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乐黛云 陈越光

跨文化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19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启动了跨文化研究的项目、课程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思想文化界对于跨文化对话的理想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成行于90年代初,1996年和2015年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96年在南京大学召开的“文化的差异与共存”国际学术讨论会,确定了在以往学术会议、中外文论文集的基础上,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欧洲跨文化研究院三方合作创刊《跨文化对话》,并于1998年出版第一辑。它是跨文化研究领域中创刊最早、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刊物,是中法合作的产物,也是CSSCI来源集刊。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全球第一个跨文化学研究生专业,开始招收该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16年9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重大项目“跨文化方法论研究”的成果——“跨文化研究”丛书首批著作出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专门发布了丛书出版消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12月,北京师范大学与敦和基金会共建的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标志着跨文化研究以及中国和世界跨文化对话平台的形成,它将召集更多的有志于人类和平事业的同道,特别是青年一代高层人才,投身于这项事业。

为了推动这项事业,建设跨文化学的编年学是十分必要的。摆在读者面前的这两本书,是我们在这方面付出的一种努力,它们由2005年第17辑至2016年第36辑《跨文化对话》近800万文字中的精选文章组成。根据我们的研究目标,这两本书旨在展现跨文化研究最近十年的研究视野与方法论探索。当然,这两本中的选文历时较长,一些文中的表述带有当时的印痕,但因涉及中外对话、多元交织,在不违背编辑原则的前提下,大都保留了作者行文的原貌,希望为有志于从事这门新兴学科建设的研究者和关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中外同道(特别是青年学人),提供基础、多样化而前沿的学术视野。

其中,第一本名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包括三个专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跨文化研究方法论”“文化比较:方法与阅读”。第二本名为《全球治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包括四个专题:“对话:历史、社会、人生”“科学与人文”“信仰与文化”“全球治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上述所有专题既具有整体性的视野,又分别具有相对独立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成果。读者将两本合起来,可以大体看到近年跨文化研究的主题。

为什么要突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和“全球治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这两个关注点呢?

21世纪初,世界格局出现了一个全新维度,就是中国因素的加入。中国走向世界,在改变自己中影响世界,在发展自己中促进世界。这种在开放中变迁、在碰撞中融合的过程自然是一个跨文化对话的过程,而要展望这一过程的未来方向,要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积极因素是否能够持续,就必然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就不能不审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自觉和中国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知道,跨文化学在中国的历程,起步于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专业研究,但是,在今天,它的研究已深入到历史学、哲学、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和科技史学等学科领域,它的问题意识紧扣“理解我们时代的思想和行动”,从地方治理与全球治理的观念和伦理原则,到新的社会协同策略,再到公民责任,都进入它的视野,所以,我们需要在“我们的世界相互依存,人与生物圈相互依存”的观念下,认识全球治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

跨文化是桥,我们要通过跨文化之桥,深入到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本书不仅是一个历史的回顾,而且也能够成为读者了解跨文化研究之桥。

2017年12月18日 i3wgDMSUJybc76DeDi+g2FVD0KKvuvbjEcfjpzIbiUSKqMyTDDpf/OLTPvHqe7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