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步枪

Kar98k手动步枪

Kar98k手动步枪是二战时期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它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好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

研发与生产

20世纪30年代,德国重整军备,经过改进的标准型毛瑟Gew98步枪被德国国防军选为制式步枪,命名为Karabiner 98k,简称Kar98k或K98k,其中结尾的k是“Kurz”的缩写,德语意为“短”——相对于Gew98步枪,Kar98k步枪的长度缩短不少,但仍比一般卡宾枪要长。Kar98k步枪于1935年开始批量生产,同年装备德军,1945年停止生产,总生产量超过1400万支。

使用Kar98k步枪的德军士兵

构造与原理

Kar98k步枪沿用了毛瑟Gew98系列步枪经典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这是一种简单而又坚固的整体式枪机,能使步枪获得更好的精确度。枪机有两个闭锁齿,都位于枪机顶部。枪机拉柄与枪机本身连接,Kar98k步枪将Gew98步枪的直形拉柄改成了下弯式,便于携行和安装瞄准镜。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该枪的供弹系统是一个子弹呈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装填子弹,子弹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也可单发装填。

加装瞄准镜的Kar98k步枪

性能与维护

Kar98k步枪的用途较多,其射击精度较高,可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投入使用。Kar98k狙击步枪共生产了近13万支并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精度较好的Kar98k步枪被挑选出来改装成狙击步枪。此外,Kar98k步枪还可以加装枪榴弹发射器以发射枪榴弹。这些特性使Kar98k步枪成为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最广泛的步枪。

使用Kar98k步枪的德军狙击手

Kar98k步枪在战争期间为了满足军队装备步枪数量的需求,缩减成本,经过多次简化生产工艺的设计更改,简化木制枪托,部分零部件制造与安装采用冲压、焊接工艺。战争后期德国物资匮乏,Kar98k步枪的制作越发简陋,质量也每况愈下。而且战场上的对手装备了半自动步枪,性能优异的Kar98k步枪也显得过时了,于是德国相继推出了Gew43、StG44等新式步枪,但由于出现时间晚、产量低,这些新式步枪依然无法替代Kar98k步枪。

手持Kar98k步枪隐藏在草丛中的德军士兵

装备与服役

Kar98k步枪主要装备二战时的德国军队,在所有德军参战的战区如欧洲、北非、苏联、芬兰及挪威皆可见其踪影,当时德军士兵昵称其为“卡尔斯”。二战后,苏联、法国、挪威、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以色列等国也通过不同途径装备或生产了Kar98k步枪。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国家将其作为步兵武器装备,其中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学院仍然在阅兵典礼及表演时使用Kar98k步枪。

二战时期手持Kar98k步枪的德军狙击手

Kar98k步枪还是世界各地收藏家的珍品,也是民间射击活动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步枪,大部分保留了当时的7.92毫米口径,也有小部分被改成现在流行的7.62×51毫米NATO或.308 Winchester口径。

携带Kar98k步枪的民主德国士兵

二战后以色列女兵使用Kar98k步枪练习射击

Gew41半自动步枪

Gew41半自动步枪是德国在二战中研制的半自动步枪,也是德军在战争期间使用的第一种半自动步枪。

研发与生产

二战初期,德国的步兵理论比较重视机枪,相对来说半自动步枪未引起德国军队的重视,所以德国对于半自动步枪的研制比美国以及苏联落后。1941~1942年期间,东线战场德国军队的标准步枪Kar98k在火力上根本无法和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较量。1941年,瓦尔特公司设计的半自动步枪经过德国军方测试批准投产,命名为Gewehr41,简称Gew41。到1944年停产时,Gew41步枪的总生产量超过12万支。

德军步兵使用Gew41半自动步枪在东线作战

手持Gew41半自动步枪的德军步兵

构造与原理

Gew41步枪的枪口装有环形导气装置,利用发射枪弹的火药气体推动枪机解锁、后坐,完成抛壳、子弹上膛。该枪使用标准毛瑟步枪弹,10发弹匣供弹,子弹需由机匣顶部填装。G41步枪可以安装刺刀,初期型安装了1.5倍的瞄准镜,后期型可以结合4倍瞄准镜使用。

装备Gew41步枪的德军步兵

性能与维护

Gew41步枪比较笨重,子弹填装不方便,灰尘的污染很容易引起枪机部分的失灵,而且从枪管处也很难进行清洁和维修,因此不太受前线军队的欢迎,但是它在火力方面的性能比Kar98k步枪好。

手持Gew41步枪在战壕中射击的德军步兵

Gew43半自动步枪

Gew43半自动步枪是瓦尔特公司在Gew41半自动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在二战后期被德军采用。

