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块菌
Tuber indicum Cooke et Massee.
【识别特征】 子囊果直径2~4.5cm或1.5~3cm,或更大,不规则球形或椭圆形,粉褐色、咖啡色、棕褐色、表面具桑葚状疣凸起,由网状的勾缝所分隔,凸起多圆钝,少锐尖,凸起的锥基0.2~2mm。内部组织灰褐色、紫褐色、粉褐色,具粉白色分枝的网络。子囊近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175~160)μm×(150~600)μm,未见子囊柄,内具1~4孢子,可达6个。子囊孢子初期微透明,后呈深褐色,卵圆形、长椭圆形,少呈圆形,(14.3~45)μm×(12~40)μm,表面具细长疣状凸起,凸起脊基呈斑点状、条纹状,单一或偶有分叉,疣凸高0.5~3μm,粗细变异较大。
【用途】 记载新鲜时口尝菌肉有山芋的清甜味,是极为名贵的食用菌,被誉为“黑色钻石”,价格逐年攀升。
【生态习性】 生云南松、华山松、麻栎等树木根际土地上。
【产地及分布】 在中国常见于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西藏等。
泡质盘菌
Peziza visculosa Bull.:Fr.
【识别特征】 子囊果中等,直径2~5.5cm,有时可达10cm,初期近球形,逐渐伸展呈杯状,无菌柄子实层表面近白色,逐渐变成淡棕色,外部白色,有粉状物。菌肉白色,质脆,厚达3.5mm。子囊(270~335)μm×(16~18)μm。子囊孢子无色,光滑,无油球,几单行排列,(20~23)μm×(10~14)μm,侧丝呈线形,细长,上端粗,有横隔,直径7μm。
【用途】 可食用,但需注意。
【生态习性】 春、夏、秋季于空旷处的肥土及粪堆上往往群生在一起。在滇西北地区,泡质盘菌与羊肚菌常同时发生,常在人工种植羊肚菌地中大量发生,野外较少见。Stamets认为,盘菌属真菌为羊肚菌的“指示菌”,有盘菌出现时,表明该环境十分适宜于羊肚菌生长。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云南、台湾、西藏等地。欧洲、北美洲亦有分布。
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 (L.)Pers
【识别特征】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高6~14.5cm。菌盖长4~6cm,宽4~6cm,不规则圆形、椭圆形,表面有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或浅黄色。菌柄长5~7cm,粗2~2.5cm,白色,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子囊(200~300)μm×(18~22)μm;子囊孢子8个,单行排列,宽椭圆形,(20~24)μm×(12~15)μm。侧丝顶部膨大,有时有隔。
【用途】 为世界著名美味食用菌。
【生态习性】 生境较广泛,在阔叶林、针阔叶混较林、草丛中、水沟边等土质疏松的地段上均有分布,常单生,有时群生。
【产地与分布】 分布广泛,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山西、吉林、江苏、浙江、河北、北京等地均有分布。欧洲、北美洲、中美洲、中亚、南亚及北非亦有分布。
褐赭色羊肚菌
Morchella umbrina Bound.
【识别特征】 子实体较小,高5~8cm。菌盖2~4.5cm,近球形或卵状椭圆形,黑灰色或灰白色,顶部平或凹,脉棱多纵向排列又有小横脉相连,脉棱为浅灰白色或黑灰色,凹坑深,色黑色或黑褐色,边缘与菌柄相连接。菌肉污白色或带褐色。菌柄长2~4cm,粗0.5~1.5cm,近白色,有时带褐色,表面光滑,膨大,中空。子囊圆柱形,(325~380)μm×(16.9~23)μm,含8个子囊孢子。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18~23)μm×(8.5~12)μm;侧丝线形,顶部稍膨大,可达20μm,有分隔及分枝。
【用途】 为世界著名美味食用菌。
【生态习性】 春季生于阔叶林下或草丛中。在滇西北地区,褐赭色羊肚菌常与羊肚菌发生于相同的环境中。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尖顶羊肚菌
Morchella conica Fr.
【识别特征】 子实体中等,高5~15cm,圆锥形,顶端尖。菌盖与柄等长或稍短,长3~7cm,粗2~4cm,具有发达的纵棱,棱黑色或红褐色,综棱间有稍小的横棱相连,纵棱与横棱形成许多不规则或长条形凹坑,凹坑色较棱浅,红褐色或茶褐色。柄长3~10cm,粗2~5cm,不规则圆柱形或圆柱形,污白色,有不规则纵沟或棱状凸起,表面具疣状凸起,内部中空。子囊(250~300)μm×(17~20)μm。子囊孢子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20~24)μm×(12~15)μm。侧丝无色,细长,顶端稍膨大。
【用途】 为世界著名美味食用菌,但菌肉较薄。
【生态习性】 春季生于阔叶林下或草丛中。常单生或群生于草丛中或灌木林下。可食用,味鲜美。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云南、西藏、四川、甘肃、新疆等地,欧洲及北美亦有分布。
高羊肚菌(较高羊肚菌)
Morchella elata Fr.
