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三叶草

一、优质三叶草品种

三叶草属共有300多种,大多数为野生种。目前栽培较多的为白三叶草、红三叶草、绛三叶草、杂三叶草等。

1.白三叶草

白三叶草为豆科三叶草属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广泛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新疆等地都有野生分布,长江以南各地有大面积栽培。

(1)特征特性 白三叶草是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生长期达5年,高10~60cm。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发达。茎匍匐蔓生,上部稍上升,节上生根,全株无毛。掌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基部抱茎成鞘状,离生部分锐尖;叶柄较长,长10~30cm;小叶倒卵形至近圆形,长8~20mm,宽8~16mm,先端凹头至钝圆,基部楔形渐窄至小叶柄,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约13对,与中脉作50°角展开,两面均隆起,近叶边分叉并伸达锯齿齿尖;小叶柄长1.5mm,微被柔毛。千粒重0.5~0.7g。

花序球形,顶生,直径15~40mm;总花梗甚长,比叶柄长近1倍,具花20~50 朵,密集;无总苞;苞片披针形,膜质,锥尖;花长7~12mm;花梗比花萼稍长或等长,开花立即下垂;萼钟形,具脉纹10条,萼齿5,披针形,稍不等长,短于萼筒,萼喉开张,无毛;花冠白色、乳黄色或淡红色,具香气。旗瓣椭圆形,比翼瓣和龙骨瓣长近1倍,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子房线状长圆形,花柱比子房略长,胚珠3~4粒。荚果长圆形;种子通常3粒。种子阔卵形。花果期5~10月。

白三叶草喜温凉湿润气候,具匍匐茎,蔓延快,耐热,但根系较浅,对干旱敏感。生长最适温度为19~24℃,适应性较其他三叶草广。耐热耐寒性比红三叶草、杂三叶草强,也耐阴,在部分遮阴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为簇生草坪草,靠匍匐茎蔓延。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耐酸,最适于排水量好、富含钙质及腐殖质的黏质土壤,不耐盐碱。

(2)栽培要点 ①土壤与耕作。白三叶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只要在降水充足、气候湿润、排水良好、不是强盐碱的各种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甚至在园林下也能种植。白三叶草种子细小,幼苗纤细,出土力弱,苗期生长极其缓慢,为保全苗,整地务必精细,不论春播或秋播,都要提前整地,先浅翻灭茬,清除杂物,蓄水保墒,隔10~15天再行深翻耙地,整平地面,使土块细碎、播层土壤疏松,以待播种。

②播种。白三叶草种子硬实率较高,播种前要用机械方法擦伤种皮,或用浓硫酸浸泡腐蚀种皮等方法,进行种子处理后再播。硫酸浸泡方法:浸泡20~3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种子田每亩播种0.2~0.25kg,人工草地每亩播种0.4~0.5kg。湿润地区播种量要小,干旱地区播种量要大。播种深度1~2cm。播种过深不易出苗,要根据土壤质地和干湿情况适度掌握。播种期以春、夏、秋三季均可,但较高寒地区,以春、夏两季播种为好,如进行秋播,则应早播,可使幼苗有1个月以上的生长时间,以利越冬。

可以单播,也可以混播,可以条播,也可以撒播。种子田须单播、条播,行距40~50cm;人工草地单播或混播,可以条播也可以撒播,条播行距20~30cm;混播适宜的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较多,协调性最好的有鸡脚草、草地狐茅、草地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其次是牛尾草、猫尾草、红三叶草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白三叶草占40%~50%;与红三叶草混播,白三叶草占50%~60%。不适宜与地三叶草、紫花苜蓿等含雌激素(香豆雌醇)的牧草混播,以防牛羊长期采食引起繁殖障碍。

③田间管理。播种后出苗前,若遇土壤板结时,要及时耙耱,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苗期生长慢,为防杂草危害,要中耕松土除草1~2次;发现害虫危害,要及时防治。生长2年以上的草地,土层紧实,透气性差,在春、秋两季返青前和放牧刈割后的再生前,要进行耙地松土,并结合松土追肥,每亩施过磷酸钙20~25kg,或磷酸氢二铵5~8kg,以利新芽新根生长发育。白三叶草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有灌溉条件的,在土壤干旱时,或结合追肥进行灌溉。

