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

小学生活,不管是在活动形式、生活环境上,还是在师生关系、教育方法上,都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刚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对小学生活的认识往往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因为他们对小学的了解多是通过父母的介绍。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呢?

情景再现

下面是笔者一位同行的叙述:国庆节的时候,我妹妹带着刚上1年级的小外甥程程来我家。我一直都特别喜欢小外甥,于是看到他就亲切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问他:“程程,小学好不好玩啊?”程程一听,本来兴高采烈的小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撅着小嘴,说:“不好玩!”我继续逗他:“怎么不好玩了?你看,舅舅就是小学老师,小学可好玩了呀!”程程恨恨地对我说:“哼,有什么好玩的?上学的时候,连奥特曼都不让带,就算带去了,上课的时候也不准玩;而且老师特别凶,上课的时候都不准玩玩具!”我一听,觉得这孩子不像是在说着玩,这是来真的呢,就问他:“那你觉得哪里最好玩?”程程说:“当然是幼儿园啦!幼儿园里可以带玩具!就算没有带,上课的时候也有玩具玩!”我反问他:“难道在小学里,上课的时候一点都不好玩吗?”程程斩钉截铁地说:“不好玩!”看着气鼓鼓的程程,我陷入了沉思,之后又跟妹妹进行了一番谈话,并告诫妹妹不能这样下去,得想办法转变程程对小学的认识才行,否则问题会越来越大。

这是一位妈妈在电话中的叙述:我的孩子从小就非常聪明,我们从他2岁开始就教他认字、背唐诗、学算术、学英语……上小学的时候,他已经认识好几百个字了。可是,没想到开学没几天,他就哭着闹着再也不想去学校了,说他害怕老师,害怕那些陌生的同学。我去找他的老师了解情况,班主任老师跟我说我的孩子特别胆小,而且非常孤僻,遇到事情也不会跟老师说。有一次上课明明尿急,却仍然不肯举手请假,结果尿湿了裤子。现在,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追根溯源

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而言,出现上面两个案例中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这就要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谈起:

第一,学习时间不同。幼儿园里通常以游戏为主,学习时间非常短,孩子可以拥有很多玩耍的时间;而小学则是以学习为主,一天的生活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一节课的学习时间也大大延长,玩耍的时间一下子缩减了很多,让孩子很难一下子适应过来。

第二,学习内容不同。幼儿园里的活动主要以游戏和娱乐为主,老师将娱乐融于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学习的知识比较少、比较简单;而小学则完全脱离了那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开始转入相对乏味、枯燥的知识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要内容,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纪律。相对幼儿园来说,孩子需要突然面对更重的压力,如果这时候父母忽视了孩子心理和情感方面的转变,必然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三,学习要求不同。在幼儿园里,老师往往更注重孩子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求保证孩子安全、健康、快乐,生活和学习相对都比较轻松愉快;而进入小学以后,突然变成了要求学习和成绩,学习不好、作业没做完甚至会受到批评。

第四,客观环境不同。幼儿园里课间有点心吃,中午有床睡午觉,而且最令孩子高兴的是有玩具可以玩;而在小学里,这些“好处”统统都不见了。除此以外,进入小学以后,孩子被迫与幼儿园里的同伴分离,需要重新结交新的朋友,建立新的交际圈。如果孩子没有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没有重新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就很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甚至还会出现自卑、胆小等心理问题。

孩子突然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马上被要求以学习为主,如果父母再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缺乏一个自然的过渡,必然会导致孩子不想上学。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孩子对于上学的情绪和习惯没有在起点处打好基础,到了高年级就很容易出现更大的问题。

教育支招

“幼小衔接期”可以说是孩子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小升初”或者中考、高考。那么,既然“幼小衔接期”如此重要,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键时期呢?

●向孩子描述上学的乐趣

孩子长到六七岁,身体和心理的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已经为接受小学教育做好了准备。在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由于受到家庭、学校和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和羡慕,羡慕红领巾,羡慕新课本、新书包等。这时候,他们通常都会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经常流露出想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愿望。这时候,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心态和情绪,和孩子一起迎接他的新生活。父母可以向孩子描述上学的场面,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告诉孩子一些上学的乐趣,让孩子产生对上学的向往和成为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比如,父母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然后很快就会成为一名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很多孩子不喜欢上学就是因为学校的老师不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经常陪自己玩,而且也不再像幼儿园老师一样细心、周到地照顾他们的各个方面。这就说明这些孩子还存在依赖性,所以才会觉得学校不好玩。父母要慢慢调整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穿鞋子,引导孩子自己认识上学、放学的路,课间自己去卫生间小便、大便等;同时,父母要大力表扬孩子,告诉他这样做非常好,爸爸妈妈很喜欢这个“成为小学生”的他,这样孩子就会对上学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喜悦感。

