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运动原则

想要运动先过体检关

运动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但若不顾自身健康状况盲目运动,反而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只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强度,才能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在开展运动前最好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各脏器的功能水平,为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适宜的运动量提供依据,以降低运动中的意外伤害风险。一般情况,50岁以下的人,如果在运动前一年之内进行过身体检查未发现异常,可以随时开始运动;50岁以上的人,如果以前没有运动习惯,需在临运动前进行身体检查,规避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

中老年人在开展运动期间,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确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是否合适,还可帮助监测身体有无异常情况。另外,每次运动开始前,要进行脉搏、血压、心脏和心率的自查,以避免在身体异常的情况下运动。

【温馨提示】

不宜运动的人群

患有急性并发症、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严重贫血、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处于心脏疾病的急性阶段、慢性病致使主要系统和器官功能失常者都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中老年人运动要分体型

很多人上了年纪,体型多少都有些“走样”。体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根据体型选择适合的运动,就相当于给身体“对症下药”。

水桶型

特点:水桶型身材的人体重超标,身体上的皮脂较厚,肌肉力量较弱,骨骼支撑能力较弱。

建议:这类中老年人宜进行耐力训练,可以多做慢跑、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帮助消耗脂肪。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关节,不要采用爬楼梯的运动方式。

苹果型

特点:苹果型身材的人体重通常在标准范围内,但腹部、臀部囤积了不少脂肪,这类人患上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较高。

建议:这类中老年人如果肌肉和关节没有问题,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均可参加。特别提醒的是,不要因为腰腹部赘肉较多就拼命练习扭腰等动作,以免腰部扭伤。

香蕉型

特点:香蕉型身材的人身体比较瘦弱,身上脂肪较少,肌肉力量不强,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弱。

建议:这类中老年人运动的原则是先保证基本的体力,然后逐渐加强肌肉力量,并且要特别注意饮食,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

海绵型

特点:海绵型身材的人身上脂肪较多,但身体较虚,肌肉力量和内脏器官功能往往欠佳,是“三高”的高危人群。

建议:这类中老年人应把重点放在减轻体重上,可多做跳绳、游泳、爬楼梯等促使脂肪燃烧的运动。饮食方面应少吃甜食、高脂肪的食物,并保证一定量的蛋白质食物。

【温馨提示】

运动需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老年人运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不论是散步、太极拳,还是保健操,如果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运动,都很难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运动中的“穿衣经”

很多中老年人运动时着装比较随意,但运动不比往常,在穿衣上也要讲究科学性。

运动服装宜吸汗、透气

运动的时候,很多人会偏向选择纯棉服装,认为纯棉质地既吸汗又透气。事实上,纯棉的衣服吸汗效果虽好,但透气性较差。如果汗水不能及时散发,在温差较大的秋冬季节,很容易着凉感冒;在夏季运动时,衣物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则容易中暑。建议,选择吸汗性和透气性相对较好的聚丙烯材质的运动服。

运动服装宜轻便、宽松

运动时不要穿着过紧、过厚的衣服,要以宽松、舒适、轻便的服装为主。因为过紧、过厚的服装不仅有碍于肢体活动,还会在无形中增加心肺的负荷,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等症状,并且不利于及时散热。

选对鞋子很重要

运动鞋首先应保证大小合适、穿着舒适,其次运动鞋的减震性、稳定性、弹性以及透气性也很重要。减震性能好的鞋可减缓外力对脚的冲击;稳定性好的鞋能够保护脚踝不受伤害;弹性较好的鞋在运动时更方便;透气性强的鞋利于脚汗迅速挥发。

【温馨提示】

运动时不宜扎皮带

中老年人不论做何种运动,都不宜扎皮带,因为皮带的束缚会影响腰部运动能力的发挥,甚至损伤腰部。有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用护腰带,护腰带主要用于进行举重、深蹲等动作和负重较大的运动,中老年人一般是中低强度的运动,不提倡使用护腰带。

选好运动的黄金时间

生活中,大多数的中老年人会选择在清晨或晚上运动,但这两个时间段并非一天中锻炼的黄金时间。

运动专家指出,中老年人运动的黄金时间为下午4点至5点。这个时间段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风力较小,人体体温和肌肉力量都达到了峰值,很容易进入运动状态,并且人的反应快、动作灵敏,运动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低。下午4点至5点人的心率及血压的上升率较为平稳,进行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更为有益,同时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较强,有利于促进脂肪燃烧,加速血液循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运动效果。另外,下午锻炼能帮助身体合成更多有利于生物钟的蛋白质,可促使夜晚尽快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温馨提示】

晚上避免剧烈运动

夜晚人的运动功能下降、关节松弛,不宜做高强度的运动,尤其不要在睡前运动,否则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会影响睡眠质量。不过,晚饭后适当散散步或进行拉伸、按摩等低强度活动,有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这些时刻运动悠着点儿

在人们的运动观念中,有一个颇为常见的误区,认为“运动就比不动强”。殊不知,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段运动,不仅达不到运动效果,反而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饮酒后

饮酒后酒精会被吸收到血液中,进入脑、心、肝等器官,此时运动无疑会加重这些脏器的负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服药后

药物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使感觉器官变得迟缓,肌肉变得松弛,反应能力下降。中老年人在服药后运动很容易超出身体负荷,并且易发生跌倒、运动损伤等危险。

