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时间曝光时,尤其是环境较暗时,容易产生“热噪”,即随着曝光时间的增长,感光元件逐渐发热,从而产生颗粒较大的噪点,曝光时间越长,热噪也相应的越强烈。使用Photoshop中的“减少杂色”命令可以很好地消除照片中的噪点,当然,仅仅使用这个命令对热噪来说还是不够的,此时修复后的图像边缘容易产生类似锯齿状的问题,因此在本例中,还使用了“表面模糊”命令对其进行平滑处理。
(1)打开素材“第4章\4.4-素材.jpg”。
由于“减少杂色”命令中的参数较多,因此下面将复制图层并将其转换为智能对象,从而在应用此滤镜后生成对应的智能滤镜,以便以后进行编辑和修改。
(2)按【Ctrl+J】组合键复制“背景”图层,得到“图层1”图层,并在该图层的名称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命令。
(3)选择“滤镜→杂色→减少杂色”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参数,以初步降低照片中的噪点。
(4)下图所示为消除噪点前后的局部效果对比。
通过上面的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噪点,但仍然剩余较多的噪点,因此下面对其做进一步的处理。
(5)选择对话框中的“高级”单选按钮,此时将激活“整体”和“每通道”子选项卡。其中“整体”选项卡就是之前在选择“基本”单选按钮时调整的默认参数,在“每通道”选项卡中,则可以分别针对各个通道进行单独的降噪处理。选择“每通道”子选项卡,在其中选择“绿”通道,并设置相应参数,直至得到满意的效果。
(6)下图所示为消除噪点前后的局部效果对比。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实际上在“红”和“蓝”通道中也包含较多的噪点,但使用“减少杂色”命令已经无法再对其进行大幅的优化处理,因此这里放弃对这两个通道的处理。
此时照片还存在一些较细小的噪点,而且极光边缘还存在一些由于进行了大幅降噪处理而产生的锯齿状图像,下面通过对整体进行模糊处理来解决此问题。
(7)选择“滤镜→模糊→表面模糊”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适当的参数,以消除细小的噪点及图像边缘的锯齿。
(8)下图所示是模糊前后的局部效果对比。
通过前面两步的处理,已经消除了几乎所有的噪点,但同时也丧失了一些细节,这主要集中在下方的大山上,下面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9)选择“图层1”的图层蒙版,设置前景色为黑色,选择画笔工具 并在其工具选项栏中设置适当的画笔大小、不透明度等参数,然后在下方的大山图像上进行涂抹,以恢复一定的细节。
(10)按住【Alt】键单击“图层1”的图层蒙版缩略图,可以查看其中的状态。
注意这里不要恢复得过多,因为大山上原来存在较多的噪点,若恢复得过多,噪点也会显示得更多。
(11)下图所示为恢复细节前后的局部效果对比。
通过前面的处理,照片损失了较多的细节,虽然上一步恢复了一些大山的细节,但对整体来说仍然不够,因此下面对照片进行锐化处理,并适当提高其立体感。
(12)选择“图层”面板顶部的图层,按【Ctrl+Alt+Shift+E】组合键执行“盖印”操作,从而将当前所有的可见照片合并至新图层中,得到“图层2”图层,并将其转换为智能对象。
(13)选择“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15。
(14)设置“图层2”的混合模式为“柔光”,以强化照片中的细节、提升其立体感。
(15)下图所示为锐化前后的局部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