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色彩变化规律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近处的显得高大,距离远的则感觉矮小。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减小。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从而失去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虽然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在画面中仍需认真处理好空间关系。

2.光与色

光是我们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环境色相互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辉映,从而产生五彩缤纷的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物体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源直接照射在物体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光下的物体,其亮部偏暖,暗部偏冷;在冷光照射下的物体,其亮部偏冷,而它的暗部则偏暖。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光线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白炽灯光、火光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灯管光等为冷光。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一般情况下的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等,它们也会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也是暖光源。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

3.补色规律

大部分学生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冷色也是如此,那此时在物体的背光部又是什么色彩呢?初学者往往会对此有疑问。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显得又脏又燥,这说明初学者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此时应该用补色关系来画色彩的冷暖。补色即是色相环上180 ° 相对的颜色,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物体的亮部与暗部存在补色关系,物体与环境存在补色关系,相邻的颜色也会存在补色关系。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青绿色。随着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青绿渐变成青紫、蓝紫等。当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的照射下,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暗部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青紫。

水粉静物写生多在室内进行,补色关系远不及野外自然界中强烈,但在光源的影响下,任何色彩均离不开补色关系,若忽视对补色的应用,只知道暗部加重、加黑,那么画面上的色彩就会因缺乏对比而显得沉闷和死板。

这是一幅暖色调的作品。整幅作品以紫红色为基调,主体物为铁质品,但为了整体画面的色调协调,作者主动在冷绿的铁质品中加入了暖色的调性,使得画面更加和谐。同样,在一幅暖色的画面中,冷色的合理运用也能使画面均衡,所以作者在暖色水果的暗部和果盘的暗部都添加了一些冷色,包括布纹也是如此。暖色调的画面中如果没有任何冷色的“支撑”,就会显得很“火”。

作者对整体画面冷色调的把握十分得当。背景有意处理得偏暖,与前景中的蓝色台布对比明显,使整个画面的冷暖关系明确,同时拉开了前后的空间距离,整体色调也非常统一、简练。画面中西红柿的摆放也很到位,不仅与不锈钢器皿、葡萄等形成了冷暖对比,同时西红柿暗部加入了少许冷色,在画面中很协调。整个画面保持了一种和谐安静的色调。

在色彩作品中,出彩的构图能使画面提升一个档次。在这幅作品里,作者把视觉中心安排在了画面的上方,为了不使画面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衬布的颜色处理得更加厚重、有分量,从而平衡了整个画面。

色彩和素描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都需要画面有完整的黑白灰关系,在这幅作品中,白色的衬布(白)、蓝色的桌面(黑)和紫灰色的背景(灰)很好地拉开了画面的黑白灰关系,中间的水果又丰富了画面层次,使得画面更加完整、有冲击力。

这是2014年广州美 术学院考题,生活用品 是近两年美术类院校单 招的热门考题。此组静 物看似简单,难点是各 个物体的质感表现,要 处理好不锈钢、毛巾、塑料、纸、肥皂等不同 物体的质感。

这幅作品以白菜为主题,主体物画得相对充分、结实。红色衬布最容易画火,使画面焦躁,作者有意降低了红色的纯度,这种主观的处理方法值得考生借鉴。

①大白菜是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圆柱体,刻画时要注意概括,表现其复杂的结构穿插关系。大白菜的菜叶部分颜色较淡、结构松散,可用较小的笔触灵活处理。表现时宜松不宜紧,菜叶的前后层次要表现到位。

②大白菜的菜帮部分颜色比菜叶淡,受环境色影响较大,刻画时要准确把握灰色中微妙的色彩倾向,不要画“脏”。

③白瓷盘经常与水果类题材一起出现在考题中,它的明度变化和冷暖变化都要基于固有色是白色的前提下去表现。

④芒果是红色衬布上的亮点,表现时有意提高色彩纯度和明度,与后面的葡萄形成对比关系。

⑤在远处的桌面色彩中加入了冷色,与前景桌面形成冷暖对比的同时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在色彩静物写生作品中,为了更好地突出视觉中心,衬布和背景可以处理得灰一点、简洁一点。在这幅作品中,以兔子娃娃为主题,主体物处理得丰富多彩,而周边的台面和背景都弱化了。 +Isc3V89aWSOjl39IbgIu7W12L5b2/JG4BNLcrH0Oi7n/w7cXtWKCsxFiqU614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