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联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节 国家级试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界定

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做了如下界定: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自2007年6月由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手开展试点工作开始,至2015年10月,共有150家联盟参加了试点工作,另外批复重点培育联盟41家。与战略联盟组织模式、传统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及教育部2011计划的“协同创新”相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种组织模式具有特殊属性。

第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强调“产业”发展目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词的主语表明了一般性,即其为“战略联盟”;定语表明了特殊性,即其定位不仅是技术创新,而且特指产业领域。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具有明晰的“产业”发展组建目标:“联盟的构建,要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其组建的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有利于解决我国钢铁行业长期遗存和近期出现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二是促进中国钢铁材料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三是提供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用关键钢铁材料;四是开发钢铁生产过程的高效、低耗和低排放技术。围绕该目标,包括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鞍钢集团公司(简称鞍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东北大学、上海大学、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钢研)等在内的联盟成员,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为基础,以7.2亿元作为联盟启动资金,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自主创新开发了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实现了系统工艺与装备的集成创新。研制的新一代能源生产用耐蚀、耐温、耐压三种“新一代”钢铁材料品种,为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的关键钢铁材料提供了保障。

第二,联盟建设体现市场经济规则与政府引导的结合。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第七条,联盟建设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要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在一定时期内,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体现国家战略目标,要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导向,符合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要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有利于促进区域支柱产业的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协调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

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意义

1.高新技术性是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最重要趋势

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期待以新能源革命作为工业体系新的标志性能源转换的驱动力,发动一场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革命。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上,制定了长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并加以实施,将其作为日本长期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指南。为应对经济衰退,英国启动了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复苏。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2.掌握核心技术是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

技术和市场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掌握核心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我国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不足,且许多又属于技术跟随型,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往往只专注于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企业研发能力明显欠缺。如何将分散的创新力量整合集中,使之在产业链上发挥各自优势,需要组织方式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即为组织方式创新之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等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一种不同于纯粹外部市场关系或者纯粹一体化关系的新型关系,形成一个相互交叉、互相融合的外部网络。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

3.联盟是新兴产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之一。2006年,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其中,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三大载体和抓手。创新型企业的目标是形成我国创新型企业500强,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目标是形成产业技术创新的联合舰队,对国家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全面支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目标是为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服务,为重点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撑。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4.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载诸多重任

(1)在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在战略任务和重点中,明确提出要发挥联盟在建设制造业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采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2)成为“互联网+”的重要保障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围绕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融合创新特点明显、民众最关心的领域,提出了11个具体行动、7方面的保障措施。其中,第二项保障支撑措施明确提出通过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强化创新驱动,支撑创新能力建设。提出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网络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平台,并逐步形成创新网络;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网络化开放力度。第四项保障支撑措施提出在拓展海外合作过程中,通过支持联盟推广技术标准,增强走出去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及相关中介机构作用,形成支持“互联网+”企业走出去的合力;鼓励中介机构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税务中介等服务;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共同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以技术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和服务在海外推广应用。

另有国家各部委诸多文件和举措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联盟发展。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等。

21世纪以来,在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众多。其归口管理部门分别为科技部、辽宁省科技厅等。

三、国家级试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价回顾

评估、评价结果是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这里对国家级试点联盟的评估、评价进行简单回顾。

(一)简单回溯

第一,科技部办公厅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根据《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工作方案(试行)》,科技部对试点的5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了评估。这56家联盟包括2010年《关于选择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36家联盟,以及2010年《关于选择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的20家联盟。评估采用A、B、C制。其中,半导体照明等26家联盟评估结果为A,大豆加工等26家联盟评估结果为B,分别占46.43%,总计占92.86%;高效节能铝电解等4家联盟评估结果为C,占7.14%,根据规定不再纳入试点范围。

第二,2011年网站建立,2013年8月31日,试点联盟联络组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跃度评价。为进一步掌握联盟发展情况,了解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活跃度,为管理部门指导试点联盟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试点联盟间的交流,发挥试点联盟的示范作用,联络组以2011年网站建立,到2013年8月31日期间的信息为基础,参考分组联络员日常掌握的信息,对91家联盟进行了活跃度评价。包括以上52家,以及2012年《关于发布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的通知》中的39家,总计91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单位。评价采用4档制,其中80分及以上的联盟共14家,占15.4%;得分60(含)~80分的联盟共16家,占17.6%;得分30(含)~60分的联盟共38家,占41.8%;得分30以下的联盟共23家,占25.2%。为便于和2014年度的评价进行比较,本书将以上4档仿照2014年度的评价结论,称为活跃度高(80分及以上)、活跃度较高[60(含)~80分]、活跃度一般[30(含)~60分]、活跃度较差(30分以下)。

