的来说达不到增长的标准,特别是达不到起飞的标准。可以说,由于不满足罗斯托给出的三个条件而没有实现经济起飞。关于这一点,将在本书最后一章进一步讨论。 Rrad8qjjmMMUytKI8HRnge16Ds6NZBJyS5pLhOGNb6fPWLa0TFrn+wOwMjWdcQ9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