研发与生产

Gew41半自动步枪问世后,在实战使用时发现不少缺点。与此同时,德军在东线战场上缴获了大量苏联军队装备的SVT-40半自动步枪,并受到德军士兵们使用后的好评。为此,德国工程师根据军队的要求,参考SVT-40半自动步枪的导气式工作原理,将Gew41半自动步枪进行相应的改进。1943年,改进型被命名为Gew43半自动步枪,并取代Gew41半自动步枪开始投入生产,到1945年停产时总产量超过40万支。

使用Gew43半自动步枪作战的德军步兵

构造与原理

Gew43步枪借鉴了SVT-40步枪的导气式工作原理,发射枪弹的火药气体导出枪管后,推动一个活塞向后运动带动枪机后坐,完成抛壳、子弹上膛动作。Gew43步枪大量采用了冲焊熔铸工艺的零部件,非常适于机械加工厂的大批量生产。此外,Gew43步枪的零部件也与Gew41步枪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与Gew41步枪不同,Gew43步枪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刺刀座。有意思的是,Gew43步枪的枪栓位于枪机左侧,似乎是为照顾左撇子射手而设计的。

装有瞄准镜的Gew43步枪

性能与维护

由于产量难以满足前线需求,Gew43步枪没有大规模配发前线普通士兵替换Kar98k步枪。尽管它在数量上没有全部装备前线军队,但是它被认为是一种质量不错的半自动步枪。当时德军也曾为Gew43步枪装上ZF4瞄准镜,作为半自动狙击步枪使用。德军士兵对Gew43步枪褒贬不一,虽然Gew43步枪比手动装填子弹的步枪射击速度更快,但其远距离射击精度比不过Kar98k步枪,而它的射速比使用了短药筒枪弹全自动的StG44突击步枪低。

战争后期,由于德国物资匮乏,加之时间紧迫,同其他大多数德军装备一样,Gew43步枪在制作工艺上越来越简陋,昂贵的木制枪托以及其他木料部分被非常薄的木头代替,其他许多部件也大幅缩水。

装备与服役

Gew43步枪于1943年开始大量生产并装备德军。德军1945年3月最后的统计数字显示,此时部队还有约22.1万支Gew43步枪,其中约2.7万支为带瞄准镜的狙击型号。在1944年初的苏德战场上,苏军发现前线德军半自动武器数量开始增加,德军利用Gew43步枪配合MG42机枪已对苏军构成了相当强大的阻击火力,在步枪有效射程上的自动/半自动武器密度上已超过了苏军。在西线战场上,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时就遇到德军的Gew43步枪。由于德军的Gew43步枪装备数量少,而美军从军官到士兵普遍装备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因此在对射中,德军占不到任何的便宜。

与其他武器一起摆放在战壕边的Gew43半

在掩体后方使用Gew43半自动步枪射击的

手持Gew43半自动步枪的德军步兵

FG42半自动步枪

FG42步枪是二战时期德国航空部专门为伞兵设计的一种兼顾半自动步枪功能和机枪功能的枪械,全称为Fallschirmjägergewehr 42。

研发与生产

在二战爆发后的空降作战中,德国空降部队认为现役的轻武器不能满足空降作战的要求,特别是在1941年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后,这种情况越发突出。由于德国伞兵一直装备与步兵单位一样的轻武器,而空降作战经验表明,这些武器不适合空降作战的特殊要求。德国空军希望增强单兵火力,要求为伞兵设计一种可携带、可选择连发射击模式并且方便空降携带的步枪,兼顾半自动步枪与轻机枪两种角色。

德国空军提出了伞兵步枪的技术指标,包括:拥有轻机枪的性能,使用7.92×57毫米的标准弹、10~30发弹匣,且空投体积不大于常规手动步枪,能发射枪榴弹,并佩带刺刀、两脚架和光学瞄具等附件。由于当时作为轻武器研制部门的德国陆军兵器局正在研制7.92×33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所以拒绝了空军使用7.92×57毫米标准步枪弹的设计要求。后来,德国航空部直接转向了武器制造商,并邀请毛瑟、古斯特洛夫(Gustloff)、莱茵–博尔西克以及克里格霍夫(Krieghoff)等多家公司,希望这些武器制造商能够参与项目。最终,只有莱茵–博尔西克公司和克里格霍夫公司按空军的要求提供了样枪。德国空军测试过两种样枪后,选中了莱茵公司的样枪。1942年,新枪命名为FG42,其意为42型伞兵步枪。

德军士兵使用FG42半自动步枪在森林中作战

构造与原理

FG42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弹药在击发后火药气体由枪管下方导气管进入活塞筒,并带动2个闭锁突笋的旋转闭锁式枪机。FG42步枪的击发装置单发射击时处于闭膛状态,这样能够让射击更为精确,在连发射击时,会处于开膛状态,以便冷却枪管。该枪采用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弹匣由左侧水平插入机匣,弹壳从右侧抛出。由钢板冷锻成的中空的直型枪托里容纳了枪机的尾部、后坐缓冲器及复进簧。FG42步枪直线型的枪托结构和侧装弹匣的组合使得重心基本位于枪膛的中心线上,这为处于全自动状态下发射步枪弹提供了稳定的发射状态。

