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烹饪细节

开水煮饭营养更佳

生活中,许多人习惯用冷水煮饭。其实,用开水煮饭营养价值更高。

研究发现,大米中的淀粉在冷水中不易溶解,只有水温达到60℃以上时才会充分膨胀、破裂,从而变成饱满的颗粒。用开水煮饭,一方面可以缩短煮饭的时间,使米饭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长时间高温加热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

此外,用冷水煮饭时,冷水中含有的氯元素会破坏大米中的维生素B 1 ,维生素B 1 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能增进食欲、维持神经系统健康。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B 1 ,会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四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因此,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维生素B 1 的流失。如果改用开水煮饭,水中的氯元素已基本蒸发,可以减少对维生素B 1 的破坏。而维生素B 1 属于水溶性维生素,过分淘洗也会导致其流失,因此煮饭前淘洗大米不宜次数过多,一般淘洗1~2遍即可。

【温馨提示】

试试用茶水煮饭

很多人不知道,用茶水煮饭不仅清香,且有助于消化。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促进消化酶的生成,对于肠胃消化功能有益。一般来说,用3~5克茶叶浸泡10分钟,把茶水倒进锅中,煮出来的米饭既健康又营养。

煮面不粘锅的小妙招

面条是许多中老年人都喜欢的食物,但令人困扰的是煮面条的时候易粘锅,然后清洗起来十分费劲。那么,有什么妙招能够煮面条不粘锅呢?

妙招一:放点油或盐

煮面条时,先在水中加一小匙植物油或少许盐,然后再下面条,即使煮的时间长些也不会粘锅。

妙招二:不要等到水沸腾

大厨建议,在锅底有小气泡往上冒时就下面条,然后用筷子搅动几下,盖好盖,等锅内水开了再适量添点凉水,等水再次沸腾即可。这样煮出的面条速度快,柔软而汤清。

【温馨提示】

如何一锅煮出软、硬两样饭?

将淘净的米下到锅里,一边堆高,一边自然偏低;高的部分浸水浅些,低的部分浸水深一些。这样煮好的饭,就一边稍硬、一边稍软。

煲汤好喝有五个窍门

窍门一:选个好锅

煲汤宜选择砂锅或瓦罐。砂锅的化学性质稳定,密封性及保温性好,水分蒸发量也相对较少。不过,要选择质地细腻的砂锅,切莫使用伪劣品,否则材质中含有铅等有害成分,容易危害健康。

瓦罐也是常用的煲汤器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煲汤时,瓦罐可以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量传递给内部食材,使汤的滋味更加鲜美。

窍门二:把握好时间

不要以为汤煲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长时间加热会增加汤中的嘌呤含量,还会导致维生素等营养的流失。一般来说,煲汤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佳,既保证了口味,又保留了营养。如果是炖骨头汤,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小时。

窍门三:控制好火候

煲汤的一般程序为,先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煲。尤其煲肉类食材时更应如此,否则过度的火候会使肉中水分流失过快,蛋白质也易被破坏,不仅影响口感,还降低了营养。

窍门四:不要中途加水

研究发现,原料与水按照1∶1、1∶1.5、1∶2等不同比例煲汤,汤的色泽、香气、味道有所差别,以1∶1.5为佳。需要注意的是,煲汤最忌中途加水,否则会影响汤的风味。即使非加水不可,也应加适量热水。

窍门五:放调料有讲究

煲汤时,不要过多地放葱、姜、料酒等调料,以免影响汤本身的滋味。此外,最好不要过早放盐,否则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而不易溶解,使汤色发暗,最好在汤快出锅时再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肉质鲜嫩。

【温馨提示】

煲汤还应注意的细节

用排骨、鸡、鸭等肉类煲汤时,要先将肉在沸水中氽一下,不仅可以去除血水,还能避免煲出的汤过于油腻。
煲鱼汤时,应先用油将鱼两面煎一下,这样鱼肉就不易碎散,煲出的汤还没有腥味。