第三,试点联盟联络组2014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跃度评价。2015年年初,联络组继续开展了2014年度联盟活跃度评价工作,评价范围除涵盖前述91家外,还包括《科技部关于发布2013年度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和重点培育联盟名单的通知》(2013)中的55家联盟,共计应参加单位为146家。其中,116家联盟参加了本次活跃度评价工作,30家未参加本次评价活动(表2-1至表2-5中,用※标示)。试点联盟未参加评价的原因有三种情况:一是与其联系不畅,秘书处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无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个别联盟联系人以各种理由推托不愿提供自评价信息;三是一些联盟秘书处工作失误,提交自评价表错过了评价汇总时间。评价时限为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评价采用4档制,其中,活跃度高(86分以上)的联盟36家,活跃度较高(75~85分)的联盟37家,活跃度一般(65~74分)的联盟29家,活跃度较差(64分以下)的联盟14家。如果以接受评价的116家联盟为分母,则活跃度高的联盟占31.03%,较高的占31.90%,一般的占25.00%,较差的占12.07%。如果以应该接受评价的数量,即146家联盟为分母,则活跃度高的联盟占24.66%,较高的占25.34%,一般的占19.86%,较差的占9.59%,未参与评价的占20.55%。

(二)56家试点联盟情况

根据2012年科技部的A、B、C评价结果,对56家试点联盟进行分析,包括《关于选择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中的36家联盟,以及《关于选择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中的20家联盟。

1. 2012年评估结论为A的26家联盟

至2014年,评估为A的26家联盟已经分化为4种情况,见表2-1。

表2-1 2012年评估为A的联盟(共26家)的情况

第一,始终处于“高”评状态或经波动至2014年处在“高”评价的状态。此类情况共计13家联盟,占50%。其中,有9家联盟一直保持高评价状态,占34.62%。分别是半导体照明、TD 1 、集成电路封测、太阳能光热、农业装备、汽车轻量化、化纤、WAPI(无线局域网安全)、木竹。有4家联盟出现了波动,占15.38%。其中3家联盟,2013年的活跃度评价为一般,但2014年又回到高评价状态,分别为杂交水稻、城市生物质燃气和光纤接入(FTTx)。其中1家,即肉类加工联盟,2013年的活跃度评价为较高,2014年的评价为高。

第二,2014年已经滑落至“较高”评价状态。共计6家联盟,占23.08%。其中,有3家,2013年滑落至较高评价,并持续至2014年,占比为11.54%;分别是乳业、存储和闪联联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联盟1家,2013年为高评价,2014年才滑落至较高评价。医疗器械和柑橘加工2家联盟,2013年滑落到一般的评价,2014年上升到较高的评价。

第三,2014年已经滑落至“一般”评价状态。共计3家联盟,占11.54%。再生资源联盟由A评、高评,滑落到一般的评价状态。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联盟由A评,滑落至较高,再滑落至一般。开源及基础软件通用技术联盟由A评直接滑落至一般。

第四,未参加评价的试点联盟。共计4家联盟,占15.38%。其中,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2013年的评价已经滑落至较高;煤层气、饲料、食品安全检测试剂和装备3家联盟,2013年的评价已经滑落至一般。

2. 2012年评估结论为B的26家联盟

至2012年,评估为B的26家联盟已经分化为5种情况,见表2-2。

表2-2 2012年评估为B的联盟(共26家)的情况

第一,由“B”上升为“高”评价状态。共计8家联盟,占30.77%。其中,电子贸易联盟2013年已经上升为高评。尾矿综合利用、数控机床2家联盟,由B评、较高上升为高评。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新一代纺织设备、多晶硅、抗生素4家联盟由B评、一般上升为高评。畜禽良种1家联盟由B评、较差上升为高评。

第二,由“B”转为“较高”评价状态。共计8家联盟,占30.77%。其中,导航定位芯片与终端、油菜加工、大豆加工3家联盟为B评、较高、较高;长三角科学仪器、钢铁可循环流程、染料、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4家联盟为B评、一般、较高;缓控释肥联盟为B评、较高、较高。

