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1课
化解胸中的戾气

在《凤凰非常道》的一次采访中,何东和袁立谈了许多关于做演员、演戏的话题。何东问:“有人说好演员能胜任各种角色,你相信这种说法吗?”袁立回答说:“我不相信,每个角色中都有演员自己的存在,就像你写书一样,最钟爱的人物中必然有自己的影子!”

袁立本以为何东要继续和她探讨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没想到他话锋一转,说了一句,“袁立,我发现你的眼里有一股戾气!”袁立下意识地问:“什么是戾气?”“就是一种躁动、一种霸道、一种被压抑后的东西。所以说你的角色才更饱满,悲伤可以不哭,却有更动人的力量。”他说。

采访过后,袁立在博客中说:“戾气!听何东说出来,确实被吓了一小跳。都说何东老辣犀利,果然所言不虚。忘了因何而起,我确实在字典上查过这个词,但被人说破还是第一次。”

生活中的许多人,往往都带着某种“气场”生活。有的人带的是乐观之气,有的人带的是埋怨之气,有的人带的则是暴戾之气。何谓暴戾之气?查证字典得知,暴戾之气就是一种残忍、偏向极端的心理。凡事要做,必要做得狠,就像一个杀气重的人,不一定会动手打人,动刀杀人,但随时可能破口大骂,往死里骂,像是一种报复式的发泄。即使是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也偏向于非常严苛的责罚,这种人不一定罪孽深重,或者内心非常黑暗,但是身体里潜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随时等待爆发。当然,如果像演员袁立这般,将内心能量投射到角色身上,让角色的演出更加丰满,倒也是好事一桩;然而,当戾气深重的人被放置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就不见得是一件功德之事了。

网络常常就是一个暴戾之气深重的地方。因为它可以将人的身份隐藏起来,变成发泄愤怒、表达观点的好地方,同时,它也是缺乏是非辨识的地方。因此,在一些地方论坛上,经常出现本地人和外地人掐架的情况,也有不同意见者互相对骂的情况。在网上,所有人耍耍嘴皮子,骂骂娘就过去了,如果在现实中,那种“你死我活”的争论气势,恐怕双方都要兵刃相见了。可惜的是,很多深陷其中的人并没有自我觉知的能力,唾液的分泌随时都可能变成暴力的前奏,而身陷其中的人却依旧畅快酣然,享受着情绪发泄之后的快感。

在一个游乐场,很多年轻人都排在长龙似的队伍后面,等着坐云霄飞车。这时,一个冒充游乐场职员的男子走到门口,想要提前进入,结果被售票处的保安拦住了。男子被没收证件后,好言相求,可是,门口的保安却一脸嚣张的样子,出言不逊,数落着被拆穿谎言的男子。

面对众人的围观,男子心中压抑的怒火迅速升腾,于是他扬起拳头,将保安打倒在地。按道理来说,男子冒充职员想要“走后门”,有错在先,动手打人更是错上加错,然而,周围排队等候的人不仅没有指责男子不按规矩行事,反而为他打人的举动拍手称快。

实际上,理由很简单。排队许久的人们对保安带着不满,或者说,他们将心中的愤怒转嫁到了保安的身上,而保安的被打,则成为众人发泄心中不快的一个渠道。所谓人们身上的戾气,有时候表现出的就是自己的无能为力。挫败感、缺乏安全感导致心生恶气,自然让所有人缺乏对事情本身的思考。

凡是心中有戾气的人,往往内心极其痛苦,面对现实的无力和心中的愤怒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没有他人介入的情况下,受制于自身的人往往将错就错,很难走出心理的困境。在普通人中,戾气总是不被人重视,大多数人甚至选择视而不见。比如,在自己身上烫烟疤的年轻人、对妻子施加暴力的丈夫、随便骂街的路人。戾气一旦沾染到某个人身上,就会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流露出来。

小荷,在十三岁之前,她都是母亲的好女儿,乖巧、懂事、性情温和。直到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的继父是一个整日酗酒、无所事事的懒汉,整天对邻居说,要将女儿卖掉,换回来一座大房子。于是,小荷每天和继父争吵,争吵的结果就是换来一顿暴打。

挨过了漫长的五年后,小荷在外地认识了一个善良的男孩,于是迅速结婚,逃离了继父的阴影。可是,当她开始经营自己的家庭时,却表现出来和继父相似的脾气。因为性格怪异,她接连被公司辞退;在婆家,她和婆婆、小姑都相处不来,不是吵架,就是摔东西。丈夫对此苦不堪言。

孩子出生后,一家人期待着小荷能安稳地过日子,不要闹出太多的事情来。结果,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戾,一不高兴就又哭又闹,严重的时候还骂人、打人。丈夫困惑不解,为什么结婚前那个温顺、乖巧的女子不见了,变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悍妇?

于是,丈夫背着家里人,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分析过情况后,请求小荷的配合。经过心理剧的推演,小荷才发现,原来她将继父带给她的伤害转化成了心中的积怨,并且发泄到重新组建的家庭中。而一心爱她的丈夫、婆婆则无辜地成为了暴戾之气的受害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之后,小荷放弃了对继父的怨恨,慢慢变得平和起来,对生活中的事情少了愤怒,多了理解,即使和丈夫发生争执,也不会吵吵闹闹,骂人打人了。小荷的丈夫说:“终于找回了最初认识的那个你了。”

很多时候,充满戾气的人往往都是最初的受害者。在他们无能为力的时候,承受了过多的伤害,因此,当他们变得强大,或者进入全新的环境之后,就有可能成为新的施暴者,对更多无辜的人造成伤害。

消除每个人身上的暴戾之气,既需要改善社会的整体氛围,也需要个体用意志力来控制。即使你本身是暴戾之人,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当愤怒的恶气冲到了嗓子眼,即将爆发之时,先静下心来,深呼吸四次,将一腔怒火压下去。

另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宽容、豁达的心态。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环境,都无法达到完美的程度。用真诚的态度面对,用平常心来处理,是对自己的一种修养要求,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示范作用。 gEs3o72jwQdmInZpV7akltqlAN1u0bPxHtNo3jpr6LEQCCHz7Z/gvznryNib0MF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