【识别特征】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高4~15cm,菌盖长3~8cm,粗1.5~3cm,椭圆形、卵形或阔圆锥形,顶部较钝,下部边缘与菌柄连接,黑褐色至红褐色;有发达的纵棱,横棱较纵棱小,在纵棱及横棱上有短茸毛,纵棱与横棱形成许多不规则凹坑,坑色泽较棱浅,常为红褐色,内部呈耳状构造。柄较短,常较菌盖短,长1.5~6cm,粗2~4cm,象牙白色,圆柱形,无疣状凸起,中空。子囊近柱状,子囊孢子8个,单行排列。子囊孢子光滑,椭圆形,(24~28)μm×(12~14)μm。侧丝线形,细长,有分隔,顶部稍膨大,不明显。
【用途】 为世界著名美味食用菌;菌盖大,菌柄小,是羊肚菌属商品性状最好的一种,但唯其产量很低。
【生态习性】 春季常单生于腐殖质较丰富的落叶阔叶林下。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云南、甘肃、新疆等地,欧洲、北美及日本亦有分布。
黑脉羊肚菌
Morchella angusticepes Peck
【识别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小,高3~12cm。菌盖高2~6cm,粗1~5.5cm,圆锥形或近圆柱形,顶端一般较尖,凹坑多呈长椭圆形,淡褐色至红褐色,棱纹黑色或红褐色,纵向排列,由横脉交织,边缘与菌柄连接在一起。菌柄较菌盖短或近等长,长1.5~10cm,粗0.6~3cm,近圆柱形,乳白色,光滑。子囊近圆柱形,(128~280)μm×(15~23)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20~26)μm×(13~15.3)μm。侧丝基部有的有分隔,顶端膨大,粗8~13μm。
【用途】 可食用,味道鲜美,属重要的野生食用菌。药用有助消化、益肠胃、理气的功效。
【生态习性】 生态适应广泛,荒坡草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等生境中均可出现;单生、群生或聚生。黑脉羊肚菌是滇西北地区最常见的羊肚菌,构成了产区80%以上产量。在北美地区亦是当地产量最大的一种羊肚菌。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新疆、甘肃、西藏、山西、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欧洲、北美洲、中美洲、南亚、中亚及北非亦有分布。
皱盖钟菌
Ptychoverpa bohemica (Krombn.)Bound
【识别特征】 子实体小,高4~13cm。菌盖高2~3cm,宽1.5~3cm,钟形,黄褐色至浅褐色,有纵向沟槽,有相互交织的棱,盖下表面污白色,具有横向排列的细小鳞片,长8~12cm,粗1cm左右。子囊近圆柱形,粗20~22μm,向下渐细成柄状基部,含2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5.8~7.8)μm×(16~20)μm。侧丝细线形,顶部膨大呈棒形,有分隔,粗4.5~8μm。
【用途】 记载可食,也有记述有毒。
【生态习性】 夏秋季于阔叶林中地上散生或单生。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陕西、甘肃、新疆、云南等地。欧洲、北美洲亦有分布。
钟菌
Verpa digitaliformis Pers.:Fr
【识别特征】 子囊果较小。菌盖钟形或半球形,肉质,易破碎,表面平滑或有皱纹,顶端稍下凹,赭石色至暗褐色,高1~3cm,宽1~4cm。柄圆柱形近白色,中空,表面有横排列细小鳞片,长3~10cm,粗5~10mm。子囊圆柱形,(230~250)μm×(14~20)μm。子囊孢子8个,单行排列,无色,长椭圆形,(22.9~26)μm×(11.4~14.3)μm。侧丝细长,顶端稍粗,粗8μm。
【用途】 可食用,但资源量很小,不具开发价值。
【生态习性】 春季于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产地与分布】 云南、四川、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欧洲及北美亦有分布。
马鞍菌(弹性马鞍菌)
Helvella elastic Bull.:Fr.
【识别特征】 子实体较小,菌盖马鞍形,边缘不反卷,直径2~4cm,上表面蛋壳色至褐色,或灰白色,表面平坦,菌柄圆柱形,长4~9cm,粗0.6~0.8cm,蛋壳色或白色,有时具不明显浅沟。子囊长棒状,内产8个子囊孢子。
【用途】 记载可以食用,但也有怀疑具微毒。
【生态习性】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产地与分布】 分布于北京、河北、湖南、山西、陕西、吉林、青海、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黑马鞍菌(梭柄马鞍菌)
Helvella lacunosa Fr.
【识别特征】 子囊果小,黑灰色。菌盖直径1~2cm,呈马鞍形或不正规马鞍形,边缘完整,与柄分离,上表面即子实层面黑色至黑灰色,平整,下表面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无明显粉粒。菌柄圆柱形或侧扁,稍弯曲,黑色或黑灰色,往往较盖色浅,长2.5~4cm,粗0.3~0.4cm表面有粉粒,基部色淡,内部实心。子囊圆柱形,(200~280)μm×(15~19)μm,含子囊孢子8枚,单行排列。担孢子无色,平滑,椭圆形至长方椭圆形,(16~19.5)μm×(9.5~12.3)μm,含一大油球。侧丝细长,有分隔,不分枝,灰褐色至暗褐色,顶端膨大呈棒状,粗8μm。
【用途】 食用,味鲜美,含多种维生素,但生食可致肠胃不适。
【生态习性】 夏秋季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产地与分布】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国内分布于河北、云南、四川、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
皱柄白马鞍菌(棱柄白马鞍菌)
Helvella crispa
【特征】 子实体白色或淡白黄色,菌盖马鞍形,直径2~4cm,后常为不规则裂瓣状。菌柄长约5cm左右,粗约2cm,白色,常形成很多纵条棱。
【用途】 食用,味道鲜美。
【生态习性】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产地与分布】 广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陕西、西藏、甘肃、四川、青海、云南、福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