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
|
苏东剧变留给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建设党。江泽民强调:“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在党和国家面临严峻考验的重大政治斗争中,我们党的队伍、党的组织总的来讲是好的,但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不及时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不消除党内存在的隐患,党和国家就不可能长治久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也从反面给我们提出了这个严肃课题。”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着眼于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思想建党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或放弃,也是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历史经验证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首先是从思想上的胜利开始的,“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也是从思想理论的僵化落后开始的,苏东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失败为我们提供了惨痛的教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这一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特别是改革的深化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都带来深刻影响。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党如何才能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呢?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要求我们党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党内生活。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威信高不高,跟是否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一个班子党性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也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
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做法,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那么面对这些严峻挑战应该怎么办?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能不能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在苏联政治体制中,苏共名义上是执政党,实质上是国家政权组织。“整个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活动都以共产党一个党做骨干。整个国家的公共生活是停滞或前进,是倒退或转向,完全由党的会议决定。” 统一的苏联共产党不仅肩负着捍卫国家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任,而且也肩负着维护联盟国家统一的重任,因此改革必须依靠苏共的力量来进行。这既是现实政治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然而苏联政治体制的这一结构性特点不仅决定了苏共既是改革的倡导者、领导者和推动者,是改革的主要领导力量,同时也是改革的主要对象,是改革的客体。因此在改革时期,苏共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也更为敏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苏共成为其政治上的反对派——苏共党内和社会上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非社会主义势力和要求脱离苏联而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中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共同敌人。苏共既阻碍着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争夺国家政权,扭转国家发展方向企图的实现,又阻碍着各加盟共和国“地方精英”和民族主义势力摆脱联盟中央控制、走向完全独立的“雄心”的实现。而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发动的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的地位,实际上就是使国家政权陷入混乱和瘫痪。维系联盟国家的支柱——苏共的瓦解直接导致国家政权的失控,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随后便是联盟国家的解体。这是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失败的根本之处。因此,“苏联的制度之所以垮台,并不是因为那里有太多的国家,而是因为根本没有国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政党取代了国家” 。而“把共产党清除出政治舞台以后,一下子就使苏维埃社会失去了支撑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活动体系的基座” ,使改革失去了控制。
在中国,邓小平在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之时便明确指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主要原因是:首先,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在改革中,要明确地解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如何执政和如何领导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样的改革是党自己的事,不能靠别的什么力量来领导,只能而且必须依靠党来领导。其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一个核心来领导,许多事情很难办。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党政关系,而且涉及党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的关系,还要解决领导干部终身制、干部队伍实现“四化”和发扬人民民主等重大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进行统筹处理,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再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特殊复杂性,涉及面广,关联的问题多,又直接牵扯很多人的利益,需要在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下进行。这就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及时解决可能引起不安定团结的因素,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国家搞所谓‘休克疗法’,结果引起了剧烈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教训是很深刻的。” 而中国的“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 可以说,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苏东剧变,其根源在于执政的共产党砍了列宁主义的旗帜,推行一条错误的思想路线。从一定意义上讲,苏共亡党首先是从思想上开始的。从斯大林时期的中后期开始,苏共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存在着严重的教条理解和形而上学的曲解,不是根据现实生活的要求进行发展创新,而是在更多时候恰恰犯了列宁所说的“制定”社会主义的错误,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设想不分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全盘照搬,忽视苏联国情,在主观主义与唯意志论的作用之下,大搞社会主义的“直线式”进攻,企图在一个落后的国家里立即建成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适应了改革对马克思主义要求创新的现实需要,但他根本否认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只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抽出一些他认为“有用的东西”,连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费边的社会主义著作中的“积极内容”,社会党国际的纲领中“合理的内核”一起,甚至与康德哲学中的“伦理观念”、基督教教义中关于“人的价值的思想”一起,把马克思主义“融化”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中,使苏共失去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而成为理论上的“侏儒”,丧失了执政的思想根基。正如普里马科夫所言,由于苏共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教条主义的态度,“具有不容争辩之科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转变成一种特殊的宗教,被宣布为唯一正确的科学流派,而一切其他流派均为异端邪说。马克思主义被反复确认为万能的学说,对千变万化的现实不需任何适应地保持着自己所有结论的正确性——而与之争辩的尝试均宣布为离经叛道。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被神化了,实质上变成了圣像” ,使马克思主义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最终导致思想的枯竭。
“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使苏共丧失了理论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丢掉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弱化了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与解决重大问题的理论能力。社会主义大厦的崩溃正是从苏共思想理论上的贫乏开始的。正如曾担任戈尔巴乔夫助手的瓦·博尔金所言,导致党被削弱的最深刻原因是,苏共和社会失去了一个全民族的伟大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教条。正是由于能够在苏联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把群众联合起来的创造性思想已消耗殆尽,党不能得到新的理论武装,而戈尔巴乔夫又提不出能够把人们联合起来的切实有效的新思想,最终导致苏共彻底失去了社会领袖的地位并被迫解散。
在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结合时代条件的变化,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最终形成了指导中国改革的伟大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更是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党自身建设好,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带领中国人民阔步前进,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所言:“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