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的概念》,有个不能不了解的故事:应通用汽车公司之邀,本书作者对该企业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深入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作者凝练其对工业社会中大型企业组织和运营的理解与见解,完成了这本著作。但本书的内容却引起了通用汽车公司管理层的强烈不满,更令公司当时的一号人物斯隆大为恼火,也因此书,斯隆一定要亲自写一本真正的关于通用汽车的书,旨在还事实以真相,这就是后来的《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斯隆对本书的强烈不满,不是本书描述通用汽车公司有任何失实之处,而是本书的立意和出发点完全有悖于斯隆的初衷。斯隆希望作者能以其特有的思想高度,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入探究通用汽车公司的问题,以应对未来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回报股东。
而作者的兴趣却并不在于发现并致力于完善企业中的管理问题,也不在于思考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他关注的是,作为工业社会代表性机构的大企业如何承担起建设和谐新社会的责任。企业所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股东的期望,更是它的管理阶层、它的一线员工以及它所在社区的发展与安宁,只有能够承担如此重任的企业才会有持续的未来。而在斯隆眼里,所有这些简直就是大逆不道,难怪他会大为光火。
本书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但我们却很难将本书当作一本纯粹的管理学著作来读。正如作者书中所言:“本书所讨论的是政治学和政治分析所讨论的传统问题。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将这些传统问题的研究应用于大型公司。”与纯粹的管理学著作不同,作者以政治学的视野来分析企业领域的问题,这使得本书的见解愈加深刻和高瞻远瞩。
本书结构明晰,在开篇第1章,作者就阐明本书的研究旨在从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社会和政治分析,即将公司作为独立的主体对其运行进行分析;作为社会的代表性机构,阐述大企业能否实现它所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分析公司目标和社会功能的关系。作者认为,作为工业社会的代表性机构,大型企业必须努力于这三个方面的和谐构建。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分别构成第2、3、4章的内容。
首先,关于公司本身,作者认为生存是其最高法则。而公司的生存与成功运行则取决于它能否处理好这样三个相互依存的问题: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行动和决策的标准问题。对大企业来说,持续产生足够有才能的领导尤为重要。同样,大企业还必须具备满足长期利益的基本政策。在实施各项政策时,必须具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客观判断标准。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按照这样的思路,作者在调研中欣喜地发现分权制度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成就。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考察通用汽车公司分权体制的运行。他发现,通用汽车公司分权体制的形成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而成,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完善的,它深深受到企业主要领导人——斯隆个人风格的影响,也受到战时生产的促进,总之最终形成了鲜明的通用特色。
但作者并没有在如何更好地深化分权体制上做技术上的探讨,作者关心的是,分权体制能否继续深化与完善,成功解决公司生存的三个基本问题,即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行动和决策的标准问题,从而帮助企业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其次,关于大企业能否实现它所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通过分析,作者相信大企业通过为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工头甚至普通工人,在工业社会中实现机会均等以唤醒他们的公民意识,是大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符合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的。
最后,关于公司发展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虽然在特定问题和每一具体问题所遵循的准确边界上,总是会有许多不一致和矛盾之处,但社会的需要与大企业的追求之间是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的,因此,对于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企业责无旁贷。
《公司的概念》是一本关于大型企业的著作,是一本绝不限于大型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著作,是每个命运与大型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每个关注大型企业发展的人都绝不能错过的经典之作!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涵盖了所有正在成长为大公司和已经成为大公司的企业。
感谢华章公司提供的机会,使我重温学生时代精读德鲁克著作的美好回忆。在人大的硕士和博士学习期间,德鲁克的著作一直是导师严格指定的必读书目,几本重要著作更是须加反复精读并经常讨论研习,所以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时常令我回味起导师的教诲,反倒不为文字翻译所苦。
慕凤丽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