混播草地因牧草前后期生长速度不同,出现争光、争水、争肥不协调生长时,或因偏施氮肥,使白三叶草生长受到抑制时,应通过偏施磷钾肥,借刈割或放牧来调整生长,控制禾本科牧草生长,避免白三叶草受抑制或从混播草地中消失。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病毒侵染,防治方法:首先将植株拔起,并集中处理,以减少蔓延。多雨季节注意排水,避免草地积水,减少发病条件。

(3)产量表现 本种为优良牧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开花前,鲜草含粗蛋白质5.1%、粗脂肪0.6%、粗纤维2.8%、无氮浸出物9.2%、粗灰分2.1%。产量虽不如红三叶草,但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也较高。也可作为绿肥、堤岸防护草种、草坪装饰,以及蜜源和药材等用。白三叶草花期长达2个月之久,种子成熟很不一致,应分期多次采种,或在60%~70%的花序变为深褐色时一次收割。种子脱粒比较困难,要充分晒干,进行碾压或专用脱粒器械脱粒;种子清选后,储存在通风干燥处,并注意防潮防鼠。

人工草地的利用年限,因管理利用及目的的不同而长短不一,一般为3~7年。用作刈割利用的适宜生育期为初花期至盛花期,留茬高度2~3cm,以利再生,混播草地还应视其他牧草适宜刈割期而定。用于放牧利用的,要在分枝盛期至孕蕾期,或草层高度达20cm时开始,高度在5~8cm时结束放牧,放牧不宜过重,免损生机;每次放牧后,应停牧2~3周,以利再生;放牧牛、羊时不要在雨后和有露水时进行,以免发生膨胀病。在晒制青干草时,干燥后及时堆垛储存,避免雨淋。

2.红三叶草

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江苏、东北、河北、华东及西南地区。

(1)特征特性 茎直立或斜升,圆而有凹凸纵纹,高60~100cm。小叶上有浅白色“V”形斑纹,叶面有毛,全缘。头状花序,着花100朵以上,红紫色,自花不结实。荚果倒卵形,果皮膜质,每荚含种子1粒。种子肾形或近三角形,黄褐色,千粒重约1.5g。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旱、耐寒。适宜于排水良好、富含钙质的黏性土壤生长。生长周期一般为2~6年,在温暖条件下,常缩短为2年生或1年生。

(2)栽培要点 红三叶草种子细小,要求整地精细。整地时施入基肥,每亩施厩肥2500kg左右,并结合施磷肥每亩20~25kg,以利于提高红三叶草的固氮能力。酸性土壤在整地时适当施用石灰,调整pH值到6,有利于根瘤形成。红三叶草为长日照作物,日照14h以上才能开花结实。用作牲畜饲草栽培时,一般同禾本科牧草混播;用作绿肥或饲料时常单独栽培。秋播期9~10月,如播种过迟,当年植株矮小,不利于越冬,影响次年产量。春播,播种期4~5月。条播,行距20~40cm,深1.5cm左右,播种量一般每亩1kg;撒播每亩播种量2kg。但是,播种量的多少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和纯净度加以适当调整,发芽率低的应加大播种量。豆科种子硬实率较高,当年收的种子硬实率为15%~20%,因而在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为使管理方便,采用条播方式为好,行距30cm左右,留种地行距要适当加宽。

(3)产量表现 一年可收割5~6次,鲜草亩产可达7117.7kg,折合亩产粗蛋白质264.5kg。在水肥充足、管理良好的条件下,产量可更高。红三叶草开花期不一致,因而种子成熟也不整齐,当花序80%左右变成褐色,花梗干枯,种子变硬,花序易脱落时为种子收获适期。根据河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1983年试验,在1.55亩土地面积上收种31.6kg,折合亩产红三叶草种子20.4kg。第2茬种子产量较高。鲜草约含粗蛋白质4.1%、粗脂肪1.1%、粗纤维7.7%、无氮浸出物12.4%、灰分2.0%。红三叶草柔嫩,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喜食,干物质消化率为61%~70%。

3.绛三叶草

蝶形花科三叶草(车轴草)属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我国引种栽培。为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在我国有推广前途。

