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方小档案
◎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酒)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可能最让大老爷们沮丧的事情莫过于肾虚早泄和阳痿。肾虚了怎么办呢?当然是补肾壮阳了。一说到补肾,很多人都会想到“六味地黄丸”来,因为这是最经典、最古老的补肾名方之一,很多人也都服用过,就连电视广告都说它是治肾亏的好药。
很多人正是因为听信了别人的“推荐”,或受到各种广告的影响。认为自己肾虚,但是又碍于面子不想去就医,于是就擅自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调治。但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服用了一段时间后,不但不见任何疗效,症状反而越发严重了。
其实,“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经典名方没错,但它并无壮阳的功效。如果你的肾虚症状是阳虚所致,却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调治,那就是背道而驰了,自然起不到治疗的效果。从临床表现上来看,肾虚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肾阳虚,二是肾阴虚,还有一种是肾气虚。“六味地黄丸”享有“滋阴补肾第一方”的美誉,它的功效在于滋阴补肾。出自宋朝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自问世以来,经临床的反复验证,其滋阴补肾的功效十分显著,因此成为中医补肾的经典之方。后来,各医家又以各自的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这个组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减裁化,可以说,“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方剂中的鼻祖。
还有一点,对大家来说也十分重要,那就是肾虚并不是只有早泄和阳痿这两种症状,以肾阴虚为例,同时它还可能出现腰背酸软、疼痛,白发、脱发,头晕眼花,耳鸣、耳聋、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健忘等等。而且,肾虚更不是男人的专利,女性、老人、甚至是小儿都会出现肾虚,肾虚的女人除了上面列举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带下病等;小儿则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发育迟缓等。
所以,无论是男女老幼,只要其病证属于肾阴虚的范畴,都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进行调治。不过,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同时,多注重饮食的结合,如果能将配方中的药材制成药膳来服用,那是再好不过的。如用它们煎汤、泡茶、煲汤服用,或是煎取药汁后与大米一起煮粥。对于能饮酒的成年人,还可以用这些药材来浸酒,更利于其功效的发挥。
功效详解
熟地黄是上好的补血滋润、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药材,可以滋补人体真阴元阴,从根本上改善和治疗肾阴虚,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也归肝、肾二经,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止汗之功;山药有补脾强肾、固精补虚的作用,它们可以协助熟地黄补充肾中的阴精,同为“六味地黄丸”中的臣药。
泽泻可以利水渗湿和泄热,可以抑制熟地黄的滋腻;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它清香散泄,可入血分,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可制山茱萸温涩之弊;最后,茯苓能健脾渗湿,有助于山药补脾,共为住药,还可起到治疗表证的作用。
在此方中,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可让肾、肝、脾三阴一并得到滋补,其中以养血益精、补肾阴为主。总的来说,此方既能治疗表证又能养本固本。
但是,在制作其他药膳时,要注意一下药物的用量,每人每天山药以干品6~15克,鲜品30~100克为宜;山茱萸3~9克;泽泻6~10克;牡丹皮6~12克。另外,服药期间要忌食辛辣,也不要与感冒药同食。如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不适之症,或用药两周后症状仍无改善,都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家庭养生课堂:按揉太溪穴
位于人体双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有滋阴补肾、通调三焦气血水的功能。滋阴补肾也可以通过按摩它来实现。正确的做法是:取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该穴位30~50下,力度以产生痛感为度。尤其是每晚9点揉按功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