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8课
花花草草,怡情养性

张爷爷退休在家后,将他年轻时对花草的爱好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仅着迷于盆景,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盆栽,每个星期还要到花鸟市场去,搜罗难得的种子,然后种到自己的阳台上。他更是花了几年的时间,将一盆火棘修理成形,准备参加市内的园艺展览。

说起和花花草草的渊源,就要从张爷爷年轻的时候讲起了。年轻时,张爷爷就是一个平和、安静的人,喜欢在阳台上养几盆花,闲来无事,浇浇水,剪剪枝。张奶奶说,最有趣的是,年轻时,他们吵架,张爷爷竟然会对着一盆花说老婆的坏话。

可惜,自从家里有了孩子之后,他的花花草草常常死于非命。不是因为孩子过于热心,浇水太多涝死了,就是小孩子疯闹时被压断了枝,最后,张爷爷索性放弃了所有的盆栽,再也没有在家里养过。直到孩子纷纷长大离家,自己也退休了,闲来无事,就将这一年轻时的夙愿当成了生活的重心,精心修饰,好像对待儿时的孩子一般。

为了让他的花能够吸收到足够的阳光,张爷爷一家从原本的三楼搬到了顶楼,而且,他还做了很多铁架子,将家里的几十盆花都搬到了天台。张爷爷在心里计划着,“我以后要在天台盖一个玻璃花房,种更多的花,还要邀请邻居来参观”。

从此以后,张爷爷每天的生活都是和花草一起。只要有时间,张爷爷就会跑到楼上弄盆景,给花草浇水、施肥、修剪枝丫。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当有人问他,“每天对着不会发声,不会说话的植物,您不会觉得闷吗?”张爷爷说:“你怎么知道它们不会发声,不会说话呢?我曾经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呢!”

观察身边的人,但凡喜欢养花的人,好像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恬静气质。他们性情温和、淡泊,在给花草精心照顾的同时,也不断让身心得以生长。好像那花,就是一种氛围,一种心情,在任何一个平淡的季节里,带给他们温馨和喜悦。所谓孤独到了极点,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那是一种恬静到极致的愉悦,却不足为外人道也。

花是什么呢?原本不过是土地上生长的若干植物之一,因着娇柔的花瓣、美丽的颜色、幽远的香气,让人们将内心对美好的向往投射在它们的身上。因此才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诗句,才有“傲骨梅无仰面花”的说法。与其说人赏花,不如说人自赏。对花尤怜的人,怜的不过是自己罢了。

不过,养花却生生地能让一个人的性情淡下来,慢下来,整个人也变得别致起来。曾国藩说过:“花草和主人的气数一致,花草繁茂旺盛,必主兴旺之家。”这种唯心式的预言断不可取,但是却说出了花与主人的真实关系。

即使一个暴躁之人,每天见到手中的花草悠然生长的样子,不能要求它们快,也不能让花开慢下来,因为植物自有它要遵循的规则,不是人的意志能够左右的,在干着急的过程中,也磨炼着秉性。潜移默化中,养花人付出辛劳,耐心等待花开,坦然接受花落,在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获得了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原本的暴躁、急切之心想必也能够沉淀下来了。

从前,有一个养花人,在千百种花卉中,只独爱月季花。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这一爱好,因此,前来拜访的人都会手捧一盆月季花,作为礼物送给他。长此以往,他的花房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月季花,花朵大小各异,颜色不同,即使是同一花瓣形状的月季,都有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养花人非常喜欢这种独一无二的热闹,每每在朋友面前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一天晚上,养花人坐在花房门口的躺椅上乘凉,不知不觉中,他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正在月季花丛中修剪枝丫,突然间,许多花走进了他的花房,所有花都皱着眉头,对他怒目而视。

养花人尚未搞清楚怎么回事,牡丹花开口说话了:“世界上的花千千万,你宁愿要月季一种,而放弃世界上那么多娇艳的花朵吗?”接着,睡莲说:“我虽然每天睡在林边的水池里,但是我也很美丽呀,为什么不让我住在花房里?”牵牛花说:“看看这花房的围栏,如果没有我的装扮,它不过就是锈迹斑斑的铁柱而已。”仙人掌说:“难道你只爱性格软弱的家伙,不愿接受倔强的灵魂吗?”

突然之间,所有的花一起开口说话,七嘴八舌地控诉着他对月季花的偏爱,控诉他的不公平。养花人在一片吵闹中醒过来,发现眼前没有牡丹,没有睡莲,也没有仙人掌,只有娇艳的月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养花人突然感悟到:“原来,花也是有意志,有权利的,它们也会因为被遗忘,被漠视,被人丢在角落里感到伤心、难过。”由此,养花人想到了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对自己钟情一物,不顾其他的行为做了修正。

长久以来,他都是凭借喜好做人。喜欢的人多聊一会儿,不喜欢的人置之不理。殊不知,那些不被理会的人也是有感觉,有感情的。他们不会像梦中的花儿一样前来控诉,但是他们的内心会受到伤害。

在院子里独步一阵后,养护人决定,去找更多品种的花来养,将他的小花房变成一个众芳之国。当然,在生活中,他也决定控制自己的性情,倾听那些不讨喜者的声音。戒掉偏爱,让每个人都有被倾听、被接纳的机会。

曾经有句话说:“喜欢花的人会去摘花,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其实,培养一株植物,不仅仅是一个养花的过程,更是一个养心的过程。有人的花用来装点,有人的花用来陪伴,有人的花则是为了自我的陶冶,为了给内心呈现一个丰盈的世界。 wsKI8gbR7mGW2gRyonnIg6f7XE8Fwn7QuYbB/47pEPIvo64u+qkloqyWSCg+Bg7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