改变烹调方式能防癌

营养学家提醒,烹调方式不当易产生致癌物,或使致癌物成倍增长。简单来说,要警惕高温油炒、煎炸及烟熏、火烤等烹调方式。

高温油炒:很多人炒菜时把油温烧得很高,甚至等锅里的油冒烟才开始放菜。殊不知,这样容易产生致癌的碳氢化合物。

高温煎炸:在高温反复煎炸的油中,含有致癌物苯并芘。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被烧焦后,其中的色氨酸可转化为强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

烟熏:不论何种燃料的烟中均含有苯并芘化合物,这种强致癌物容易污染食物。研究发现,每千克熏鱼苯并芘可达15微克,而未经熏制的鱼中仅含1~2微克。

火烤:火烤食物时,如鱼、肉等,其中的脂肪和氨基酸在高温中大量分解,可形成致癌物多环芳烃。如果烧烤中有烟冒出,食物还会受到烟尘中苯并芘的污染。

那么,究竟该如何烹调食物才更健康呢?

多拌、蒸、炖、煮:以凉拌、清蒸、水煮、炖或微波等方式进行烹调,温度较为稳定,食物不易烧焦,不仅保留食物原始风味,也不像以炒、煎、炸等方式烹调时会添加大量的油脂,较符合低脂肪、低热量的烹调原则。

大火快炒:烹调时要大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烹炒。因为蔬菜中的维生素C、叶酸、花青素等都比较怕热,长时间烹炒会令这些营养成分大量损失。不仅如此,煮沸30分钟,蔬菜中的抗癌成分便会损失超过70%。

火候适中:烹调时应避免发生烧焦或汤汁变糊的情形。因为烧焦的部分可能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炒菜时温度不宜太高,并适时调整火力,一方面可以让菜肴更鲜美,另一方面也能降低烧焦的概率。

【温馨提示】

炒一次菜刷一次锅

炒菜时,很多食物在热解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而其常滞留在锅底,尤其是烹调鱼、肉、蛋。此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烧焦后会产生强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每当炒完一盘菜,就应当把锅刷干净,避免致癌物滞留。

烹调时宜淡不宜咸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人每天吃盐不宜超过5克。要知道,饮食过咸是诱发胃炎、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及多种癌症的重要原因。

那么,中老年人该如何抵御盐的诱惑呢?

炒菜时可改用低钠盐

低钠盐是在碘盐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或硫酸镁,从而改善了人体内钠、钾、镁的平衡状态。对于口味重的人,因长期对味蕾的刺激,若一下子降低盐分可能会造成味觉上的不适,而用低钠盐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适当多吃水果

大部分水果都属于高钾、低钠,如香蕉、葡萄、橘子、苹果、杨桃、番石榴等,如果多吃这些含有丰富钾的食物,则可以达到促进钠元素排泄的效果。

当心调料中的盐

购买调料时,如味精、番茄酱、蒜盐、沙茶酱、蚝油、味噌、芥末酱、豆瓣酱、甜面酱、豆豉、虾油等,必须先看清楚包装上的标示,并注意钠的含量。

少吃腌制食品

一些高盐分的食物,如酱菜、腌肉、咸鱼、腊肉和罐头食物中,由于食品工艺或风味的需要,往往在加工过程中放入很多的盐,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这些食物,以避免盐的食用量超标。

尽量选择在家里用餐

想要健康或少吃盐,不妨多尝试自己动手做菜。在家里吃饭,烹饪制作的过程自己可以完全掌控,这样相对更健康。由于多数餐馆常使用较多的食盐、味精等调味,因而应尽量避免在外用餐。

【温馨提示】

哪些人不宜吃低钠盐

肾脏功能不佳、患有尿毒症以及使用保钾利尿剂的患者,不可吃低钠盐。因为低钠盐中的钾含量较高,会积存于患者体内,无法顺利排出,从而造成高血钾症及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的危险。

用白糖烹调的小秘诀

温度不宜过高

因为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的熔点是160~186℃,单独加热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白糖就会变成褐红色的焦糖色或炭化的黑色,大大降低营养价值。白糖单独加热时,温度最好控制160℃以内。