(1)特征特性 1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圆而中空,高30~100cm。主根深入土层达50cm。茎直立或上升,粗壮,被长柔毛,具纵棱。掌状三出复叶;托叶椭圆形,膜质,大部分与叶柄合生,每侧具脉纹3~5条,先端离生部分卵状三角形或圆形,被毛;茎下部的叶柄甚长,上部的较短,被长柔毛;小叶阔倒卵形至近圆形,长1.5~3.5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渐窄至小叶柄,边缘具波状钝齿,两面疏生长柔毛,侧脉5~10对,与中脉作40°~50°角展开,中部分叉,纤细,不明显。具有成熟早、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较高、抗寒性较强、干物质含量较高等优点,是三叶草属中被广泛用作绿肥或饲料作物的一个栽培种。

(2)栽培要点 绛三叶草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期越早,产种量、产草量越高,产量与播期推迟天数呈负相关。播量,每亩2~3kg。稻田套种绛三叶草,常因稻田有水层,而使附着于种子的菌剂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散,造成种子周围菌数减少。同时土壤水分饱和,根系生长发育不良,根瘤菌活力低,也会降低侵染结瘤能力。因此,应采取“浸种接菌,湿润播种”的办法,即先浸种12h,使其吸足水分,然后接种根瘤菌,将稻田水排干,套播在田面湿润状态的稻田里。

(3)产量表现 平均亩产鲜草6972.4~8125.7kg,亩产种子97.4~126.9kg。花蕾期鲜草含粗蛋白质3.0%、粗脂肪0.60%、粗纤维4.7%、无氮浸出物7.4%、灰分1.7%。可用作牧草、地面覆盖植被或绿肥,也可作填闲作物。

4.杂三叶草

杂三叶草原产于欧洲,现广泛分布于欧洲中部、北部。适宜在我国华北、华中等湿润地区种植,也可在南方高海拔、雨量多的地方栽培。

(1)特征特性 寿命4~6年,生长习性与红三叶草相似,形态介于红三叶草和白三叶草之间,是三叶草属的一个种。直根系,主根穿透力强,侧根发达,并且耐寒力强,即使经过非常寒冷的冬季其碳水化合物也不会流失。茎光滑,高60~150cm,分枝横向生长,分枝力强,一般10~20条,多者30条,生长习性为主轴无限生长,即使在花期腋芽也不断分枝。叶冠丰满,叶丰富;三出掌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叶面有灰白“V”形斑纹;整个生长季都开花,总状花序,花朵为粉红色或白色,花冠约1cm,种子小,颜色为黄绿混色,千粒重0.7~0.8g。

杂三叶草喜温凉湿润气候,适宜在温带和寒温带、年降水量600mm以上的地区生长,最适生长温度19~24℃。抗寒能力较红三叶草和白三叶草强,在冷而潮湿的条件下,产草量比红三叶草和白三叶草要高,但不耐炎热和干旱。喜水分,在地下水位很高(40~50cm)和低洼积水处也能良好生长,能耐受短期水淹。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耐酸(pH值4.0~5.0)、耐碱性土壤,在湿润的黏壤土、沙壤土、黏土上都可以生长,但耐盐能力弱(0.1%~0.4%)。

(2)栽培要点 杂三叶草种子细小,播前应精细整地,用三叶草根瘤菌拌种。可春播或秋播,南方以秋播为宜,北方宜春播。条播20~30cm,播种量0.8~1.0g/亩,覆土1.5~2.0cm。撒播要适当增加播量。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杂三叶草不耐旱,必须注意适时适量的灌溉。杂三叶草利用年限长,适合与红三叶草、猫尾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地。播种当年生长发育迅速,可形成较高草丛并能成熟。春季长势好,秋季猛长,冬季生长缓慢。刈割后再生能力弱,放牧利用后生长较快。在中等水平养护条件下利用年限可长达8年。抗病虫害能力也较强,管理较粗放。此外,杂三叶草发达的根系和其较强的适应性,使其成为我国华中、华东等地区用于水土保持的理想材料,同时也成为城市及庭院绿化的理想植物。

(3)产量表现 杂三叶草常与猫尾草混播,建植当年干物质产量可达5.6t/hm 2 ,到第三年时,混播草地产量降至4.5~5.5t/hm 2 ,低于同时期红三叶草与猫尾草混播草地。开花期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1%、粗纤维26.4%,总体营养价值略优于相同生长时间的红三叶草。适口性好,家畜大量采食时易患臌胀病。

