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父母总是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万分,孩子却极其自私,一点都不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其实,并不是孩子天生缺乏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对,才使孩子变得如此冷漠无情。
去年春蕾计划周年庆,张女士特意带上1年级的儿子去观看周年庆晚会,想让孩子有一些感触。在看晚会的过程中,张女士好几次都流下了眼泪,但她发现身边的儿子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晚会将近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捐款了,张女士也萌动了捐助一个孩子的想法。于是,她便对儿子说:“我们用你存钱罐里的钱捐助一个同学上学吧。”谁知话音刚落,儿子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舍不得呀!我不要把存钱罐里的钱给别人!”
张女士当时特别震惊,因为儿子从来都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此刻却因为要用他的钱捐助小学生而心疼成这样。当时,张女士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反省自己的教育中是不是有什么缺陷;否则,平时也知道孝敬老人、对人也很有礼貌的儿子,怎么会如此缺乏爱心呢?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张女士的儿子这样的特点——缺乏爱心和感恩之心,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父母给予孩子爱的方式不恰当,要么溺爱过度,要么关爱太少。其中,溺爱过度占了现在孩子的绝大多数。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家里其他长辈总是无原则地满足、无止境地给予、无条件地包办。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别人对他好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养成自私、霸道、缺乏爱心等不良品性。而缺乏关爱的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关注,非常容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充满了敌意,根本不知道“爱心”为何物。
另一方面,父母本身缺乏爱心。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本身缺乏爱心,不孝敬老人、不懂得感恩等,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变得冷漠无情,缺乏爱心。
其实,培养爱心应该从婴幼儿时期抓起。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这样才能让孩子萌生出爱心。但是,我们已经不可能重新开始,所以只好从现在开始补救。父母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唤起孩子的爱心。
只有父母富有爱心,培养出的孩子才能富有爱心。因为孩子时时刻刻都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然也想成为像父母一样有爱心的人。
此外,父母对于他人的同情,也会感染和唤起孩子的爱心。比如,坐公交车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看,那个爷爷站着多累啊,我们把座位让给他吧!”同事生病,可以带孩子去探望。新闻上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可以带孩子去捐款。偶尔带孩子去敬老院、孤儿院等地方献爱心……
所谓移情能力,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感受他人感情的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在遭受痛苦时的感受和其他人在相同状态下的感受进行比较,从而让孩子体会他人的心情,学会理解他人。比如,看到某地发生灾情了,父母可以启发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没有地方睡觉,你想想,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怎么样,是不是会很痛苦呢?我们捐点食物和衣服给他们吧!”孩子的某个同学生病了,你可以引导孩子:“你生病的时候,吃不下饭,浑身难受,还要吃药、打针,是不是很难受?那个同学跟你一样难受,你去看看他吧!”
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不给他们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他们必然会丧失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总觉得别人关心他、爱护他是理所当然的。有些父母觉得现在多给孩子一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自然会孝敬父母。其实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往往会冷漠无情、自私自利,因为你没有给孩子学习施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懂得如何关爱父母呢?
此外,还有一些父母觉得孩子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学习好了,以后有个美好将来就行了。的确,学习是很重要,但孩子的习惯、性格、品质、心理等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更加重要,而且这些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只有在平时多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爱的种子才能够在孩子的心里发芽扎根。
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经常忽视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甚至对孩子训斥一顿,这样必然会扼杀孩子刚刚萌发出来的爱心。比如,你下班回到家,孩子为你倒了一杯茶端上来,你却急急忙忙地催促孩子去写作业,而忽视了孩子的爱心;一只小野猫受伤了趴在自家楼下,孩子把它抱回家,正细心地给它包扎,你却生气地说:“谁让你把它抱回家的?它那么脏,说不准还有很多细菌,赶紧扔出去!”这样,孩子的爱心就在无形中被你扼杀了。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如果你肯在乎它、关注它,并用心呵护它,它就会茁壮成长,汇成爱的海洋;但如果你忽视它、打击它,它必然会迅速地枯萎,直至死去。所以,父母应该从现在开始,用心呵护孩子的爱心,这样才能让孩子变成富有善良之心和仁爱之情的人。
为了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转移家庭中关注的焦点,不要把孩子当作特殊照顾的对象,而应该将其视为家庭中的普通一员。这样,孩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看到他人的存在;同时,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这样孩子才能够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