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翻译戴维·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一书于我来说是一件深受教益、非常愉悦的事情。

这种愉悦首先来自于麦克莱伦是我敬仰的一位马克思主义学者,他对学术的真诚,对人的坦诚,使有幸接近他的人都会油然地产生亲近与敬仰之情。我于2010—2011年在肯特大学访学期间,曾有幸聆听他的讲座和参加在他家举办的一系列学术沙龙,感受了他渊博的知识视野、精深的学术功底和简练晓畅的语言风格。这次着手翻译他的著作更是有些回到坎特伯雷的感觉,所谓观其书知其人,翻译这种慢吞细嚼式的“阅读”更是能够感受其书、其人,感受他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品格和他对学术的真诚与笔下的风采。

其次,愉悦也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独特的学术价值。该书简练而又不乏深刻地梳理、勾勒了1987年之前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主要是基督教)之间展开的思想生成、关系史和对话史,视野开阔,角度独特,思想深厚,兼具思想史家和哲学家的双重风采,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阅读这一著作,能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之间关系的本质和历史,增进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正是该书丰富的学术内容和独特的学术风格,使其尽管是成书于1987年,却于今依然有其深刻的理论价值。该书在国外的同类书中的被引率一直高居榜首,是研究这一类主题或相关论题不可绕过的一本专著。

再次,这种愉悦也来自于该书所探讨的问题有助于丰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与正义、马克思主义与道德、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等相关问题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探讨马克思主义在正义、权利、道德和宗教等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和观点,需要有一个相关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只有在既相对独立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领域方面的思想,又揭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从总体上加以把握时,才有可能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道德、正义等问题上的基本思想。该书的译介或许有望改变一些学者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与正义、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等论题上所缺乏的那种相关性和整体性的视角。

最后,愉悦来自于中国的现实需要。在我看来,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问题的探讨无论对于当下中国如何处理现实的宗教问题,还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能起到某种理论上的启示作用。

这一方面是在当下中国,宗教问题正成为国家需要认真处理,事关政治、文化,涉及国计民生,乃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关系史,有助于了解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当下中国的可能的存在状况。

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也有利于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探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麦克莱伦的笔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也可以理解为诠释马克思主义如何在西欧犹太—基督文化背景下发展的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问题虽然不可能也不会在这一背景之下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却可以转换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化的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问题,是一个探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如何良性互动的问题,即事关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不过翻译本书虽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但翻译本身也是一件需要不断琢磨、不断发现瑕疵、不断完善的事情。比如,本书的副标题现在看来应该译为“对马克思主义批判基督教的一种描述和评估”,但由于在付梓之际才发现,也就使这样的瑕疵成了“维纳斯的断臂”。我真诚地希望专家读者指出书中存在的诸如此类的瑕疵。我也真诚地希望本书的出版能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学术的繁荣,并能为中国在这一相关领域的实践和思考提供某种理论上的启示。

是为序。

林进平写于北京
2017年11月 8eZuSphalBajRID+kWRelCCptxoLBAcZ9WnVe8OT9yrdJjsN/IoAJ2YdmkufjH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