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城市道路网概述

城市道路网由各类各级城市道路所组成。城市道路网一经形成,则大体上确定了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区的轮廓,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将会一直延续下去。因此,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对待。

按照城市交通工程的观点,城市道路网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继续、发展和深入。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交通规划,以及对城市道路各用地分区间的道路交通需求,建立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功能良好、完整畅通的城市道路网络,对促进和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应能适应城市的将来发展、交通结构变化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要认真考虑实施规划的可能性,通过对城市的规模、性质、形态、交通特点、城市经济发展和财力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结合各种交通规划构思,提出若干备选方案,再经过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效益评价,分析各个方案的优劣,以供最终的决策。

一、城市道路网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发展了一大批城市,也扩建和改造了一些旧城,其中城市人口和车辆交通增加得很快,各个城市都投入很多资金来建设道路,但道路所发挥的效果却很不理想。有的仅是交通阻塞地点的转移;或者是路越拓越宽,交通越来越集中,道路依然不畅;有的城市连年埋设地下管道,路面标高越加越高,使地面排水方向倒流;原来可以走公交车的道路,因为行道树树枝限制净空,反而不能通行;等等。为什么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产生这些问题,关键是不了解城市道路网具有的特点。

城市道路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道路网构成城市区划和用地的骨架 路网的结构形式,特别是主干路网的确定,不仅影响城市的区域的划分,而且影响各地块的合理使用。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必须对城市干道网做出规划,以适应城市总体用地布局的需要。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必须对支路做出相应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以适应城市用地开发建设的需要。

(2)城市道路网交通组成比较复杂,要求功能多样 城市道路与公路不同,其交通组成是比较复杂的,路段上不仅有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而且车辆流量、行人流量、流向复杂多变。城市道路网除要满足交通功能和城市服务功能外,还要体现城市布局结构、提供公共空间功能和防火救灾功能。因此,各类各级道路的性质、技术标准、道路横断面形式、道路组成、交叉口类型等,均应当体现城市交通特点。

(3)对景观及环境要求高 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城市总平面布局是否合理、美观,与城市道路网(特别是干道网)有直接的关系。合理有序、富有韵律、协调均衡的城市道路网,道路两侧精心设计的建筑、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等,将构成一幅美好和谐的城市画卷,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要运用人、建筑、植物、水体、景观小品等构成要素,以一定的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选择各类城市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城市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城市道路网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道路网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继续和深入,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部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规划,对城市各用地分区间的道路交通需求、景观要求、自然地形条件等,建立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功能良好、连续通畅、安全环保的城市道路网络,对确保城市经济与社会快捷、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城市交通规划中对城市客货运输预测分析为依据,以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设计标准和编制办法为准绳,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主要应确定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确定主干道性质、走向及红线宽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交叉口位置和形式;确定停车场位置及绘制路网图和编写规划说明书等。

三、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

城市道路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道路网规划应力求做到使城市各分区之间有方便、迅速、安全和经济的交通联系,能形成全市道路交通干道系统,满足城市中以速度为主要要求的长距离出行;在城市各分区内部则要形成工作、生活性道路,满足以交通容量为主要要求的短距离出行,以方便城市客货流的集散。

我国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在道路网系统中主要起“通”的作用,要求通过的机动车具有较高的行驶速度。次干路兼有“通”和“达”的功能,在次干路两侧一般都有大量的沿街商贸、文化卫生建筑设施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并且次干路与支路直接相连,对于城市客货流运输在支路上的集散以及在快速干道上的运输起到承接转换的作用。因此要求次干路能具有较大的交通容量,而对机动车行驶速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它深入到城市各分区内部,交通过程中最初的“集”和最终的“散”是支路的主要功能。