先放糖后放盐

因为原料中含有水分,先放糖可以很快入味,起到提鲜的作用。如果先放盐,盐会加速原料中蛋白质凝固,这样糖的甜味就很难被吸收进去。

选择好时间

烹饪放糖的最佳时间是半熟时,因为这时原料的纤维组织处于放松的状态,味道能够充分渗透。但如果原料熟了,纤维组织收紧,再中途补放糖,糖的甜味就只能在原料的表面,很难入味。

加热最科学

做凉拌菜时,很多人喜欢将白糖直接撒上去调味,这种方法是不健康的。因为白糖在储存、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螨虫的污染。当人吃了生白糖,螨虫就可进入人体内而致病,因此白糖最好经过加热处理后再食用。

【温馨提示】

糖吃多了危害健康

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等。

鸡精里究竟有没有鸡

很多中老年人对味精有偏见,对鸡精却情有独钟。对此,我们只能说,“鸡精”这个名字起得很成功,再配上包装上的母鸡,给人的感觉鸡精就是从鸡肉中提炼的精华。

其实并非如此,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谷氨酸钠)和盐。其中,味精约占40%,盐约占10%,其余的约50%由鸡肉粉或鸡骨粉(由鸡肉、鸡骨中提炼而来)、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淀粉等物质组成。也就是说,鸡精与鸡肉有一定的关系,但含量却极低。

那么,烹调时使用鸡精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

1.鸡精也怕高温。鸡精中含有谷氨酸钠,当温度超过120℃时,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谷氨酸钠,其不仅没有鲜味,甚至还有一定的毒性。建议菜肴出锅前再放鸡精。

2.肉菜不宜放鸡精调味。这是因为肉类食物中原本就含有谷氨酸,与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鸡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3.凉拌菜不要直接加入鸡精。因为谷氨酸钠要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解。因此,可以先将鸡精用适量温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

【温馨提示】

使用鸡精还应注意的细节

鸡精中含有约10%的盐分,因此炒菜或煲汤时,如果使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适当减少。此外,鸡精中含有核苷酸类鲜味物质肌苷酸、鸟苷酸,其代谢产物是尿酸,因此痛风患者应尽量少吃。

用醋烹调六宜四忌

用醋烹调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不仅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促进钙的吸收,还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不过,用醋烹调也是有讲究的。

用醋烹调六宜

1.炒土豆丝、炒豆芽、炒藕片时,可适当加点醋,能让菜肴脆嫩爽口。

2.炒茄子时,少加点醋,能使炒出来的茄子颜色不变且发亮有光泽。

3.蛋中加点醋,煎出来的蛋皮又薄又有弹性。

4.凉拌心里美萝卜、炒紫甘蓝时,少加点醋,能使菜肴的颜色更加红亮鲜艳。

5.煮鱼、骨头汤时,少加点醋,会使骨头中的钙、磷溶解在汤中,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6.海鲜、河蟹等水产品,容易感染寄生虫和微生物,蘸着醋吃,不仅祛腥增鲜,还能起到杀菌作用。

用醋烹调四忌

1.炒青菜等绿色蔬菜时不宜放醋,否则不仅失去原有的绿色,还降低了营养价值。

2.炒胡萝卜时不宜加醋,因为胡萝卜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完全破坏。

3.烧南瓜时不要加醋,因为醋酸会破坏南瓜中的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降低南瓜的营养价值。

4.烹调海参不要加醋,因为海参富含胶原蛋白,烹饪时加醋,会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影响口感和味道。

【温馨提示】

用醋烹调宜选对时间

烹调时放醋的最佳时间在“两头”,即原料入锅后马上加醋或菜肴临出锅前加醋。如炒豆芽、炒土豆丝、炒藕等菜,最好在原料入锅后就加醋,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土豆等根茎类蔬菜的维生素,同时还可以使这些菜迅速软化,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但如果是做红烧排骨、葱爆肉片等肉菜时,最好能够加两次醋,原料入锅时加醋祛膻、除腥,临出锅的时候再加一次醋以解腻、增香。

DIY三种常用调味品

美味番茄酱

原料: 新鲜番茄1000克,冰糖、柠檬各适量。

做法:

1.准备一锅60℃的热水,将洗净的番茄放入锅中,加盖闷2分钟,取出剥去外皮。

2.将去皮番茄切成几块,如果番茄中有未成熟的、绿色的籽,要去掉,以免影响口感。

3.用搅拌机将番茄打成泥状,倒入汤锅中,放入冰糖,煮沸后转小火慢慢熬至黏稠,中途要不停搅拌,以免粘锅。

4.熬至成酱状时,加入适量柠檬汁,继续熬煮3分钟即可。

5.番茄酱做好后,装入洁净的瓶子或罐子中,密封瓶口,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家常辣椒酱

原料: 尖头小红辣椒500克,蒜泥200克,白酒、盐各适量。

做法:

1.小红辣椒洗净,沥干水分,剁成碎末。

2.将辣椒末、蒜泥放入准备好的小盆内,再烹入白酒,加适量盐,搅拌均匀。

3.将准备装辣椒酱的瓶子提前洗净、煮沸、消毒,控干水分。

4.将拌好的辣椒酱装入瓶中,盖上盖放入冰箱中保存,2~3天后即可食用。

纯天然鸡精

原料: 鸡胸肉300克,干香菇50克,冰糖粉20克,姜2片,姜粉、盐各少许。

做法:

1.鸡胸肉洗净,去筋、膜,撕成小块。

2.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鸡胸肉、两片姜,煮熟后捞出沥水。

3.将煮熟的鸡胸肉放入碗中,用擀面杖捣成细腻的蓉状,撒入少许盐,搅拌均匀。

4.将鸡肉茸放入微波炉中,用高火烤10分钟,至鸡肉茸完全干硬,晾凉后捣成末。

5.干香菇洗净,剪成小块,均匀地铺在盘子里,放进微波炉,用高火烤6~8分钟,至香菇完全干透(每隔2分钟取出翻一下面),晾凉后将香菇捣成末。

6.将鸡肉粉、香菇粉、冰糖粉和少许姜粉混合均匀,装入可密封的玻璃罐中随吃随取。

应该知道的烹饪小细节

蔬菜务必先洗后切

蔬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如果先切后洗,会使大量维生素溶解在洗菜的水里而被倒掉。因此,蔬菜应该先洗后切。

炒藕不变色有方法

炒藕时,若方法不当,就会越炒越粘锅、越炒越黑。正确的做法是边炒边略加清水,同时放点葱、姜、醋等调料,炒出的藕清脆爽口。

炒鸡蛋时放点儿糖

炒鸡蛋时,少放点儿糖,可使鸡蛋变得蓬松柔软。此外,炒鸡蛋时不要放味精,否则会破坏鸡蛋天然的鲜味。

烧鱼时不宜早放姜

烧鱼时,如果放姜过早,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阻碍生姜的去腥作用。因此,烧鱼时最好先加热、稍煮一会儿,等到鱼的蛋白质凝固了,再放姜。

烹调肉类宜加点蒜

烹调肉类食物时,放适量蒜,不仅能解腥除异味,还能促进消化,更重要的是,大蒜素会和肉中的维生素B 1 结合,生成较稳定的蒜硫胺素,其不仅可以提高肉中维生素B 1 的析出量,还延长了维生素B 1 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维生素B 1 不稳定,易随尿液大量排出)。

炖鸡省时间有诀窍

有人炖鸡2小时都炖不烂,这是没有掌握好窍门。将鸡切成块,用油稍炒,等水分炒干后,迅速烹入适量醋,翻炒后加适量热水没过鸡块,用大火烧10分钟,加调料改小火炖约40分钟,鸡肉便可酥烂。

【温馨提示】

蒸蛋嫩滑的方法

蒸蛋一定要用沸水蒸,蛋才会嫩。先将锅中的水烧沸,将盛蛋液的碗放置其中,用大火蒸,以四个蛋做成的蒸蛋而言,约蒸15分钟即可。 V5m6J853Xu0Tj0ZPv7o4D897mYDw4BK619QKe1yOYUMN3F0gmEVXHoiAgz/vtN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