早期FG42步枪的小握把的向后倾角度很大,两脚架铰接在机匣前方前托的前部,并向前折叠。重新设计的FG42第Ⅱ型改用了倾斜度较小的小握把,为了节约资源以及适应冬季作战,还将金属制枪托改为木制枪托,并在快慢机上增加了保险功能。FG42第Ⅱ型的质量增加到了4.82千克,主要改动为增加枪机质量,延长枪机后坐行程,增加枪的长度并降低射速。FG42第Ⅲ型的总质量为4.98千克,其中枪机质量为595克,相比之下,最初设计的枪机仅重430克,可见改动之大。

FG42半自动步枪及其弹匣

性能与维护

FG42步枪具有重量轻和枪管尺寸短的特点,非常适合伞兵使用。它能够为伞兵提供与任何一种轻机枪和步枪相当的火力。但实战证明,FG42步枪还是无法替代轻机枪的角色,因为该枪弹匣容量小,而且枪管容易过热,无法长时间连续射击。而且FG42步枪的生产成本太高,相对于使用中间威力枪弹的StG44突击步枪也不具备优势。不过,FG42步枪将枪口制退器卸下之后还可以换上枪榴弹发射器,而且一些早期型号还带有光学瞄准镜。

背着FG42半自动步枪的德军伞兵

装备与服役

FG42步枪主要装备德国空降部队,首次亮相是在1943年9月12日德国空降部队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中。1943年以后,德国空降部队基本作为步兵部队使用,这种伞兵专用自动步枪的需求不再迫切。至二战结束,德国仅生产了不到7000支FG42步枪。现在,FG42步枪已成为枪械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德军军官检视FG42半自动步枪

使用FG42半自动步枪的德军步兵

StG44突击步枪

StG44步枪是德国在二战期间研制的突击步枪,也是第一种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的自动步枪,全称为Sturmgewehr 44。

研发与生产

一战结束后,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的军事战略战术理论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般认为,双方步兵的作战距离会大大缩短,70%以上的战斗都集中在400米的距离之内。在这个距离内,传统步枪的威力过大,远远超出了实战的要求。而且这些手动填装子弹的步枪射速不高,无法对敌人造成足够的火力压制。当时步兵装备的另一种主要武器冲锋枪,也不能满足这种情况的需要。虽然当时的冲锋枪在100米内有着较强的火力,但是超过150米距离无法精准地射击。

综上所述,在冲锋枪的150米和步枪的500米之间,有一个150~400米的火力空当。通常,世界各国都用轻机枪来弥补这个空当,但当时的轻机枪装备数量较少,而且轻机枪在这个距离上也存在威力过剩的情况。而且冲锋枪使用的是手枪弹,而机枪和步枪使用步枪弹,这样就加重了后勤负担。如果能够实现基层步兵武器弹药的统一化,对于各国的军工系统和后勤系统都将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出于这种目的,许多国家都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展开了对于突击武器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生产出一种结合步枪和冲锋枪特点,能够代替现有步枪、冲锋枪甚至轻机枪的一种武器。在这种背景下,德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雨果·施迈瑟于1944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命名为StG44。

德军士兵使用StG44突击步枪作战

构造与原理

StG44突击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该枪在子弹击发后,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并完成抛弹壳和子弹上膛动作。StG44突击步枪可选择单发或连发的射击模式,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而且成本较低。

StG44突击步枪右侧视角

性能与维护

StG44突击步枪采用7.92×33毫米弹药,这种弹药被称为中间型威力枪弹,比当时的德军7.92×57毫米标准步枪弹更短、更轻,当然,有效射程也相应缩短了。7.92×33毫米弹药长度比原有的毛瑟步枪弹缩短了三分之一,使得枪支射击时的后坐力大大减小,并解决了自动步枪无法连续准确射击的技术瓶颈。

装备与服役

StG44突击步枪是德军在MP40冲锋枪和MG42通用机枪之后的又一款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其使用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和突击步枪的概念,对轻武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自该枪诞生之后,许多自动步枪都开始使用短药筒弹药,并逐渐取代老式步枪。StG44突击步枪在二战中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到二战结束之后,StG44突击步枪由于自身性能的局限,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StG44突击步枪并没有随着德国的战败投降而消失,而是继续在各国军队中长期服役。