(1)道路的等级和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性质与规模相协调。道路两旁的土地使用决定了联系这些用地的道路上将会有什么类型、性质和数量的交通,决定了道路的功能;反之,一旦确定了道路的性质和功能,也就决定了道路两旁的土地应该如何使用。如果某条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决定了它是一条交通性的道路,那么就不应该在道路两侧(及两端)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和大型公共建筑;如果是生活性道路,则不应该在其两侧安排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如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等。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道路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用地规划结合,做到布局合理,尽可能地减少交通。减少交通并非减少居民的出行次数和货物的运量,而是减少出行距离和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要尽可能把交通组织在城市分区或组团的内部,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并做到交通在道路系统上的均衡分布。

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注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就是把相同性质、功能要求的交通相对集中起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分散就是尽可能使交通均匀分布,简化交通矛盾,同时尽可能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机会。所以,在规划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单一通道的做法,对于每一个交通需要,都应提供两条以上的路线(通道)为使用者选择。

(3)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道路系统应满足不同功能交通(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的不同要求。一个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要有利于根据交通的发展要求,逐步形成快速与常速、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的系统,如快速机动系统(交通性)、常速混行系统(又可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交通系统(如公共汽车专用道)、自行车系统和步行系统,使每个系统都能高效率地为不同的使用对象服务。

(4)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城市间道路系统即要有方便的联系,又不能形成相互冲击和干扰。公路作用不能和城市内部的道路系统相混淆。注意城市对外的交通联系要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使之与城市出入口道路、区域公路网有顺畅的联系和良好的配合。同时,城市道路系统又要与铁路站场、港口码头和机场有方便的联系,以满足对外交通的客货运输要求。

(二)满足城市用地布局及景观环境的要求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城市道路网规划应当紧密结合城市用地规划,为城市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道路是划分城市各分区或各类用地的界限,并构成城市各种用地布局的骨架。道路网分割形成的城市用地分区形态,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满足各类用地的基本要求;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中景观环境规划相适应,结合城市绿地、水体、人文历史、地形地貌特征组织城市道路景观,形成自然和谐的城市风貌,给人以浓厚的生活气息、丰富的动感和美好的感受。这是对现代城市用地布局及景观环境的综合要求。

城市道路的布局还应当考虑城市建筑的通风和日照。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风道,关系到城市空气的质量,因此主要道路的走向既要考虑有利用通风,又要考虑有利于抵御冬季寒冷空气或夏季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还要考虑道路的走向为两侧建筑创造良好的日照采光条件。

(三)满足各种市政公用设施布设的要求

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它对于保障城市生产秩序和人民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规划和设置不符合要求,不仅会给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且也会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两方面;其中市政设施包括城市道路、城市桥涵、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防洪设施、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公用设施包括城市供水设施、城市供热设施、城市燃气设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

市政公用设施管线设施,一般是沿着城市道路进行敷设的,各种管线的平纵走向和埋设要求都与道路网布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城市道路的平面、横断面、纵断面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满足各类市政管线的布设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布设空间。

现代城市交通发展趋势表明,城市道路规划还应充分考虑沿线公交线路(如轻轨、快速公交系统)及公交站点的位置;主干道路应考虑满足布设过街人行天桥和过街地下通道的要求。

(四)满足防灾救灾及紧急疏散的要求

城市是人口密集、事故频发、灾害较多的地方,满足防灾救灾及大型公共活动紧急疏散的要求,是确保城市广大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也是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重点。城市防灾交通工程的重点就是对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护。一般而言,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自来水供给系统,电力、煤气等能源供应系统,信息保障系统等。

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和城市生命线系统研究的内容,是如何保障生命线系统的基本正常工作,这是城市生命线系统研究的第一个主要内容。在灾害发生时,必须首先保证城市交通道路的畅通,从而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能够基本保持正常运行,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尽量缩短救灾所需要的时间,为救灾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城市的体育场、展览馆、广场、剧院、街道、商场、居民区、旅游景区等都是人口密集的场所,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在进行城市道路网规划时,应结合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和具体情况,考虑城市大型公共集会(活动)的紧急疏散要求。 3N2zObTKCYcO6decmFLKYijMmTDu/4Q6eyObgsf85JX44F5IS8PkyrQQd6rw2Hp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