二、三叶草的营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不同三叶草品种的产量及营养价值差异

白三叶草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比其他豆科牧草的纤维素含量大,并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另外,三叶草既能种子繁殖,又可无性繁殖,有较长的匍匐茎,节上生根,再生力强,耐践踏,适度过牧后还能促进分枝再生,因此在人工草地建植或天然草场补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红三叶草与白三叶草产量比较 研究发现,加拿大普通红三叶草、海发白三叶草、海发三叶草、瑞文德白三叶草的鲜草平均产量为19007.10kg/hm 2 ,其中加拿大普通红三叶草的鲜草产量最高,为25262.70kg/hm 2 ,其次为海发白三叶草和瑞文德白三叶草,海发三叶草的鲜草产量最低,只有14847.45kg/hm 2 ,比平均产量低21.89%,各三叶草品种的鲜草产量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不同三叶草品种的干草产量同样是加拿大普通红三叶草最高,为4722.00kg/hm 2 ,海发三叶草最低,只有2618.55kg/hm 2 。海发白三叶草的鲜干比值最大,为5.65;瑞文德白三叶草的鲜干比值最小,为5.20。

(2)不同三叶草品种的营养成分差异 4个不同三叶草供试品种的鲜草平均水分含量为81.78%,干物质的粗灰分、粗蛋白质与粗纤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91%、23.62%与16.45%。其中除了海发三叶草的粗纤维含量超过17%外,其余3个三叶草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小于17%。各三叶草品种的各种营养成分中,钙含量的变异系数值(12.43)最大,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1.06)最小。表明不同三叶草品种的钙含量的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因此,在选用不同三叶草品种作为牧草品种在湖南地区应用时,应注意对其钙含量的选择。

4个不同三叶草品种的饲用价值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加拿大普通红三叶草无论是鲜草产量,还是其营养价值,均表现最好。参照中国国家标准局批准的白三叶草粉国家标准(GB1039D—89)进行评定,海发白三叶草与瑞文德白三叶草制成的草粉质量均达到了一级,即粗蛋白质≥22%、粗纤维<17%、粗灰分<12%。海发三叶草除了粗纤维含量高于一级标准外,粗蛋白质含量和粗灰分含量都达到一级标准。

2.氮、磷、钾比例对白三叶草营养价值的影响

(1)产草量 氮、磷、钾不同配方条件下,白三叶草的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供试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88g/kg、2.92g/kg、17.86g/kg;碱解氮为207mg/kg,有效磷为11.27mg/kg,速效钾与缓效钾分别为399mg/kg、480mg/kg;土壤有机质为35.61g/kg,pH为5.07。无论是从第一次刈割、第二次刈割或总产量来看,氮、磷、钾依次为4.0mg/kg、9.0mg/kg、7.0mg/kg的处理配方产草量最高。说明,在肥料配方中单独增加磷素养分或钾素养分的比例对白三叶草的产量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单方面减少氮素养分的比例时,白三叶草的产量明显下降。

(2)营养成分含量 在肥料配方中均衡氮、磷、钾养分的比例,或单独提高磷素养分的比例,明显改善白三叶草的粗纤维品质。在肥料配方中减少氮素养分的比例或单独提高磷素养分的比例,不会提高白三叶草的粗灰分含量而影响其品质。在肥料配方中单独提高钾素养分的比例不利于提高白三叶草无氮浸出物品质,但单独提高磷素养分的比例却能明显改善其品质。综合比较各肥料配方对白三叶产草量及其各品质要素的影响,适度提高磷素养分比例的肥料配方,即N∶P∶K=4∶11∶5,最有利于白三叶草产量及品质的提高。

3.三叶草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功能

(1)红三叶草硒含量及其生理功能 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富硒红三叶草最佳刈割期地上部分植株粗蛋白质含量为19.15%,极显著高于普通红三叶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硒含量高达12.064mg/kg,其中有机硒占总硒含量的85.73%。富硒红三叶草在其最佳刈割期的有机硒主要以蛋白硒形态存在,占总硒含量的57.13%,其次为多糖硒和核酸硒,分别占总硒的16.43%和9.80%,约有2.37%的小分子有机硒。多糖硒含量比核酸硒高,可能与红三叶草中的糖含量较高有关。据报道,红三叶草糖含量可高达24.4%。富硒红三叶草水溶性总糖含量占20.08%。可见,富硒红三叶草的营养和药理价值比普通红三叶草更高,是极具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的植物有机硒源。

