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引言

读者进入谢灵运的山水美感世界,是以一字字、一句句、一联联地阅读文本来进行的,而这却不是诗人进入其美感世界的方式。

谢灵运对山水的感受和书写,是永初三年旧历七月后,以身体与一条条河流和山岭厮勾而开始。他自建康东南的方山登舟,很可能是从长江沿海岸线到达钱唐,寻即枉道回到剡水、嶀山、嵊山之间的故乡始宁,又返棹至今萧山渔浦潭,溯钱塘江而上,经桐庐、七里濑、建德,然后舍舟登龙门山陆行,再于处州乘舟顺瓯江而下至永嘉。在永嘉,他曾登上过郡西北的绿嶂山,到过郡东北一座小山东山望海,游览过郡南的赤石和帆海山,登上过瓯江中的孤屿岛,又曾乘舟到今瑞安的仙岩山……一年之后,他回到了故乡始宁,又在剡水和嶀、嵊之间开始了不倦的游览。他是凭借攀援和舟楫一步步、一程程地打开山水这一部大书,以肢体的移动探索着此一世界的深度。然而,在书写之时,他却必须将以汉语语义系统铸就的美感经验世界建构于五言和隔行押韵、对仗的诗体之中,必须在语言内部重新构造他的语言即话语。 无论如何,在实地景观与诗人话语之间都会有一道无可逾越的沟壑,比实景与画家的线条、笔触、色彩之间的沟壑更深的沟壑。

在本章中,本人请求读者暂且摒弃以往阅读谢灵运的方式,与我一起先打开另一部大书——诗人足履和舟楫经历的实地山岭和江流。近一千六百年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很多改变,湖泊变成了农田,山岭中的巨木砍伐殆尽,帆樯消失了,人类修建了更多的房屋、桥梁和高速公路……但是,山和主要河流尚在,吾人仍可藉山、河流以及文献和想象重建诗人的实地山水。在实地山水和话语山水之间,吾人就可观察到诗人的敏感与盲点,就可判断诗人知觉的选择,就可把握到其话语的特质和框架。

本章据上述题旨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本章第二节以考察重建引发诗人山水美感的实地山水。这一考察亦旨在最终确认诗人谢灵运的山水书写是一种非虚构意义上的“地方之诗”(poetry of place);第二部分即本章第三节将对照实地山水和话语山水来建构谢诗山水美感话语的框架。 sNlbNvw6kuPwIPy1CEQtqaEPz5Sih/Ge8BS5ZTQp9LsMm8jzzTiRZPZBNyADXca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