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孔门弟子

孔子之学,传于孔门。《儒林传》云,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于各诸侯国,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也有的隐居不仕。如子路居卫国,子张居陈国,澹台子羽居楚国,子夏隐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国。另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孔门弟子英才荟萃,人才济济,有的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曾子、子思、颜回、子夏等。

孝圣曾子

孔门弟子中有曾氏父子二人。父曾晰,名点,曾发表其志向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闻言,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所志,为师儒尔。曾点之子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史载《孝经》为曾参所作。据说曾参至孝通神,后世奉为“孝圣”。

孔子说:“参也鲁”,谓曾子天资鲁钝,不够聪明。惟其鲁钝,所以不尚浮华,践履笃实。孔子认为:“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寿。”曾子具备这些性格特点,且很长寿。有一次,孔子对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说:“是!”其他门人问:“何谓也?”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他对孔子的思想领会很深。

曾子有很多名言流传下来,他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可见他尤重笃行。他还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可见他不但善学,而且坚强弘毅,修养极佳。曾子重病时,曾对弟子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这大概是他的遗教和心传吧。

《新语》载,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于麋粥之间,行之衽席之上。《汉书·艺文志》云:“《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谓《孝经》为孔门孝义真传。《孝经》开宗明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史载汉代有《曾子》十八篇,今亡佚。

述圣子思

子思乃孔子之孙。孔子二十岁生子,名鲤,字伯鱼。孔鲤也是孔门弟子,孔子曾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来教育他。孔鲤恪守庭训,鲁哀公以币召之而不仕,不幸先孔子而死。据传孔鲤的前妻无德,“不可化,乃出之。后妻贤,生子伋”。孔伋又称原宪,字子思。子思出生不久,伯鱼去世,其母守节抚孤。子思的遭际类似孔子。子思享年六十二岁,曾困于宋,作《中庸》。《中庸》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后儒谓得孔学神髓。孟子曾受业于子思,后来成为儒家亚圣。子思承上启下,后儒奉为述圣。有人认为,《礼记》中的《表记》《坊记》也为子思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今亡佚。

子思早年亲承孔子教诲。有一次,孔子正独自喟叹,子思问:“您是否担心子孙不加强修养,将对不住祖宗?或者是羡慕尧舜之道而又恨自己达不到呢?”孔子说:“小孩子怎么知道我的心志呢?”子思回答:“我曾听了您的教导,正在不懈努力呢。”于此可见,孔鲤后妻或有孟母之贤,其善教若此。孔子晚年得此贤孙,当不胜欣慰。

子思方少时,孔子便去世,乃事学于曾子。《圣门十六子书》云:“子思从曾子学业,诚明道德,有心传焉。乃述父师之意,穷性命之原,极天人之奥,作《中庸》书,以昭来世。”宋元以降,《中庸》成为四书之一,后儒奉为儒门圣典。朱熹说,孔门中惟颜氏和曾氏得其宗传,曾子再传而得子思,子思担心时间久了会失却孔子真传,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互相演绎而作此书。“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他还认为,此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得之,则终身受用不尽。

子思说:“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鲁缪公多次求见子思,欲以为相国,皆遭拒绝。据孟子说,缪公屡派使者问候子思,每送厚礼于他,子思却很不高兴,把使者赶走。他以为,这说明缪公不是喜欢他的才能,而是把他当犬马来喂养。《论语》载,子思问耻,孔子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孔子认为国家无道而出仕是可耻的事,所以子思终身不仕。史载,子思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后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复圣颜回

孔子生前,曾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为弟子分类,德行为四科之首,而颜回又为德行弟子之首。司马迁为孔门弟子作传,首列颜回。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岁,品格高尚,学识渊博,最得孔子之意。后儒推之为七十二贤之首,尊称“复圣”。

颜回家境贫寒,却不慕富贵,安贫乐道。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颜回最能领会此意。孔子称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行教,最重仁德,而颜回行仁最笃。《论语·颜渊》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回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焉。’”众弟子中颜回问仁最详,孔子所答亦最细。孔子曾称赞颜回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是说,其他弟子只是偶尔或有很少的时间能保持仁的状态,颜回则可以很长时间保持仁的状态。

颜回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孔子的言教从不表示异议,显得很愚笨。不过,连最善于言辩的子贡也自叹弗如。子贡说,颜回能闻一而知十,他自己则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颜回夙兴夜寝,诵诗崇礼,非常踏实。孔子说:“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回对自己的老师也是服膺之至,曾喟然而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汉儒王充说,在孔子讲学授徒的同时,少正卯也在鲁国讲学授徒,与孔子形成竞争。“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有一次,孔子一行在匡地被逐,颜回落后而走散了,后来终得团聚,孔子激动地说:“吾以女为死矣。”颜回说:“子在,回何敢死。”令孔子感动不已。孔子曾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不幸的是,颜回竟然先孔子而去了。史载,颜回二十九岁就须发就全白。也许是用功过度的缘故吧,他大概没活过四十一岁。颜回之死,令孔子悲痛万分,他“哭之恸”,叹道:“天丧予!天丧予!”后来,鲁哀公问孔子众弟子中以哪一位为好学,孔子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其痛惜至此。孔子曾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可见师徒二人相得之深。颜回终身未仕。