富硒红三叶草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0.1~0.3mg/kg硒添加水平的富硒红三叶草和亚硒酸钠均能优化小鼠一般体征和显著提高小鼠生长性能,且前者效果优于后者。从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角度出发,0.3mg/kg硒添加水平为富硒红三叶草最佳水平。适宜硒添加水平的富硒红三叶草和亚硒酸钠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0.3mg/kg硒添加水平为富硒红三叶草抗氧化作用最佳水平。富硒红三叶草能增强小鼠免疫调节能力,其不同硒添加水平对免疫器官的增重变化规律与抗氧化作用基本一致,但与亚硒酸钠的效果差异不大(曾分有,2007)。

(2)富硒红三叶草体外抑菌效果 富硒红三叶草对猪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7%和0.5%,普通红三叶草为1.0%和0.7%,说明红三叶草富硒后能增强对仔猪腹泻主要致病菌株的抑制作用(曾分有,2007)。但是,中草药试验存在体外体内抑菌效果的不一致性。因为中草药的抑菌机制不同于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与功能,如阻碍细胞壁的形成,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及核酸、蛋白质的合成等环节,从而抑制或杀灭细菌。

(3)红三叶草异黄酮的含量及其抗氧化功能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红三叶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分离鉴定了异黄酮、黄酮、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挥发油和维生素等多类化合物。但最受关注的是黄酮类物质,其中,具有植物雌激素之称的异黄酮类格外受人关注。异黄酮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化合物,目前,植物中已知的异黄酮有700余种,主要存在于大豆、红三叶草、苜蓿等豆科植物,尤以红三叶草中异黄酮的含量最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从红三叶草中分离到许多异黄酮类物质,其中以鹰嘴豆芽素A、芒柄花素、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四种为主。

红三叶草生长各个时期异黄酮含量均以叶片中最高,花次之,然后是根、茎、叶柄和托叶。红三叶草总异黄酮含量占干物质含量的0.5%~3.5%。曾分有(2007)研究发现,富硒红三叶草和普通红三叶草中总异黄酮含量分别为2.14%和1.78%,前者比后者总异黄酮含量提高了20.22%,差异显著。红三叶草异黄酮具有抗脂质氧化、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雌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红三叶草异黄酮可以抑制膜质过氧化。异黄酮能保护DNA不被氧化破坏,有效消除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异黄酮还能抑制小鼠肝组织匀浆液中脂质的过氧化作用,能防止维生素E的氧化。姜义宝等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红三叶草异黄酮,研究其对肉鸡免疫器官、免疫球蛋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发现红三叶草异黄酮提高了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能够明显改善肉鸡生产性能、调节免疫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

(4)红三叶草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 红三叶草异黄酮为植物雌激素,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类似,可与雌激素接收器相互作用。专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异黄酮的双羟基酚式结构与动物体内雌激素己烯雌酚和雌二醇结构相似,故能选择性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此外,香豆雌酚也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人体补充红三叶草异黄酮可以预防和治疗激素分泌失调导致的一系列相关疾病。异黄酮和雌二醇可用来抑制或预防妇女由于内源性雌激素减少而引起或加重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认知功能丧失、体重增加、身体脂肪量增加、血管收缩症状等。含芒柄花黄素和大豆苷元的药剂或膳食补充物可以预防或治疗面颊热、睡眠紊乱等。另据报道,异黄酮植物雌激素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物质并对家畜的生产性能可能存在潜在的影响,即能够替代抗生素和相关激素等生长促进剂,而成为养殖业研究的一个热点。

三、三叶草的利用技术

案例1.白三叶草对肉兔肠黏膜形态、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发酵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试验所用白三叶草,盛花期刈割,经自然干燥后加工成草粉。白三叶草粉(风干样)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19.63%,粗脂肪2.01%,粗纤维24.71%,中性洗涤纤维46.06%,酸性洗涤纤维41.40%,钙0.15%,总磷0.22%,赖氨酸0.79%,含硫氨基酸0.33%。试验选用(35±2)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新西兰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公、母兔各占1/2。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白三叶草的基础饲粮,试验组(Ⅰ组~Ⅳ组)分别饲喂添加10%、20%、30%、40%白三叶草粉的试验饲粮。各饲粮均为参照 NRC(1977)营养需要配制的颗粒配合饲料,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19,饲粮均制成直径为4mm、长10~15mm的颗粒饲料。预试期7天,正试期35天。

表1-19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2)结果 白三叶草对肉兔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由表1-20可知,Ⅰ组、Ⅲ组的盲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组、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随着饲粮中白三叶草添加量的增加,盲肠黏膜厚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Ⅱ组的空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最大,分别为885.40μm、1057.55μm和4.55μm,对照组的隐窝深度最小,为176.36μm。