感冒后

感冒后强行运动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病毒便会伺机繁殖,以致病期延长。尤其是发热时,更不能剧烈运动,否则身体产热增加,易对身体的组织器官造成伤害。

疲劳时

身体疲劳或睡眠不足时也不宜进行运动,因为这种情况下人体的骨骼、肌肉运动收缩的能力较差,并且新陈代谢缓慢,不能为运动提供身体所需的氧气和养分,反而会使身体更加疲惫。

【温馨提示】

心情不好时别剧烈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但压力太大或情绪过于低落的时候,最好不要运动。因为人的情绪会对心率、血压以及肌肉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行剧烈运动,会给心脏和其他组织带来较大的负担,甚至诱发危险。

偶尔运动相当于暴饮暴食

一些中老年人平时没有运动的习惯,只是在心血来潮时做做锻炼。其实,偶尔运动相当于暴饮暴食,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中老年人长期不锻炼,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慢减退,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突然开始运动会打破身体长期以来形成的平衡,降低身体各项功能,加重器官的磨损,还容易在运动时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并且长期不运动的中老年人,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较差,容易发生跌倒等危险。

专家指出,运动是有累积效应的,如果超过3天不运动,那么前面做的运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消失。所以,中老年人运动必须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体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最好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左右,如果实在有困难,每周锻炼也不宜少于3次。同时,要合理地安排好运动时间,养成按时锻炼的好习惯。

【温馨提示】

运动宜循序渐进

中老年人各器官、系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参加运动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而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强度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这样才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身体功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及时热身,减少损伤

运动前要热身这个常识很多人都知道,可在实际运动中却常忽视这一关键环节。中老年人倘若贸然地进行弯腰、拉伸肌肉、扭转等动作,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剧烈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必不可少。

运动前,先活动一下即将运动的肌肉群,可以增加局部和全身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和骨骼关节等组织动用起来,以防止正式运动时内脏器官功能与肌肉运动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并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概率。

热身运动应集中在大肌肉群上,练习者可通过原地踏步走、转腰、抬膝来为腿部热身,通过转身、举臂绕圈等动作为上半身热身,还可以选择快走、慢跑、体操等全身性的热身运动。一般情况下,热身运动应持续5~10分钟。

【温馨提示】

热身后要稍事休息

准备活动做完后,一般需休息1~2分钟再开始进行正式的运动为好。但应注意的是,准备活动后休息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

运动中补水很重要

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的运动量一般不大,出汗量也不多,并且对口渴的敏感度有所下降,所以老年人运动后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感觉口渴难忍。但国外专家都认为,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要重视运动补水,这是为什么呢?

中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体液比青年人要少15%左右,且中老年人维持水分的能力下降。如果缺水后未能及时补水,易出现生理性缺水,进而导致血液浓度增大,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加上血管缺少弹性,就容易诱发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中老年人运动过程中及时补水,能增加血浆量,减少血流阻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运动中补水宜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使得身体逐渐得到水分的补充。一般,每次喝一小口,即25毫升左右,口渴严重时,每次饮水量也不要超过100毫升。温开水是中老年人补水的理想选择,也可适量补充矿泉水、茶水、绿豆汤等,但不宜喝冰水。

【温馨提示】

运动前不宜大量饮水

中老年人在运动前也要注意补水,但不能过多,否则血容量突然增加,会增加心脏负担。另外,大量的水分贮留在胃中,会妨碍呼吸,加重肾脏负担,使人感到不适,降低运动能力。通常情况下,中老年人在运动前补充500毫升左右的水即可。

警惕运动中的危险信号

运动时难免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中老年人一定要留心观察,一旦发生以下不适感,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及时查明原因(见表2-1)。

表2-1 运动中的危险信号

【温馨提示】

肌肉酸痛、小腿抽筋要警惕

运动中出现肌肉酸痛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隔天疼痛感仍未消除,则说明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已经超出了身体的负荷,应适当减少运动量。运动时出现小腿抽筋,可能是热身运动不足或受寒引起的,关键是要加强热身运动、做好保暖来预防。

重视运动后的“冷身运动”

运动后的“冷身运动”和热身运动一样,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运动后不经过“冷身”环节,很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发生晕倒。

这是因为静脉血(尤其是下肢的静脉血)大量积聚在开放着的小血管里,不能借助于肌肉运动流回心脏,导致心脏的血液显著减少,严重者会发生昏迷甚至死亡。一方面,进行“冷身运动”能使大量血液返回心脏,可以保证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防止意外发生。另一方面,在运动后的一定时间内,呼吸和心跳次数仍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冷身运动”能使心脏的高速跳动频率逐渐减缓至安全水平。

中老年人运动后可以做一些较为缓和的运动,如慢跑、步行等,使运动量逐渐减少,一般进行5~10分钟,待肌肉放松、呼吸和心跳稳定后即可停止。

【温馨提示】

体力不支不要“急刹车”

运动后感觉体力不支时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可以让同伴搀着走一走;如果发生轻度休克,让人搀着走一走,一般症状也可得以缓解。如果发生重力性休克,应让患者平卧,使其足部略高于头部,以便下肢静脉血流回心脏,并输送到头部。 /j/itJIJWMms0hBXkFxwnXxfW01v0ac511NNTZM+L5YRl2Iswvk2ti/+r7IlLd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