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结果与分析

(一)心肌细胞形态

在400倍放大视野内,心肌细胞呈现融合性成簇存在,胞体呈多边形、星形,个别心肌细胞呈梭形或肌束形等。多数情况下,三个以上心肌细胞聚在一起,呈节律性跳动,个别心肌细胞单独存在,呈跳动状。跳动频率为10~45次/min,主要以10~27次/min为主(图3-1)。

(二)心肌细胞免疫荧光及纯度鉴定

1. 心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

图3-1 离体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形态

图3-2 离体培养大鼠

图3-3 离体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细胞质免疫荧光染色

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视野内所有细胞核染色呈蓝色(图3-2)。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细胞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则显示,显微视野内红色颗粒为TRITC标记的肌动蛋白染色(图3-3)。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合成图结果显示,显微视野内细胞核周围出现红色颗粒的为心肌细胞,蓝色的细胞核周围没有红色阳性颗粒,则为心肌成纤维细胞(图3-4)。

2. 心肌细胞纯度鉴定

表3-1 离体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纯度

图3-4 离体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合成图

由表3-1可知,离体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数量占总细胞数量的平均百分比为94%,符合试验要求。

(三)不同BRDU浓度对成纤维细胞及心肌细胞的影响

1. 不同浓度BRDU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0.05mol/L BRDU组细胞稀疏,细胞间隙过大,对照孔中成纤维细胞多呈梭形、纺锤形,密集分布,零星间杂心肌细胞;0.1mol/L BRDU组细胞稀疏,间隙较宽,间杂跳动心肌细胞,对照孔中成纤维细胞多呈梭形、纺锤形,密集分布,零星间杂心肌细胞;0.2mol/L BRDU组细胞较0.1mol/L BRDU组稀疏,细胞间隙大,存在的少量细胞应为心肌细胞,培养液中漂浮有死亡细胞,对照孔中成纤维细胞多呈梭形、纺锤形,密集分布,零星间杂心肌细胞;0.3mol/L BRDU组细胞较0.2mol/L BRDU组稀疏,培养液中漂浮有大量的死亡细胞,对照孔中成纤维细胞多呈梭形、纺锤形,密集分布,零星间杂心肌细胞;0.4mol/L BRDU组细胞稀疏,培养液中漂浮有大量的死细胞,对照孔中成纤维细胞多呈梭形、纺锤形,密集分布,零星间杂心肌细胞;0.5mol/L BRDU组心肌细胞稀疏,间杂跳动心肌细胞,对照孔中成纤维细胞多呈梭形、纺锤形,密集分布。

2. 不同浓度BRDU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0.05mol/L BRDU组细胞呈80%~90%分布,60%~70%的细胞在跳动,基本上为融合跳动,有的10~12个细胞聚在一起,跳动29次/min,有的跳动20次/min,有的跳动22次/min;0.1mol/L BRDU组细胞呈80%分布,60%的细胞跳动,1个视野内有15~20个跳动点(区域),起跳频率不完全一致,单个心肌细胞的跳动频率为18~32次/min,聚集成片的心肌细胞的跳动频率为9~12次/min;0.2mol/L BRDU组心肌细胞呈70%~80%分布,有的视野中未见跳动,有的视野中可见较多心肌细胞跳动,跳动频率为12~15次/min;0.3mol/L BRDU组心肌细胞呈80%~90%分布,80%的心肌细胞在跳动,但是跳动的频率不完全一致,呈“此起彼伏”的特点。单个心肌细胞的跳动频率为41次/min,10~15个细胞聚集成片的跳动达45次/min,而有的5~8个心肌细胞聚集成片的跳动频率为15次/min;0.4mol/L BRDU组心肌细胞呈65%~75%分布,细胞形状不清晰,跳动频率为10~22次/min;0.5mol/L BRDU组心肌细胞呈65%分布,跳动较多,细胞分散,跳动频率为7~35次/min,有的细胞3~4个一片,有的6~7个呈一片,有的8~10个呈一片。

