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会碰到情绪糟糕到极点的时候:迷糊了一个上午,刚刚起了工作的劲头,电脑却无缘无故地死机,所有的工作都要从头开始;一时冲动之下,买了一个超贵的包包,结果信用卡透支,下半个月的生活就要水深火热了;同事开着气派的私家车上班,自己却仍然在哼哧哼哧地挤公交车……当坏情绪来袭,好像世界末日来临一般,心里就像积压着莫名的火气,任何工作都进行不下去。
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总是想要通过吃来安慰自己。电影《非常完美》中对女孩子的这一行为给出了独特的解释:当人伤心的时候,心脏的位置会下移,为了摆脱伤心的状态,就需要大量的食物将胃填充起来。当胃变得膨胀时,就会托起心脏,帮助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情绪也会随之大大改善。
当然,这不过是电影里的特定情节,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不过,当人情绪失落、郁郁寡欢或者一落千丈时,选择正确的食物,的确能够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健康的饮食,不仅不会让人因为大快朵颐而发胖,还能让坏情绪消失在顷刻之间。
2012年夏天,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一众吃货们“大饱口福”,也让被谍战剧、宫斗剧和虐恋剧霸占许久的电视荧屏上飘出了一缕小清新的气息。生活在繁忙城市的人们,终于可以告别快餐速食,体味一次中华大地上的美味。
从天寒地冻的查干湖到四季如春的海南岛,从内蒙古奶豆腐到云南松茸,看着镜头里细致的讲述,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应该没有人不流口水吧?所谓食色,性也,如此强烈地调动人们食欲的画面、镜头,无疑在上演一部由各色食物主演的文艺片。
不管《舌尖上的中国》让美食爱好者看到了多少可口的食材,让文化研究者看到了多少江南塞北的饮食文化,食物对于情绪的疗伤作用终究是不容小觑的。当你被糟糕的情绪缠住,徘徊在情绪的低谷时,不妨尝试一客蓝莓果冻英式松饼,或者其他碳水化合物类的小吃,等上三十分钟,奇迹就会发生。除此之外,一片涂蜂蜜的面包或者一碗爆米花,同样能帮助你打发坏情绪。
精神不振时,一杯香甜可口的卡布奇诺就能让人神清气爽。将要罢工的大脑神经也会瞬间被激活,重新焕发斗志。不过,咖啡因产生的短暂兴奋感极容易让人产生依赖,而且对睡眠质量颇有影响,不建议大量饮用,睡前更要尽量避免。
张开大口,猛吃猛喝一顿,可以让人摆脱极度烦躁、坐立不安的情绪,仿佛吃掉的不是食物,而是心中所有的烦恼,甚至是最讨厌的那个人。不过,也有另外一种人,不仅仅在享用食物的时候心情happy,在烹饪食物的时候同样身心愉悦。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食物当作生活的调剂,与朋友一起分享,不是一件更有益身心的事吗?
在电影《朱莉与朱莉娅》中,女主人公朱莉就是凭借美食提供的力量,摆脱了糟糕的情绪,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朱莉是美国政府的一个普通职员,每天坐着接各行各业的投诉电话,枯燥的工作让她对职业早已失去了兴趣。朱莉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做菜,她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菜谱,甚至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将全欧洲的食品都亲手做一遍。
被平淡的生活、沉重的经济压力搞得头昏脑涨的朱莉,偶然间被一本名叫《掌握烹饪法国菜的艺术》的烹饪书籍吸引。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鼎鼎大名的美食家朱莉娅。她将自己数年来制作美食的心得和对各地美食的评价写成了书,一时间竟然洛阳纸贵。在一般人看来,茱莉亚对食物的评价近乎苛刻,然而,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她的广博和专业。
朱莉拿到这本书后,决定花上一年的时间将书中的食谱都尝试一遍,365天,524道菜。同时,她还将每天的做菜心得写到了自己的博客里。起初,遭受几次失败之后,朱莉有些心灰意冷,可是,她写在博客里的文章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当然,也引起了茱莉亚的注意。
两个爱好烹饪的女人相遇了,同时,朱莉也开始了解食谱背后的茱莉亚和她的内心世界。茱莉亚是一个美国人,却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法国菜情有独钟,是什么让她产生这样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茱莉亚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灵转变?一切都成为朱莉急切想要了解的“心灵食谱”。
一年过去了,一边做着全职工作,一边致力于完成食谱的朱莉终于实现了她的目标。由于博客的高点击量,朱莉同时实现了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虽然只是写美食专栏。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朱莉发现了生活中的一个道理:生活,是由自己打造的,而快乐,不像看上去那么难得到。
只要对生活有着热情,人们就会喜欢美食,并且从美食中获得开心和乐趣。茱莉亚用她的美食诠释与丈夫的爱情,朱莉则用烹饪来驱逐生活中的压抑和苦闷。值得庆幸的是,朱莉在学习做菜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她的技法,还学到了她对生活的信心,对婚姻和生活的满满热情。最后,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也更懂得珍惜身边的爱人,压抑和困顿消失不见,剩下的是美味的食物,还有对生活的守候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