孔子六十多岁时,有一次师徒一行被困于陈蔡之野。“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弟子们多有怨言。孔子为安慰众弟子,诵讲弦歌不衰。子路心中怨恨,生气地质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子贡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愠心,便轮流问弟子说:“我们又不是野兽,却整天地被人追赶于旷野之上,我们所推行的仁道有问题吗?我们何致于此呢?”身处困境,弟子们略有微辞,亦属难免。唯独颜回毫无愠心,坚定地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闻言,激动地说:“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颜回于乃师,真可谓患难知己。孔子曾说:“回也,视予犹父也。”后人评价说:“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隐圣子夏

中国儒家历代皆有一些隐居不仕的儒士,他们或著书,或授徒,或为王者师,这一传统始于子夏。司马迁说,孔子死后,“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如田子方、段木干、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凡为王者师,必属隐者之流,否则只为臣下,而不可谓师友。子夏可谓儒家的隐圣。

子夏姓卜名商,魏国人,少孔子四十四岁,以文学名世。在众文学弟子中,孔子生前独举子游与子夏二人。子游重礼乐制度,子夏重文物典章。子游说:“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可见他与子夏有分歧。子夏则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可见他重视基本功。他还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可见子夏之学尤切实际。因此,才能为王者师。

后儒云:“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子夏循规蹈矩,其学尤重日常实践和经籍掌握。按照汉儒的说法,儒家经典的流传大都与子夏有关。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对儒家经典流传的巨大贡献,当与他的隐居教授有关。

子夏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有一次,他拿《诗》中的几句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显然是描写少女的妩媚俏丽了,他问子孔子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说,先要有洁白的底质,然后才在上面绘画。子夏接着问:“礼后乎?”意思是说,在道德修养中,是否也要先修养好仁德,然后才讲礼节呢?孔子对子夏的悟性很赞赏:“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认为子夏最能发扬他的意思,可以和他论诗了。

有一次,子夏去晋国时路过卫国,有个读史记的人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不是“三豕”,而是“己亥”,原因是三与己、豕与亥近似,写书的人搞错了。后来询问晋国人,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由此可见,子夏对典籍的掌握既广泛又精审。

孔子曾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意思是说子夏的性格有些消极,进取不够。大概正因为如此,子夏才成了儒家的隐圣。人们说,魏文侯之所以在名声上超过齐醒公,主要是因为他能够尊敬子夏及其弟子段木干、田子方等隐士。有一次,魏文侯因久仰段木干的道德学问,特意到他家去拜访求教。段木干得知来人是国君,未等魏文侯进门就跳墙躲开了。魏文侯扑了空,却不生气。随从们问拜访的结果如何,他说:“段木干这种人,不趋炎附势,隐居在这种不引人注目的穷街小巷,名声却远播千里之外,的确是位贤者啊!对这样的人,我只能以尊贵的礼节相待。”魏文侯每次见段木干都非常恭敬,每次谈话总是自己站着而让段木干坐在上首;即使自己很疲倦了,也还要坚持站着,不敢坐下休息。而他对丞相翟璜说话时,却总是坐在宝座上,显得很傲慢。翟璜很不高兴,魏文侯却说:“人家段木干,给他官他不做,给他俸禄也不要,勉强来我这里做个客人。你呢,想当官,我给你丞相的高位;想发财,我给你上卿的俸禄。你受了我的恩惠,又要求我像上宾一样待你,是不是有点太难为我了?”翟璜当即无话可说。

只肯为王者之师友,而不肯曲身做官为臣,这就是子夏之流的隐士风格。

其他弟子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时引孔子的话说,孔门“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众弟子中,德行有成者: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者:宰我、子贡;擅长政事者:冉有、季路;熟谙文献者:子游、子夏。此外,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颜回德高,却常遭贫困。端木赐不信天命,驰骋商场,预测商情十有九中。太史公说:“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厥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

下面主要根据《论语》和《弟子传》择要介绍。

闵子骞,少孔子十五岁,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孔子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仲弓,名雍。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认为他有君主的才德。其父为贱人。孔子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认为他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冉求,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季康子问:“冉求仁乎?”孔子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

仲由,字子路,少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曾为浦大夫,他的名言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君子死而冠不免。”因孔悝作乱而亡。孔子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欤!”“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为季氏宰,季孙氏问孔子:“子路可谓大臣欤?”孔子说:“可谓具臣矣。”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说:“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宰我,利口善辩。昼寝,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曾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既受业,问孔子:“赐何人也?”孔子说:“汝器也。”又问:“何器也?”孔子说:“瑚琏也。”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遂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子张、子石皆欲请行,孔子不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子贡一出,巧舌如簧,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子贡一使,纵横捭阖,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者,其为战国纵横家之祖乎?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曾相鲁、卫,家累千金。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言偃,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为武城宰时,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曾说:“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评价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颛孙师,字子张,喜干禄,尝言:“在国必闻,在家必闻。”孔子说:“是闻也,非达也。”

澹台灭明,字子羽,状貌甚丑恶,孔子以为材薄。既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震诸侯。孔子喟叹:“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岁,相貌似孔子。孔子死后,弟子曾相与立为师。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公冶长,字子长。孔子说:“长可妻也。虽在累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女妻之。

南宫括,字子容。孔子说:“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国有道,不废;国无道,免于刑戮。”以兄之女妻之。

樊迟,名须。请学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请学圃,孔子说:“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

宓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说:“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商瞿,鲁国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司马迁谓其受孔子《易》,数传至汉之杨何。 KvQSo6HHLdIMR+uBwzl/72g2ZYShcnxwILE/SmA+svmtjtMUTb3uaN1rvn6f89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