(四)不同差速贴壁时间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1. 不同差速贴壁时间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40min差速贴壁组:BRDU阴性组细胞100%融合,密集分布,未见跳动细胞;BRDU阳性组,细胞约60%铺板。

50min差速贴壁组:BRDU阴性组细胞100%融合,密集分布,未见跳动细胞;BRDU阳性组,细胞约60%铺板。

60min差速贴壁组:BRDU阴性组细胞100%融合,密集分布,未见跳动细胞;BRDU阳性组,细胞80%~90%铺板。

70min差速贴壁组:BRDU阴性组细胞100%融合,密集分布,未见跳动细胞;BRDU阳性组,细胞80%~90%铺板。

80min差速贴壁组:BRDU阴性组细胞100%融合,密集分布,未见跳动细胞;BRDU阳性组,细胞约100%铺板,个别细胞跳动。

90min差速贴壁组:BRDU阴性组细胞100%融合,密集分布,未见跳动细胞;BRDU阳性组,细胞约100%铺板,个别细胞跳动。

2. 不同差速贴壁时间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40min差速贴壁组:心肌细胞约90%分布,30%~40%的心肌细胞跳动,跳动频率为8~47次/min,单个心肌细胞最高跳动47次/min,而10~15个聚集成片的跳动8次/min。

50min差速贴壁组:心肌细胞65%~70%分布,心肌细胞跳动较少,跳动频率为5~50次/min,单个心肌细胞最高跳动5次/min,而5~9个聚集成片的跳动5次/min。

60min差速贴壁组:心肌细胞约90%分布,40%的心肌细胞跳动,起跳时间不一致,跳动频率为11~16次/min,单个心肌细胞最高跳动16次/min,最低11次/min。

70min差速贴壁组:心肌细胞约70%分布,心肌细胞跳动较少,跳动频率为4~5次/min。

80min差速贴壁组:心肌细胞70%~75%分布,20%~30%的心肌细胞跳动,跳动频率为6~9次/min,如3~5个心肌细胞聚集成片的跳动9次/min。

90min差速贴壁组:心肌细胞约80%分布,心肌细胞跳动较少,跳动频率为5~19次/min,如3个心肌细胞聚集成片的跳动5次/min。

(五)不同铺板细胞数对细胞贴壁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以2.5×10 6 个/mL的细胞密度、2mL/孔的量铺入6孔细胞培养板的孔内,视野内心肌细胞呈100%分布。

以(2.2~2.3)×10 6 个/mL的细胞密度、2mL/孔的量铺入6孔细胞培养板的孔内,视野内心肌细胞呈70%~90%分布。

以2×10 6 个/mL的细胞密度、2mL/孔的量铺入6孔细胞培养板的孔内,视野内心肌细胞呈50%~60%分布。

(六)心肌细胞与吸光值的关系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铺板细胞数与相对应的吸光值之间成正比关系,即随着铺板细胞的增多,吸光值逐渐增大(表3-2,图3-5)。在铺板细胞数低于50万个/mL时,其吸光值差异不显著( P >0.05);而铺板细胞数大于10万个/mL时,吸光值差异显著,10万个/mL细胞铺设点与25万个/mL铺设点差异不显著( P >0.05),但是其吸光值显著高于5000个/mL、1万个/mL、2万个/mL、5万个/mL铺设点( P <0.05),显著低于50万个/mL、100万个/mL、200万个/mL铺设点( P <0.01);25万个/mL、50万个/mL、100万个/mL、200万个/mL铺设点之间吸光值差异极显著( P <0.01),尤其是25万个/mL与100万个/mL两点之间近似一条直线,表明该范围内的铺板数适合后续试验。

表3-2 贴壁心肌细胞数与检测的吸光值

图3-5 铺板细胞数与吸光值的关系

(“*”与“**”分别表示 P 值在0.05和0.01水平上的差异显著和极显著) D2n0krncpP2N6FL4ZgP/RBTBqk9ZtdZKmtCC9R4DTW1A70SGj0jCQ7arwvmy8X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