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年级,孩子自我意识的养成期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经过实验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据对方对自己的评价、看法等逐渐发展并建立起来的。1~2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养成阶段,易受到周围人评价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往往会成为孩子的“第一面镜子”。作为父母,一定要认识到自己对孩子评价的重要意义,并抓住这一时期,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情景再现

莲莲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也非常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个陌生的环境,她变得非常不适应。虽然班上的很多孩子也都有多多少少的不适应,但莲莲比他们任何人都强烈得多,因为莲莲的脸上有一块很大的胎记。莲莲常常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嫌我丑,老是欺负我!”

莲莲的妈妈非常明智,她知道老师不可能嫌弃自己的学生丑,莲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意识。于是,她就对莲莲说:“莲莲,在你出生之前,妈妈跟佛祖许愿,让他赐给我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于是佛祖把你给了我,还给你留下了一个记号。佛祖说,这样妈妈就可以在人群中一下子找到自己的女儿了……”

妈妈善意的谎言让莲莲深信不疑。从此,莲莲再看到别人看自己的惊讶表情时,就会将其看作对自己的羡慕,她努力地学习、上进,生怕辜负了妈妈和佛祖的一片苦心。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莲莲很快就适应了小学生活,顺利地度过了“幼小衔接期”。

追根溯源

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要面对很多陌生的事物,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所以非常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我们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一种能力。一般而言,孩子在大约1岁半或2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意识。这时候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的名字,这就是自我意识出现的一种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而在进入小学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速度非常缓慢,进入小学1~2年级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才会正式进入重要的萌芽期和发展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的认识开始从外在特征转向内在特质。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你问他“你是谁”,他往往会说:“我叫××,性别×,年龄×,住在×××……”而进入1~2年级以后,面对同一个问题,孩子就会这么回答:“我喜欢××东西,我的性格××,妈妈爸爸和朋友都说我是开朗活泼的人。”由此可以看出,进入1~2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特质。

二是对周围人的认识开始从具体转向抽象。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你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往往会回答:“我的好朋友是×××,他就住在我家隔壁。”“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经常给我玩他的火车模型。”但进入1~2年级,孩子就会意识到,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基础之上。这就说明,孩子对于周围人的认识正从具体逐渐转向抽象,开始更加关注内在的特质,如爱好、性格等。

三是已经可以把公开的自我和私下的自我区别开来。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往往不会注意别人眼中的他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时候孩子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猜测别人的想法。但到了1~2年级,孩子就会意识到所有人都有一个公众形象,开始知道不能在公共场合为所欲为。换句话说,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明白公开的自我和私下的自我的不同。

从这三方面可以看出,1~2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这时候的孩子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再加上能力有限,常遭遇困难和挫折,所以很容易捕捉到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从而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就像上面案例中的莲莲,她可能发现同学们私下里说笑,就误以为同学在嘲笑自己。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走向自卑和悲观。

教育支招

作为父母,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引导。

●引导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虽然孩子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分不清心目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比如,有些孩子会单凭相貌来判断自己是不是比别人强,或只是单凭成就来认为自己是不是比别人更厉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孩子发现幻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不同,他就很容易受到打击,从而形成悲观的自我意识。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区别现实中的自己和幻想中的自己。比如,让孩子学会与同学比较,从而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鼓励孩子去不断地发掘、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赞扬和批评,进而引导孩子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

●让孩子学会积极地自我归因

经常听到一些孩子在考试没考好的时候会说:“老师出的题太难了!”“那天我太倒霉了,考试的时候铅笔折断了,所以没考好!”“我那天生病了呢!”对于这种情况,很多父母并不怎么在意,但其实这是孩子不想承认,或者不想面对自身原因的一种表现。

作为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孩子才能够积极地去想办法改进。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不应先从客观上找原因,而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分析自己是不是这段时间学习状态不好、学习不够努力,或者考试太紧张等。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更是自我意识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1~2年级的孩子来说,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如果父母能够给予正确而积极的引导,教会他们积极地自我归因,他们就很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性格;否则孩子总是从别人那里寻找原因,很容易走向悲观。

专家箴言

父母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来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归因”能力:首先,告诉孩子不管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在出现错误时先想到如何去弥补错误就行;其次,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要一上来就责怪孩子,要在想到弥补方法以后,引导孩子自己分析为什么会犯错;再次,引导孩子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如早晨上学迟到了,是自己起晚了,不是妈妈叫他起床晚了;最后,继续向孩子传达这样的理念: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吸取教训,并引导孩子不断汲取经验,不断提高和改变自己。 LlqAC1qY/sAXKV2n9z2k09d8rNRaElNV47R48dYd19qdRQ/7jjfxlLNAy0ae7O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