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照片后期处理的误区

1.2.1 以原图做处理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直接在原始照片文件上进行后期处理,因为原始照片文件只有一份,一旦做过修改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因此一定要先进行复制,再执行后期处理。

另外,在处理照片的过程中,建议不要直接在“背景”图层上进行操作,一方面是为了保留原照片,另外,若要观察原照片与处理结果之间的差异,只需要按住【Alt】键并单击“背景”图层左侧的眼睛图标,就可以快速进行预览了。在需要使用原照片进行其他处理时,也可以通过复制“背景”图层的方式快速得到,而不用重新打开原始照片文件。

另外,还可以通过将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使用调整图层(而不是选择“图像→调整”菜单中的命令)等,都可以实现保护原图、无损处理的目的,其相关知识可以参见本章第1.4节中的讲解。

1.2.2 锐度越高越好

理论上说,锐度越高,显现出来的细节也就越多,画质也就显得越高,但也不是可以无限度提高的,在锐化到一定程度后,继续锐化只会起到反作用。因为过度锐化时,会在图像的边缘生成白色印记,反而会使照片质量下降。

当然,在锐化过程中,有些区域较为模糊,需要进行较强的锐化处理,有些则需要较弱的锐化处理。通常情况下,较快捷的方法是,以较模糊的区域为准进行锐化,然后结合图层蒙版功能,将锐化过度的部分隐藏掉即可。

以右图所示的照片为例。

下图(左)所示是锐化后的局部效果,可以看出,右下方的边缘得到了最佳的锐化,但其他的树叶边缘则由于锐化过度,导致出现了白色印记。

下图(右)所示是利用图层蒙版,将白色印记修除后的效果。

另外,在锐化人物照片时,往往是以锐化边缘为主,而内部的皮肤需要保留较为柔滑的质感,因此在锐化后,要特别注意进行恢复处理,以免锐化过度,导致皮肤过于干燥。

1.2.3 反差越大越好

照片的反差包括色彩反差和明暗反差两大方面,如红与蓝、黑与白就存在巨大的反差,具体可以表现在画面整体上,也可以表现在细节图像上,恰当的反差可以让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但和锐化处理一样,要注意把握好尺度,过强的反差可能会让照片失真。

另外,增加反差并不是唯一的表现手法,有些照片并不适合用反差手法来表现,反之,以柔和、自然的色彩和影调作为过渡,虽然在第一眼的视觉冲击力上不如高反差的作品,但会让人看起来更舒服,更能够长时间地观察照片,体会其中所表现出的意境。而高反差的作品会引起视觉疲劳,反而难以长时间地深入观察,所谓的“刚不可久”就是这个意思。

从作品风格上说,如果一味地强调反差,久而久之,也会让自己的作品风格受到限制,容易被定格化,甚至出现为了增加反差而增加反差的问题。

1.2.4 噪点越少越好

在使用高ISO感光度、长时间曝光或环境较昏暗导致曝光不足时,画面都可能或多或少地产生大小不一的噪点。为了提高画质、保持画面的纯净,通常都会进行一定的降噪处理,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地以消除所有噪点为目的。因为照片中存在的一些细节往往和噪点差不多大小,甚至更小,消除噪点就意味着这些细节也可能随之消失,因此处理时要在保留细节与降噪之间做好平衡,不能盲目地进行降噪,若由此导致损失大量细节,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另外,现在主流的数码相机大多拥有2000万以上的像素,相比以前1000万左右的像素,增加了近一倍,但感光元件并没有增大,因此像素密度提高了,进而导致照片更容易产生噪点。同时,如此高像素尺寸的照片,在100%的显示比例下,即使稍有一些噪点,都可能看起来很明显,但实际情况是,极少有机会将一幅2000万像素的照片分享给朋友或进行大画幅尺寸的印刷,更多时候,只需要将照片缩小至原来的1/10,即200万像素(约为1600×1200像素)左右,就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分享和6~9寸照片的洗印了。因此,在降噪甚至在后期处理前,可以先将照片缩小,此时可能大部分细小的噪点都消失了,剩余的少量噪点只需要进行适当降噪处理即可。 L0A/znGLdRGpWLMZsOfyif6H3EdSDP7wsK0nk7QrODu3YAOJYJBW+b6hEOv7gh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