第三,由“B”转为“一般”评价状态。共计4家,占15.38%。其中,传染病诊断试剂联盟为B评、较高、一般;维生素、地理信息系统2家联盟为B评、一般、一般;金属矿产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1家联盟是B评、较差、一般。

第四,由“B”转为“较差”评价状态。共计1家,占3.80%,为农药联盟。

第五,由“B”转为“未参加评价”状态。共计5家,占19.23%。其中,小卫星遥感系统联盟为B评、一般、未参加;煤炭开发利用、高值特种生物资源、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3家联盟是B评、较差、未参加。

3. 2012年评估为C的4家联盟

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流感疫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航空遥感数据获取与服务技术创新联盟4家联盟评估结果为C,不再纳入国家试点联盟范围,未能实现稳定发展,见表2-3。

表2-3 2012年评估为C的联盟(共4家)的情况

(三)39家试点联盟情况

根据试点联盟联络组至2013年8月31日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跃度评价结果,将包括《关于发布2012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的通知》(2012年)中的39家联盟分5种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4。

表2-4 39家联盟的联络组活跃度评价情况

1. 2014年获“高”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高评的联盟为8家,占20.51%。其中,维持高评的联盟为2家,是住宅科技、数字音视频编解码(AVS)联盟,占5.12%。由较高评价上升为高评的联盟为1家,是生物质能源,占2.56%。由一般评价上升为高评的联盟为3家,分别是玉米、烟气脱硝和农作物种业,占7.69%。由较差评价上升为高评的联盟2家,是淮河流域再生水利用与风险控制、激光加工,占5.12%。

2. 2014年获“较高”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较高评的联盟为9家,占23.08%。其中,光刻设备、食品装备2家联盟一直维持较高评价状态,占5.12%。肿瘤微创治疗、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食用植物油3家联盟,由一般上升为较高评价,占7.69%。智能数字家电、滚动轴承、光纤材料、高效精密磨具4家联盟,由较差上升为较高评价,占10.25%。

3. 2014年获“一般”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一般”评价的共8家联盟,占20.51%。其中,一直维持为一般评价的联盟为4家,分别为冷链食品物流、通用名药物品种、电动汽车、生物医用材料;由差评上升为一般评价的为4家,是有色金属短流程节能冶金、集成电路设计、非晶节能材料、火力发电;各占10.26%。

4. 2014年获“较差”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较差”评价的联盟共7家,占17.95%。其中,由一般评价下降为较差评价的4家,占10.25%。一直维持较差评价的为3家,占7.69%。

5. 2014年“未参加评价”的联盟

2014年未参加评价的共计7家联盟,占17.95%。其中,原来为一般评价的为3家,占7.69%。原来为较差评价的4家,占10.25%。

(四)55家试点联盟情况

根据试点联盟联络组2014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跃度评价,将《科技部关于发布2013年度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和重点培育联盟名单的通知》中的55家联盟分5种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5。

表2-5 55家联盟的联络组2014年活跃度评价情况

1. 2014年获“高”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高”评价的联盟共计7家,占12.73%。包括粉末冶金、航天制造装备、马铃薯、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贵金属材料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

2. 2014年获“较高”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较高”评价的联盟共计14家,占25.45%。包括花卉、高粱、射频识别(RFID)、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卤水精细化工、石墨、快堆、食用菌、深部地质矿产勘查、建筑信息模型(BIM)、科研用试剂、应急救援装备、工业酶和公共体育设施。

3. 2014年获“一般”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一般”评价的联盟共计14家,占25.45%。包括智能电网终端用户设备、机器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分离膜、污泥处理处置、高档数控系统及其应用、稻米精深加工、生猪、轮胎、极端环境重大承压设备设计制造与维护、膜生物反应器(MBR)、海洋监测设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

4. 2014年获“较差”评价的联盟

2014年获“较差”评价的联盟共计6家,占10.91%。包括安全自主软硬件、兽用化学药品、设施蔬菜、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马、水环境监测装备。

5. 2014年为“未参加评价”状态的联盟

2014年为“未参加评价”状态的联盟共计14家,占25.45%。包括节能减排标准化、数字视频、先进稀土材料、工业设计、微纳加工与制造、高速列车、物流中心自动化装备及系统、磁电与低温超导磁体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农业生物技术、牧草、海参、冷水性鱼类、盐湖资源综合利用。 2jzcs8DkfIJGfpBs8hjwYA1ey8SQQPPn1iAHcXxftHQvThbgQJNKrsy9d/hmA8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