手持StG44突击步枪的德军士兵

装备StG44突击步枪的德军士兵在森林中作战

StG 45突击步枪

StG 45步枪是德国在二战末期的试验型突击步枪,由毛瑟公司在1945年设计及生产,全称为Sturmgewehr 45。

研发与生产

1945年,德国原本计划以StG 45突击步枪替换StG44突击步枪,因为StG 45突击步枪的生产成本仅为45德国马克,而StG44突击步枪的生产成本多达70德国马克。另外,StG 45突击步枪所需的生产时间及原材料也较少,正适合当时严重缺乏资源的德国。然而直到德国战败,StG 45突击步枪也没有正式装备,仅仅生产了30支。

构造与原理

StG 45突击步枪采用与StG44突击步枪相同口径的7.92×33毫米步枪弹,可配用StG44突击步枪的30发弹匣,也可使用便于卧姿射击的VG1-5手动步枪的10发弹匣。为了节约弹药及提高连发准确度,StG 45突击步枪的射速降至每分钟350~450发。

StG 45突击步枪左侧视角

性能与维护

虽然StG 45突击步枪没有正式服役,但它采用的滚轮延迟反冲式技术被后来的CETME自动步枪(西班牙)、SIG SG 510自动步枪(瑞士)、HK G3自动步枪(德国)及MP5冲锋枪(德国)大量采用。

VG1-5手动步枪

VG1-5步枪是德国在二战末期仓促研制的系列手动步枪,共有五种不同型号。

研发与生产

二战末期,孤注一掷的德国组建了一支民兵部队,即“人民冲锋队”。这支部队虽然是民兵,但也能做到机械化,当时他们急需大量武器,但是枪械的生产却跟不上。为此,德国政府批准了“简单武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要研制像英国斯登冲锋枪一样简单的枪械。其后几家公司设计出样枪,包括瓦尔特公司的VG1、斯普文科公司的VG2、莱茵金属公司的VG3、毛瑟公司的VG4以及斯泰尔公司的VG5。这些武器都是手动枪机的步枪,而且都是标准型Kar98k步枪的衍生型。

构造与原理

VG1步枪是一种手动操作的栓式步枪,使用一种简单的转拴式枪机。枪栓的闭锁依靠枪栓上的两个突耳,粗糙的拉柄能锁入冲压制造的机匣内,以提供附加的保险。此枪由Gew43半自动步枪的可拆卸弹匣供弹,手动保险是粗制滥造的,仅由固定在扳机后的保险杠组成。当保险关闭时,保险杠挡在扳机的运行路线上,不让扳机正常运行。枪托也是用木头粗制而成,在枪上有不可拉动的标尺,只用来做近距离射击。

VG2步枪也是一种手动栓式步枪,附带一个简单的转拴式枪机以及粗糙的手动保险装置。枪托是用木头粗略制成,并包括两个分离的部分:前护木及带有半手枪式把手的肩托。枪托被永久固定在机匣上,不可调整的标尺只被用来做近距离射击,并在100米处归零。相比之下,VG5步枪更加简单,它使用K98k步枪的转栓式枪机,但没有弹匣,所以每一发弹药都要手动填进机匣。铁质表尺被焊在枪上,也是不可调整的。

VG1-5步枪右侧视角

装备与服役

VG1-5步枪主要装备德国“人民冲锋队”,不过战争后期德军武器匮乏,其他部队也曾使用VG1-5步枪。在有“柏林之锁”之称的泽劳高地之战(欧洲战场中最后一场惨烈的战术性争夺战)中,德国党卫军部队就只能用“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以及VG1-5步枪、Kar98k步枪和少量的MP40冲锋枪抵抗盟军的进攻。

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

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Gustloff Volkssturmgewehr)是德国在二战末期研制的突击步枪,产量较低。

研发与生产

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由德国古斯塔夫武器公司设计,以参加德国的“简单武器计划”。1944年,这种突击步枪被“人民冲锋队”采用。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从1945年1月开始制造,在战争末期的德国,由于各地区间的联系已经中断,工厂无法进行有组织的生产,最后还是在地方官员的命令下,各地的军火生产商才开始进行生产。直到二战结束为止,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的总生产量约1万支。

战争后期使用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的德军士兵

构造与原理

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采用了与StG44突击步枪相同的7.92×33毫米Kurz中间型威力枪弹与可拆卸的30发弹匣,并采用气体延迟反冲技术,即凭借从膛室旁的枪管中放出的气体,减缓子弹射出后产生的后坐力,以使操作部分可借助子弹药筒的余压从后方推动。

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的构造更类似于半自动手枪,它有一外壳以及弹簧围绕着枪管,整个外壳在退壳时向后运动。枪膛后面的部分——枪机、枪机的击针和钩弹器(钩着弹壳的底部以抛壳)以及整个枪机都被固定在外壳的后方。在枪管尾部有四个开口将枪机锁住,直到枪管里的压力降到安全程度。

拆解后的古斯塔夫人民突击步枪 L7ClINQFgJ4YaoWULLGZHIWJ4v/5BZ0iXzU58flGeJxymOFoM/I827wVp8dADC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