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安全标语的演进及概念概述

2.1.1 标语的溯源概述

“标语”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无明确记载,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该词才频频出现。在“文革”时期“标语”使用达到了鼎盛。中国古代的标语可追溯至夏代和秦代时期,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时打出的“伐无道、诛暴秦”就是一个范例,后来历代帝王通过树碑立言来象征皇权、律令的威严和政治主张,即所谓的“石头标语”。据《史记》记载,最早树碑立言的帝王是秦始皇,他完成华夏大一统后登上泰山立下了“刻石颂秦德”的碑石,后来又立了“颂秦德,明得意”的碑文。这类碑文的一般特点是句式简单、主旨明确,多为功颂德,也有的是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这些都可以视为标语的雏形。

标语伴随中华民族已走过了数千年,成为了中国民众最为熟知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标语最丰富的国家。不同内容的标语口号在中国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各类标语使用的同时也推动了安全标语的应用与发展。

2.1.2 标语的概念

标语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动员、警示和激励等作用的口号(一般是短语或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标语还有娱乐、宣泄等延伸功能。其在语言上简洁明晰、注重修辞,具有公共性、目的性和鼓动性的特征。公共性是指标语的受众一般是群体,通常张贴、发布在公共场所;目的性是指试图反映群体或组织的行动主旨、目标、原则、意愿等;鼓动性是指要重点突出它的渲染效果,使群体形成一致的主流价值观、思想和文化。

2.1.3 安全标语的溯源概述

安全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话题。安全标语是伴随着标语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在我国古代文献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安全认知、理念等的记载,主要有古文和成语,这可视为安全标语的雏形。古文与现在的安全标语相比,一般字数较多,但成语较现在的安全标语显得更加精炼,而且有时仍然出现在现在的安全标语中,如“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等。

据文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左传·襄公十一年》(春秋左丘明)中功臣魏绛提醒国君晋悼公的一句话,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避免灾祸的发生,提醒我们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在东汉时期,“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燃为之防,发而止之为之救,行而责之为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是《中鉴·杂言》(东汉荀况)中的一段话,提出了事故重在预防的深刻道理;在唐代,“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是《泾溪》(唐代杜荀鹤)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泾溪石头排列分布险峻,人走在上面的时候很小心谨慎,一年到头也没听说有人落水,而在水流不急不险没有乱石的地方,却经常听说里面有人落水,提醒人们必须注意查清隐患和提高安全意识,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古文。另外,在我国古代,有很多蕴含安全哲理的成语,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亡羊补牢”“长治久安”“一叶知秋”、“未雨绸缪”等。

据所搜集的文献显示,“安全第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安全标语的真正出现。1901年美国钢铁业受到了经济萧条的严重冲击,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美国钢铁业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公司经营方针,该方针不仅对预防和减少事故起到了显著作用,同时也对提高产量和质量起到了积极影响。于是,当时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工业安全活动,从此,“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在工业社会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逐渐已从口号演变成为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准则。“安全第一”可视为第一条得到广泛认可的安全标语,对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4 我国安全标语的发展概述

在中国,安全标语的发展是随着党和政府对安全的不断认识、重视和民众对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而发展变化的。从建国初期至今,安全标语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局部初识发展时期(1949~1966年)、过渡时期(1966~1990年)、全面认识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

(1)第一阶段:局部初识发展时期(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各企业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并在宪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原则,从此成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如最突出的是经济落后问题,急需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安全标语的显著特征就是涉及面比较狭窄,大多仅涉及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属于一种局部初识阶段,安全标语内容主要围绕一些会议提出的政策、方针等或领导人的重要批示等提出和创作。如“公私企业一般实行8~10小时工作制”“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保护女工的特殊利益”三项制度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做了明确规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这则标语至今保存于崇义县思顺乡思顺村牛形下组何屋老厅堂。同年11月也提出了“煤矿生产,安全第一”的煤矿安全生产原则。1952年12月,随着劳动保护工作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以及安全生产方针一并在原劳动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被讨论提出,“安全与生产要同时搞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要从思想上、设备上、制度上和组织上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达到劳动保护工作的计划化、制度化、群众化和纪律化”等标语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高频安全标语。第一次全国性的防止矽尘危害工作会议于1957年11月召开,会上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尘工作方针,这些安全方针、政策等都一度成了那个时期主流的安全标语。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交通规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法律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交通安全,1957年10月5日周恩来在民航局的一份报告上作出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重要批示等,至此出现了少数相关交通安全宣传标语。

