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9课
徘徊在情与理之间

在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中,作者将人的“理智”与“情感”对立起来,成为了两个女主人公说话、做事、恋爱的一个重要对比。实际上,简·奥斯汀将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注入了理智和情感的成分,只是每个人身上的成分不同而已。对于玛丽安和埃莉诺两姐妹来说,则成为了这种对比最极端的例子。

故事的背景在十八世纪的英国。按照当时的英国法律,玛丽安和埃莉诺两姐妹无法继承父亲的财产,她们和母亲不得不将乡间的大房子让给同父异母的哥哥约翰一家,他们自己搬到德文郡的一座乡间别墅,开始过起经济拮据的生活。

因为搬家的缘故,埃莉诺不得不和自己的爱人,她嫂子的弟弟爱德华分手,同样因为搬家,玛丽安在德文郡的乡间邂逅了一个风趣的年轻人威洛比,并且和他开始了明目张胆的交往。可惜,好景不长,威洛比迫于经济的压力,迎娶了他并不爱的女子为妻,玛丽安陷入了精神疯狂的状态,随后大病一场。

玛丽安的情路坎坷,埃莉诺也没有比她幸运。当她得知,爱德华在四年前已经和露西私定终身,她不得不用理智压住自己的感情,同时为露西保守秘密。事情从爱德华被剥夺了继承权开始出现转折。原来,露西爱的根本不是爱德华本人,而是他将来从家族中继承的财产,当爱德华变成一个穷光蛋时,露西毫不留情地选择了家族中唯一一个财产继承人——爱德华的弟弟。

玛丽安在生病时,得到了布兰登上校的真心安慰。这时,她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被情感冲昏了头脑,布兰登上校根本不是她原本认为的刻板、无趣的老男人,而是一个对文学、艺术深有造诣的学者。

故事的结局,爱德华虽然被母亲赶出家门,却在布兰登上校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牧师的职位。埃莉诺长久以来的理性和克制没有让她沉沦在感情的世界中,终于等到了期待的结果。玛丽安从这场大病后成长了许多,并开始收敛过分强调情感、忽视理性控制的自己。

故事的思想非常简单,简·奥斯汀将矛盾冲突都集中在“理智”与“情感”上,玛丽安代表的是情感旺盛、但理智不足的“情感”,埃莉诺则代表既重视感情,又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理智”。因此,埃莉诺成为小说中作者最为赞赏的角色。

其实,简·奥斯汀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亘古至今都存在的问题:当一个人面对理智和情感时,到底要如何选择?当然,简·奥斯汀用小说的形式说明了她的态度:投入感情必不可少,理智的克制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作者对那些感情虚伪,表面上热络,实际上冷漠无情的家伙也大大嘲讽了一番。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情感和理智的选择。毕竟,人是感性的动物,面对亲人、朋友、恋人时,常常都是感性为先,理智居后,隐患也常常在此时埋下。当一个人过于理智,更多时候用理性分析,而不是情感判断时,又难免显得薄情、冷漠。理智与情感的选择不仅仅决定心里的感受,更会决定一种人生方向。

在关于理智和情感的测试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假设,你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一天,你独自一人到野外游玩,突然间,你看到两个强壮的男子正在对一个女子施暴。他们扯乱了女子的头发,让你看不到她的面孔。请问,在四下无人的情况下,你会义无反顾地去救那个女子吗?

突然间,你发现那个披头散发的女子竟然是你的母亲,请问,在你也有可能成为受害者的情况下,你会马上跑过去救她吗?

思考片刻,你的母亲遭受强暴已经很痛苦了,她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遭受强暴,从而遭受第二轮的痛苦。像这样的结局,只能造成两个人双重的痛苦,那么,你还会义无反顾地去救你的母亲吗?

在第一个问题中,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不去救那个陌生的女子。“如果去救的话,可能只是徒劳无功,而且我也可能成为受害者。”有人说。

在第二个问题中,除了少数几个人,几乎所有人都选择去救自己的母亲。很多人的答案没有理由,仅仅因为“她是我的母亲”。

在第三个问题中,人们的选择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有一半的人选择了放弃,然后去探索其他可行的办法。还有一半的人,依然选择去救自己的母亲。有人说:“不管怎样,哪怕我也被强暴了,但是不能袖手旁观。”还有人说:“即使最后救不了,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可见,生活中的选择,往往不是那么纯粹的黑,或者那么纯粹的白。看过这个案例的人,普遍为这种艰难的抉择感到痛苦,却无法简单用“理智”和“情感”为自己说明。人们不经常遇到这种危险的情况,但是理智和情感之间的选择却是每天都在面对。

简·奥斯汀在写《理智与情感》时,只有二十三岁,未经世事,对人、对事物的看法都是那么直白而简单,因此,她才会用如此直接的题目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从《理智与情感》看到《爱玛》就会发现,从第一部作品到最后一部作品,作者对于“理智”与“情感”的选择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的界限,而是模糊的、交融在一起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每个人都相同,每个人又都不同。但是,每个人在做出决定和选择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是根据自身的成长背景、学识背景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来做出选择。作为旁观者来说,不能以偏概全地衡量每个人,更不能凭借一番好意,就轻易地闯入别人的自尊领域。当然,当我们为一件事做出是或非的决定,也要清晰地认识到,这可能就是为人生选择了一个方向。后果如何,自行承担。 n01uD+MvZ3cXlBnVL/V+qVN8kV28QbNNEIE+aBvRzZ+re50gKb2467QzKnf++b3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