●提前带孩子熟悉校园环境

孩子在进入小学以后,第一个变化就是身份的转变。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适当地引导孩子也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激发孩子的入学欲望,唤起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不过,很多父母虽然意识到了激发孩子入学欲望的重要性,却往往这样告诉孩子:“小学可好了,比幼儿园还好玩,有更多的小朋友呢!”然而,真正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一旦发现小学跟妈妈描述的不同,就会感到极端失望,进而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可以说,这样鼓励孩子非常不恰当。

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提前熟悉校园环境。儿子在进入小学之前,我并没有过多地夸大小学的乐趣,只是简单地告诉他:“小学跟幼儿园不同,上了小学,你就应该更加懂事!”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特意在暑假带他去小学熟悉校园环境。走过操场、教学楼的时候,我们一边走,我一边给孩子解释那些建筑、设备都是做什么的,平时会有什么活动,可以用它们做什么等。最后,我们来到光荣榜前,我问他:“你知道这些哥哥姐姐的照片为什么会贴在这里吗?”儿子摇了摇头,于是我对他说:“这个叫做‘光荣榜’,跟幼儿园里的‘小红花’差不多。不过,幼儿园里是听话、懂事的小朋友可以得到,而小学里要品学兼优才行,就是不仅要听话,还要学习好。儿子,你在幼儿园里是‘宝宝’,有老师照顾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玩,但是到了这里,你就是‘学生’了,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遵守学校纪律,好好学习,这样你才能跟这些哥哥姐姐一样,把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光荣榜’里。希望妈妈下次再来看‘光荣榜’的时候,也能够看到你的照片!”儿子不住地点头,眼睛里也闪着光彩:“妈妈,下次你再来的时候,我一定会让你看到我的照片!”父母们稍微采用一点心理战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孩子进行角色转换,同时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进而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接受小学。

●把孩子的兴趣从玩具上转移到课堂上

1年级的孩子喜欢有意思的东西,这是这一阶段孩子的一个主要特点。在笔者跟同行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小学老师都了解孩子的这一特点,而且他们也都在努力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意思。

当孩子跟父母抱怨学校没意思、不好玩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认同孩子的感受,不能孩子一说上学不好玩,父母就马上呵斥“好玩不好玩都得上,这可由不得你”,更不能说“你以为学习是做游戏呢?要好玩?那你还上什么学,干脆一直待在幼儿园得了”这类话,这只会让孩子误以为上学就是一件“苦差事”。父母的认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理解,会更加愿意跟父母交流。这时候,父母就可以趁机跟孩子说一些上学好玩的乐趣。比如自己上学时遇到的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把书上看到的故事改编成自己的经历来说,这样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我的一位同行的女儿刚刚上小学的时候,也整天抱怨小学生活不好玩。这天,女儿又一次跟这位同行抱怨小学没意思,这位同行就故作惊讶地说:“不可能呀,妈妈上学的时候,觉得上课可好玩了,比看动画片都有意思得多。我记得有次老师上课讲生字‘告’的时候,说‘告’是‘一口咬掉牛尾巴’。你们老师肯定也讲过不少有意思的东西,要不然你明天上课好好听听,回来给妈妈讲讲?”第二天,女儿一进家门,就兴高采烈地说:“妈妈,你说得真对,上课是挺有意思的,今天老师说‘p’和‘q’其实是一个人,‘p’被人打了一巴掌,就变成了‘q',真有意思!”

孩子的成长就是这样,每发现一个新的好玩的东西,他们就会获得喜悦。这种喜悦感往往会促使他们继续发现上课的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小学生活。

专家箴言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所以等孩子将要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跟孩子说:“等你上了小学,就能自己读故事了,而且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对获得知识的渴望。当孩子真的能够读一些简单的故事的时候,父母就要认真听孩子读故事,并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孩子的自豪感。父母千万不要随便拿“你再不听话,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修理你”之类的话吓唬孩子,这类语言只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恐惧感和心理抗拒。 R6UQHdd0Zj4qCuu4K+aLc0z4dlKdExcAapEXE2ExFfDbez7GNnUomXaRw6zpAN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