(2)第二阶段:过渡时期(1966~1990年)

在这一阶段,首先是1958~1965年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在经济发展上开始了“大跃进”,因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致使安全生产出现了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安全标语发展缓慢,甚至有“滑坡”。直到1960年初期,国民经济实行3年恢复和调整,安全标语得以发展,主要围绕196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通知中提出的安全生产“五项规定”来制订。

接着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时期,这十年对安全标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阻碍,出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有违安全理念和认识的标语,安全标语发展出现了停滞和倒退。

在1977~1990年期间,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工作方针重点转移到建设四个现代化上来,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开始逐步走向正轨,提出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三同时”原则、“五同时”原则、“三不放过”原则等,成为了这一时间段安全标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6月在全国开始开展安全生产月,“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出现了宣传安全月活动和反映安全月活动主题的安全标语,如“广泛深入开展‘全国安全月’活动”和1984年安全月的主题标语是“狠抓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了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北京市劳动局于1989年颁布并实施了《北京市安全标语、安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提出各在京企业在生产场所使用安全标语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安全标语的制作和使用走上了正规化管理。同时在1988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规定了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随后也出现了相应的宣传标语。总之在这一阶段,安全标语的制作和使用逐步实现了正规化管理,其涉及面也逐步扩大等。

(3)第三阶段:全面认识发展时期(1991年至今)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各种安全问题不断凸显,如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等,这些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人们逐步意识到不安全因素无处、无时、无人和无事不在,“大安全”观逐渐摆上了议事日程。所谓“大安全”观,就是把以往以“生产为主”的生产领域的安全逐步延伸至生活安全和生存安全等领域,简而言之,安全要包括与人们生活、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安全,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安全和生命、健康安全,它们是同等重要的。

对“大安全”观的不断深入认识促使安全标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生活、生存等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安全标语。同时不同时间的安全标语清晰地说明了不同阶段国家、公众对安全的不同认识和需求,如1995~2015年历年安全生产月(周)主题标语见表2-1,(其中我国在1991~2001年共举行11次安全生产周活动,2002~2015年共举行了14次安全生产月活动);1999~2014年历年消防日主题标语见表2-1。从这些主题标语的历年变化可以看出,大安全观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不断认识到保障安全不仅要靠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更依赖于全民安全意识、安全意愿的提高和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因此当前更加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逐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实现转变,倡导社会和谐、安全、健康、科学发展,这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

表2-1 历年安全生产月(周)与消防日主题标语一览表

2.1.5 安全标语概念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安全标语尚无具体定义,本篇运用“属+种差”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义。从属的角度讲,其隶属于标语的范畴;从种的角度讲,其又有别于其他标语,其作用对象(受众)是生产、生活活动参与者所构成的群体,换言之,其主要应用于安全生产或公共安全领域,其受众对象是参与上述领域活动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其设置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社会安全发展。

因此,从心理学视角,安全标语的概念可界定为:依赖于群体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和作用,通过宣传、警示、感染和规范等功能来提高生产、生活活动参与者的安全意识、素质等,以规范生产、生活活动参与者行为和保障社会安全发展为目的的标语。或者,从安全管理学视角,安全标语也可定义为:应用于安全生产或公共安全领域,并通过对参与该领域活动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隐形”教育、监督和管控等作用,以发挥安全管理功能,进而预防和减少事故为目的的标语。 lGpqqTM37E257bCwop2Op0PQNrx9G+/5hNJeDPKKvzrcOU9gR3Kxx9AGOrDbYq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