表1-20 白三叶草对肉兔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白三叶草对肉兔十二指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由表1-21可知,Ⅳ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白三叶草对脂肪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随着白三叶草添加量的增加,各试验组的脂肪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白三叶草对肉兔盲肠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随着白三叶草添加量的增加,各试验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其中Ⅰ组、Ⅱ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Ⅳ组的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表1-21 白三叶草对肉兔肠道酶活性的影响

白三叶草对肉兔盲肠发酵的影响,由表1-22可知,随着白三叶草添加量的增加,盲肠pH逐渐上升,其中Ⅳ组的盲肠p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其他试验组差异不显著;白三叶草对盲肠氨态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以及盲肠重和盲肠比重的影响不显著,但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盲肠重和盲肠比重呈上升趋势;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丁酸)随着白三叶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Ⅱ组、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Ⅳ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丙酸比例和丁酸比例随着白三叶草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Ⅲ组、Ⅳ组丙酸比例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Ⅳ组丁酸比例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1-22 白三叶草对肉兔盲肠发酵的影响

(3)结论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白三叶草均能够影响肉兔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以及肠道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盲肠隐窝深度,盲肠pH、乙酸比例、乙酸/(丙酸+丁酸)、丙酸比例和丁酸比例。

案例2.不同牧草组合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1)材料与方法 家兔为100只35日断奶的加利福尼亚兔,公母各半。牧草是兔业生产中常用的4种牧草,分别为紫花苜蓿、白三叶草、聚合草、多年生黑麦草,用符号A、B、C和D表示。对照组(CK),不用牧草,进行常规饲喂。其余组,牧草饲喂分为单一饲喂和两两混合饲喂,牧草总量占基础日粮的10%。由于聚合草水分含量高,混合饲喂时,只占牧草总量的40%(表1-23)。

表1-23 试验区组的划分以及牧草占试验日粮的比例

(2)结果与分析 不同牧草对家兔生长的影响(表1-24),在第1周内,C和D的耗料量大,分别为413g/只和417g/只,和对照组相比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性,说明聚合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能够改善家兔的适口性。各牧草的日增重效果非常突出,比对照组提高9.1%~36.6%,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种牧草的顺序为黑麦草>聚合草>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四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料肉比为白三叶草>紫花苜蓿>聚合草>黑麦草,四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家兔断奶后的第1周,适当饲喂牧草能够促进家兔的生长,而在4种牧草中,黑麦草效果最好,聚合草次之,两种豆科(紫花苜蓿、白三叶草)牧草效果稍差。

表1-24 不同牧草对肉兔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在第2周内,牧草的效果不及第1周,但是各处理中家兔的耗料量明显增加,从饲喂效果看,仍然是黑麦草、聚合草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要好。在第3周中,除了黑麦草耗料量多以外,其他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多年生黑麦草的日增重和耗料量仍然很明显,两种豆科牧草的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效果不明显。

在第4周内,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耗料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家兔对饲料不再挑剔了,4种牧草的增重效果仍然很好,但是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反映在料肉比上看,各处理值与对照组相比远远没有前3周突出,含有苜蓿的处理的值最小(2.73),与对照组存在有极显著的差异,与另外几种处理组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第4周内,苜蓿的效果最好。

从全期的饲喂效果来看,D的日增重与总增重最大,增重效果最好,A、B和C的日增重值分别为26.1g/只、26.1g/只和27.6g/只,相互之间无显著的差异性,但是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CK);从耗料量来看,除了D值较大以外(2145g/只),其他处理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性。从反映饲料报酬的料肉比值看,对照值最大(3.09),与C(2.71)和D(2.56)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性,与A和B存在显著的差异性,D值最小(2.56),与其他处理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水平。

从以上分析得知,4种牧草的饲喂效果都比较好,各牧草的日增重值高于对照组,而料肉比值大大地低于对照组。在这4种牧草中,黑麦草的日耗量最多,增重最快,饲料报酬最大,可见黑麦草饲喂效果最好。在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及聚合草3种牧草中,聚合草的日增重与耗料量分别为27.6g/只和2089g/只,高于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说明聚合草单独饲喂效果比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好。两种豆科牧草饲喂效果相同。

