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太极拳的起源

中华武术是和中华文明同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门派繁多,讲究形体规范,追求精神传意,注重内外兼修。系统归纳起来,中华武术无外乎“外功拳”和“内功拳”两大类。外功拳以少林拳为代表,内功拳则以太极拳为代表。

“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为宜的意思。而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说法较多,无一定论。例如,有人说太极拳乃南宋末期张三丰所创,也有人认为是南北朝梁人韩拱月、程灵洗等所创,还有人认为是唐代许宣平或李道子所创,并因此演义出许多极端荒诞的故事。

早期的太极拳被称为“长拳”“绵圈”“十三势”等。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才正式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进而流传至今。太极拳在古代导引、吐纳之术的基础上,汲取各家拳法之长,又结合了阴阳学和中医经络学,因而变得更为完善,功效方面也更为显著。

由此可知,太极拳不是一人所创。它是在前人不断开创、总结、整理、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而太极拳不同流派之间也或多或少地相互借鉴和影响,因此,更不会有所谓的“祖创”之说。 R142qs0Md5zXA9mCdYItdHweEqAAZd4JxJuxoFsWBjeQAt1vFHPdsnsr59nycc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