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城市道路类型与绿化设计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以前的唯功能性逐渐向功能与景观、生态相结合过渡。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动脉,道路绿化占据了比较重的分量,道路绿化不仅可以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形成绿带隔离,形成城市线性的绿色景观,还可以给广大市民创造出一个更适合生活的局部环境,在人本主义的现今社会,这一点尤为突出。

一、城市道路绿化形式及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风景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地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形式、艺术效果和景观效果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建设相适应,是建造现代的城市风貌特色,树立城市新形象的重要举措。现有城市街道峡谷内道路绿化的设计形式,可归纳为梯级递进式、斑块复合式、疏朗开敞式、模纹花境式、独立行道树式。

(一)梯级递进式

梯级递进式的配置形式是以高大乔木形成背景,以大灌木形成中景,以小灌木或草木地被形成前景,这个群落配置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中景和前景配置比较密集,郁闭度较高,可以阻隔污染物向道路两侧的居住区和商业区扩散;但也由于其群落结构比较密实,容易在街谷中形成污染气体的富集作用,导致街谷内大气污染浓度的上升。因此,街谷内污染浓度的降低将强烈地依赖于吹入街谷的风,在设计时应根据街道与风向的关系,考虑是否采用这种绿化的形式。

(二)斑块复合式

斑块复合式是城市道路中中央分隔带的景观设计模式,这种模式配置以高大乔木形成背景,以中型灌木在前景形成一个群落斑块组合,群落斑块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总体上形成疏密结合。这种群落结构一方面可滞纳一部分污染气体,又可以使部分污染气体较快地扩散掉,不产生大量的滞留,是一种可以把绿化景观与不影响气体扩散相结合的较好绿化模式。这样,绿化带不仅可以阻挡污染物,起到降尘排污清新空气的作用,还能够防止对向开来车辆形成的眩光,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一举两得。

(三)疏朗开敞式

疏朗开敞式是以稀疏的高大乔木形成上层或背景,下层或前景为稀疏的小型球状灌木或球状灌木的组合。这种群落结构虽然有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但从群落的生态功能上和景观效果仍存在一些不足。

(四)模纹花境式

模纹花境式是上层配以稀疏的乔木,下层主要为低矮的小灌木密植的形式,形成模纹花境开敞的空间。模纹花境式为小灌木密集组成,由于大多数机动车排气管高度为30~40cm,尾气由这个高度排出并向周围扩散。由于模纹花境式绿化比较低矮,所以其污染物能很快地扩散,进入灌木林中的污染气体很少。这类绿化景观效果较好,但群落自身的生态功能较低。

(五)独立行道树式

独立行道树式是指道路上只有一排行道树,没有配置其他中层和下层植物。实践证明,如果能较好地控制行道树的树冠,不会形成对污染气体的富集作用。

通过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形式的道路绿化模式,对于街道峡谷的污染气体扩散影响的差别是较大的,有些绿化模式虽然能够发挥自身的生态功能或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如果应用不当,却能够阻碍污染气体的扩散,实际上加剧了大气污染,反而成为不利因素。同样,有些较为简单的绿化模式其自身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不高,如果不顾道路的实际情理,单纯地只从气体的扩散角度考虑,也会违背城市绿化扩大绿量、提高绿化生态效应的目的。因此,应足够重视对道路绿化模式的选择。

二、城市道路类型与绿化模式

(一)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街道峡谷中绿化模式

(1)当街道峡谷的高宽比 h / w <0.25时,且为平行型峡谷时的绿化模式 这种街道峡谷的结构非常有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因此,此种街道峡谷的道路绿化应该提高道路绿化的绿量,提高绿化自身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为丰富城市生态景观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提供必要的保障。可采用梯级递进式或疏朗开敞式。

(2)当街道峡谷的高宽比 h / w 在0.25~1.5之间时,且为平行型峡谷时的绿化模式 虽然此种街道峡谷的污染气体能够较好的扩散出去,但是由于在垂直风向或35°度风向作用下,仍然会在街道峡谷的背风侧形成较高的污染物的聚集,因此,此类街道峡谷中的绿化植物配置,可采用如下模式。

①在迎风侧采用疏朗开敞式、在背风侧采用模纹花境式,在道路两侧采用不对称的绿化配置方法,将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提高城市绿化自身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相统一。

②在街道峡谷的两侧都采用模纹花境式,牺牲一定的生态效应来保障污染气体的顺利扩散。

(3)当街道峡谷高宽比 h / w >1.5时,且为平行型峡谷时的绿化模式 此种街道峡谷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特别是当街道峡谷的高度是宽度的倍数时,因此,在两侧宜采用模纹花境式或独立行道树式,无论何种绿化模式,道路两侧上层的乔木都应当控制树冠的冠幅,不能使两侧的树冠交织在一起,形成绿色廊道,这样会严重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4)当街道峡谷高宽比 h / w >1.5时,递升型峡谷的绿化模式 递升型峡谷有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递升型峡谷的迎风侧的污染气体的浓度更是低于背风侧,因此,此类街道峡谷的道路绿化模式在迎风侧可采用斑块复合式或模纹花境式,背风侧可采用模纹花境式或独立行道树式,将生态、景观效果和污染气体扩散有机结合。

(5)当街道峡谷高宽比h/w>1.5时,递降型峡谷的绿化模式 递降型峡谷总体上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尤其在背风侧,形成较高浓度的污染气体的积累,因此,此类街道峡谷中绿化模式应主要采用模纹花境式或独立行道树式,尤其注意在背风侧应在满足道路遮阴等基本道路功能的同时,重点考虑何种方式更有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

