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其他子学

孔子之后,儒家学说形成许多派别,韩非子列出了八家:“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从孔子到韩非子,其间约两个半世纪,综合有关资料,孔子后学不止八家,当有十八家之多。其余十家是:子夏、子游、有若、曾子、澹台灭明、子贡、宓子贱、公明高、子莫、《易传》之学。

(1)子张之学。子张(公元前503—前450年),姓颛孙,名师,鲁国人。孔子说:“师也过。”“师也辟。”意思是,子张做事过火,性格偏激。曾子说:“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荀子说:“弟佗其冠,祌禫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论语》有二十二处提到子张,居诸弟子之冠。子张之学是激进派,其徒不畏艰难,博爱容众,独立高行,敏而多功,不合中庸。朱熹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意。”他们戴矮帽子,随便不拘,衣冠行为同于流俗,缺乏儒雅气象,被荀子贬为贱儒。

(2)颜氏之学。孔门弟子中有颜氏七人,其中颜回为复圣,前面已有介绍。另有“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颜氏之儒当为以颜回为代表的儒学中的德行派。

(3)漆雕氏之学。儒学中的任侠派。漆雕开(公元前540—前489年)为鲁国或蔡国人,有《漆雕子》十三篇,今佚。韩非子说:“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谓其临危不惧,面色不改,目光不避,理曲则让于奴隶,理直则怒斥诸侯。

(4)仲良氏之学。孟子云:“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毛诗》认为,仲梁子亦传《诗》,而《毛诗》源于子夏,故仲良氏之学为兼有曾子、子夏二家特点的学派。

(5)子思之学。孔伋代表的《中庸》学派。

(6)乐正氏之学。郭沫若谓乐正克作《大学》和《学记》,乐正氏之儒为《大学》学派。

(7)孟氏之学。即孟子学派。

(8)孙氏之学。即荀子学派。

(9)子夏之学。子夏为隐圣,其学为儒家的隐士派,不做官受禄,为王者师,前面已介绍。荀子说:“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

(10)子游之学。子游(公元前506—前445年)即言偃,吴人,与子夏同为文学弟子,重礼乐制度。孔子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孟子说:“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荀子说:“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

(11)有若之学。有若(公元前518—前457年)在《论语》中尊称有子。孔子死后,弟子们极为思慕。有若的相貌颇像孔子,于是诸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

(12)曾子之学。曾参在《论语》中尊称曾子,为孝圣,《孝经》学创始人。前面已介绍。

(13)澹台灭明之学。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震诸侯。子游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大戴礼记》说:“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于民利矣,廉于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

(14)宓子贱之学。汉儒王充说,宓子贱亦论性情,与世子相出入。《汉志》录《宓子》十六篇,今佚。

(15)子莫之学。孟子云:“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16)公明高之学。主张述而不作,三年之丧。他说:“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如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有义不义,无祥不祥。”强调人为,反对灾祥。

(17)子贡之学。子贡即端木赐,似纵横家之祖,曾多次向孔子问《易》。

(18)《易传》之学。解说发挥《易经》之学。产生于战国末年,为儒家哲学之源。

孔门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其中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冉有、子路、宰我、子贡、子游和子夏成绩尤为卓著,号称“孔门十哲”。孔子死后,孔门高足散居四方,各立门户,祖述孔子学说,但只有子夏的经学流传了下来。孔门十八派中,孟氏之儒和荀氏之儒号称显学。孟学出自《诗》《书》,孟子后学与阴阳五行合流,势力渐大,却遭荀子后学李斯的“焚坑”之祸。荀学出自《礼》《乐》,荀子后学与名、法合流。入汉之后,孟学渐被尊崇,荀学逐渐失势。唐宋之后,孔孟并称,成为正统,荀学逐渐湮没。 CxR+aN2TOK7MJ+uDkHDE4BG4wue2L3ABsKYsMr2dXIvGloP9OG6GIWpbutW/po4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