不同牧草组合对家兔生长的影响,用以上表现较好的D作为对照组,各混合牧草的饲喂结果见表1-25。就每头平均日增重而言,A+D、B+D和C+D3个处理的值分别为31.6g/只、32.3g/只和31.9g/只,相互之间无显著的差异性;另外3个处理 A+B、A+C和D之间也无显著的差异性,前3个处理显著高于后3个处理。这说明,多年生黑麦草分别同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及聚合草混合饲喂比其单一饲喂的效果要好,增重快,其中同白三叶草混合饲喂效果最好。紫花苜蓿与白三叶草和聚合草混合饲喂的效果虽然不及前者,但是比这三种草的单独饲喂要好,同黑麦草效果相同。

表1-25 不同牧草组合对肉兔增重以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从总耗料量来看,B+D值最大(2402g/只),显著地高于其他5个处理,这5个处理之间无显著的差异性。从料肉比来看,A+C的值最大(2.83),极显著地高于其他5个处理,其他5个处理之间无显著的差异性。从以上分析得知,白三叶草与黑麦草混合饲喂,总耗料量最大,说明家畜的适口性最好,牧草混合饲喂的适口性均得到了明显提高。苜蓿与聚合草混合饲喂,饲喂报酬低,增重慢,效果不及以上任何一种混合牧草组合。

(3)结论 在家兔饲料中添加优良牧草能够增加家兔食欲,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家兔的生长。在4种牧草单独饲喂的情况下,黑麦草饲喂效果最好,其次为聚合草;紫花苜蓿在前2周饲喂,效果不及黑麦草,但是在第4周效果非常好。牧草混合饲喂的效果好于单独饲喂,其中黑麦草与白三叶草混合饲喂效果最好。

案例3.美国牧草饲喂肉兔效果研究

(1)材料与方法 选择健康生长肉兔32只,随机分成4组。试1组、试2组、试3组分别饲喂美国引种的黑麦草、红三叶草、紫花苜蓿;对照组饲喂本地天然牧草(表1-26)。

表1-26 各牧草营养水平测定结果

青绿饲料饲喂量:试期第一旬饲喂150g/(只·天),以后每旬增加50g/(只·天),至试验结束。青饲料日投饲4次,计量不限量。 试验日粮,每日饲喂量为100g/只。干料称重,湿料投饲,日投饲4次。基础日粮配方:玉米粉16%,麦麸34%,黄豆21%,稻谷粉12%,鱼粉4%,地瓜藤粉12%,壳粉1%,每10kg配合饲料加食盐0.5kg;营养水平:干物质92%,消化能10.9MJ/kg,粗蛋白质17.2%,粗纤维8.6%,粗脂肪5.8%,钙0.6%,总磷0.57%。

(2)结果与分析 日增重情况见表1-27,试1组、试2组、试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4%、7.8%和14.5%;试3组比试1组提高6.6%。可见,从美国引种牧草对生长肉兔的增重影响显著。其中以紫花苜蓿尤佳,其次为红三叶草、黑麦草。采食量,试3组、试2组、 试1组比对照组青饲料采食量提高14.8%、9.9%和4.3%。说明紫花苜蓿对生长肉兔的青饲料采食量提高影响显著,适口性好。红三叶草、黑麦草虽较本地天然牧草适口性好,但未见显著改善。饲料利用率,试3组、试2组、试1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料重比分别降低0.45、0.26、0.25。精饲料利用率提高12.7%、7.3%、7%。

表1-27 试兔生长表现与效益分析

屠宰率分析,试验结束后,各组随机抽样进行屠宰测定,各组屠宰率在50%左右(试1组51.72%,试2组52.56%,试3组52.38%,对照组51.91%);净肉率在80%左右(试1组79.8%,试2组79.3%,试3组80.1%,对照组79.1%)。经感观测定,内脏器官、胴体品质正常,表明从美国引种牧草对生长肉兔无不良影响。经济效益分析,试3组、试2组、试1组比较对照组,只均净增毛利润1.68元、0.67元、0.83元,分别提高37%、14.8%、18.3%,表明引种牧草饲喂生长肉兔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中以紫花苜蓿为最高,其次是黑麦草、红三叶草。

(3)结论 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可知,优质品种牧草的营养价值、饲喂肉兔效果和经济效益都显著高于当地野生牧草。 inc5HwLVc+8ahXb0Vc552t7tlmQ9aWc2wtrVNK6DNoGJr6N+BFUELoaqFNEc7V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