(二)与主导风向平行的街道峡谷类型

当街道峡谷与风向平行时,污染气体的分布不受街道峡谷两侧的对称性的影响,主要与街道峡谷的宽高比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污染气体在街道两侧的浓度普遍较低,对行人和两侧居民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宽高比较大的街道,应充分考虑道路绿化自身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充分发挥道路绿化自身的生态价值,采用梯级递进式绿化或斑块复合式绿化模式;当街道峡谷的高度是宽度的倍数时,虽然平行风能将大量污染气体带出峡谷,但是由于街道狭窄,污染气体的扩散仍然容易受到道路绿化的阻挡,因此,此类街道峡谷的道路绿化宜采用简单的绿化模式,即在满足道路绿化基本的功能的情况下,尽量不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三)城市干道宽度与绿化要求

城市干道的宽度大小,直接影响道路绿化模式和绿化带的布置,必将也影响绿化自身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因此,对于不同的城市干道的宽度,应有相应的绿化要求。

(1)干道的宽度较小(如小于30m),且建筑紧靠干道红线,可以绿化的宽度很小 这类干道的街谷系数较大,街谷内的污染物不易排出,噪声也由于近距离来回反射而增加较大,因此绿化应尽量使污染快速稀释及增加街道吸声系数;对于平行于城市风向的干道,绿化可选择由树冠收缩(如尖塔形等)的高干乔木和不阻挡司机视线的低矮灌木组成的复层结构,尽量使其上方的空间开敞,这样,风进入街谷受到阻力较小,污染气体可以尽快排出街谷。同时,从多孔材料的吸声机理出发,选择叶片较小而稠密、空隙率较高的植物,尽量降低噪声污染。在垂直风向的干道,街谷内的风速很小,污染气体难以直接排出街谷,因此宜种植树冠较浓密但开张不大、蒸腾作用较强的乔木和灌木,这样可以增加街谷内平均吸声系数及街谷内不同区域的温差,加强气流的垂直湍流,使污染稀释扩散加快。干道宽度较小的城市道路绿化示意,如图3-12所示。

图3-12 干道宽度较小的城市道路绿化示意

(2)干道有一定宽度(如宽度为50m),道路每侧可有8~10m的绿带 机动车与自行车道之间应以绿带分隔,这类绿带可以采取乔木、灌木、草地相结合的复层种植结构,乔木应靠自行车道种植,灌木应靠机动车道种植,且高度以不遮挡司机视线为宜,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噪声,并将机动车的尾气阻挡在机动车道上,使干道两侧人行空间的空气较清新、环境较安静。干道有一定宽度的城市道路绿化示意,如图3-13所示。

图3-13 干道有一定宽度的城市道路绿化示意

(3)干道宽度较大(如80m以上),道路每侧可有20~30m的绿带 这类干道是比较理想,也比较容易布置的。在保证司机视距的前提下,可以在靠近干道两侧种植紧密结构的隔离林带,而隔离林带与建筑物之间,则可结合人行道设计为带状休闲绿地空间,特别是当干道走向与城市风向一致时,干道就成为城市的排气通道,此时绿化应注意靠机动车道的植物树冠不宜过分开张,以使干道上污浊空气可以快速排出城市;而带状休闲绿带则成为郊外新鲜空气进入城市的通道,其空间应当是开敞的,植物配置可用稀疏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坪地被等,以便新鲜空气流通并进入住宅和各类建筑物。平行于风向的大宽度城市干道绿化布置示意,如图3-14所示。

图3-14 平行于风向的大宽度城市干道绿化布置示意

当干道走向与城市风向垂直或呈较大角度时,干道峡谷内的风速较小,依靠风来排出污浊空气的可能性很小,此时,道路两侧隔离林带与建筑物之间休闲绿带植物配置就不宜稀疏,而应采取复层结构。选择蒸腾能力较强的植物以促使气流运动加强,从而加快污染稀释和扩散速度。垂直于风向的大宽度城市干道绿化布置示意,如图3-15所示。

图3-15 垂直于风向的大宽度城市干道绿化布置示意

(四)城市道路绿化的其他方面要求

城市道路绿化的其他方面要求,主要包括不同形态街道峡谷的绿化模式要求、城市道路绿化种植结构配置的要求。

1.不同形态街道峡谷的绿化模式要求

街道峡谷在城市中普遍存在,街道峡谷中污染气体的扩散受到屋顶风向、风速、高宽比、峡谷两侧建筑物的对称性、高度分布和街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街道峡谷形式,应当采用不同的绿化模式。

测试结果也表明,街道峡谷的形态也的确影响着污染气体扩散,相对于长方形街道峡谷来说,正方形的街道峡谷的道路绿化的绿量可适当增加,以不加重污染气体的聚集为宜。在街道峡谷效应较为突出的街道,乔木以选用落叶乔木为宜,这种乔木夏天可以遮阴,冬季可以采光,并尽可能地降低了植物对污染气体扩散的阻挡作用。

在城市改建和新社区建设中,应根据街道峡谷中污染气体的扩散规律,避免形成阻碍污染气体扩散的街道峡谷类型,并应当争取尽量多的道路绿化空间,为构筑宜人的城市生态空间而努力。

2.城市道路绿化种植结构配置的要求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结构配置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结构配置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愉快的美感,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加以组织,合理进行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如果道路林带面积一定,植物种类和配置方法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与绿化模式的净化效果关系密切。一般来说,通风式林带(即种植密度适宜的林带)的净化效果最好,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的林带,都不利于绿化林带发挥净化作用。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在城市交通干线两旁建议种植通风式林带,能够较为有效地净化道路上的汽车尾气。 LovfDSqlllg9cA1b0RgKPrbvtU6Hr6A5XpnqIbt1ZUhhvvKoYEZyt3+TqVlf+s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