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招

让蛋鸡多产蛋

提示

蛋鸡阶段是收获期。只有在培育出优质新母鸡的基础上,加强产蛋期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蛋鸡有较高的产蛋量,获得较好的效益。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二。一是要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取量。蛋鸡各种营养物质要尽可能地全面平衡,如缺乏某种或某些营养素,就会形成一些限制作用,使形成蛋的某些物质供应不足,产蛋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甚至对鸡的健康有不良影响。同时必须了解蛋鸡的采食量及曰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并根据鸡的采食量及时地对曰粮进行调整和更换,以满足蛋鸡对营养素的需要和节约饲料费用。二是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适宜环境条件,减少各种应激,控制好疾病,使鸡群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的蛋品。

【注意的几个问题】

(1)影响蛋鸡产蛋量的因素

●品种

◇品种影响蛋鸡产蛋量,其权重可以占到50%。没有高产的遗传潜力,不可能有高的产蛋量。现代杂交品种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蛋鸡的产蛋量。

●育成的新母鸡质量

◇育成的新母鸡(18~20周龄的小母鸡)质量至关重要。只有培育出体重达标,体型良好,均匀整齐的育成新母鸡,才能为产蛋期的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产蛋期管理

◇饲养

◇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以及有害气体等。

◇应激

●疾病

(2)我国蛋鸡产蛋量低的原因分析

●品种质量差 我国现在饲养的蛋鸡多是利用良种繁育体系繁育的优良高产配套杂交鸡,与过去饲养的标准品种鸡和一般杂交鸡相比,生产性能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国外同类品种相比,存在质量差的问题。其原因如下。

◇我国引进的鸡种质量差

我国对种鸡饲养规模宏观调控不力,使许多场家争相引种,同时各类育种公司为了占领中国市场也纷纷降低种鸡价格,国际上的一些小育种公司也以低价向中国倾销种鸡,使我国种鸡严重过剩,由于种鸡的严重过剩,种鸡场效益严重滑坡,甚至亏损,有的种鸡场为降低成本,引进的曾祖代或祖代鸡不是核心群,质量低,有的甚至非正常途径引种,直接影响到引进种鸡的质量和后代生产性能的发挥。

◇不进行评估鉴定而盲目引进

品种的性能不仅仅是生产性能,而且还包括适应性,良种应是在一定地区、一定饲养水平、一定市场需求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表现优良的品种。国外培育的品种由于受到培育地的气候、环境、饲养和疾病控制等条件影响,有些品种虽具有高产潜力但在我国不能充分表现。许多种鸡场不进行鉴定评估而只根据其广告和宣传盲目引种,结果引入的虽是“良种”,实际表现不良。

◇种鸡场管理不善

某些祖代种鸡场和许多父母代场场址选择不当、规划布局不合理、种鸡舍保温性能差、隔离防疫设施不完善、环境控制能力弱而造成温热环境不稳定、病原污染严重、鸡群抵抗力差、容易发病;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饲养管理制度和种蛋雏鸡生产程序不规范,或不能严格按照制度和规程来执行;管理混乱;少数祖代场和多数父母代场不进行或不严格进行鸡的沙门菌检验,也不淘汰沙门菌检验阳性的母鸡,致使种蛋带菌,雏鸡污染及种鸡群鸡支原体污染严重,这些都影响鸡的质量。

◇雏鸡选择不当

购买的雏鸡弱雏多,导致发育不良,影响以后产蛋量。

●环境条件差

优良的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也高。由于受观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对鸡场的规划布局和鸡舍的设计不重视或投入不足,鸡场隔离条件差,饲养密度高,鸡舍不能保温隔热导致舍外舍内环境差,如温度不适宜,夏季过高而冬季过低,舍内有害气体、微粒、微生物含量高等;粪便等废弃物处理不当,污水到处横流,病原污染严重,一方面造成对环境的巨大污染,另一方面降低了鸡场的疾病控制能力;设备选型不当、设备不配套、严重短缺或不能正常使用使鸡舍环境控制能力差等导致环境条件不良,蛋鸡的产蛋性能不能发挥,产蛋量低。

●疾病

饲养数量的增加、饲养环境的恶化、从业人员观念的陈旧、疾病控制措施的不力等导致我国禽病多发,危害严重。疾病的频繁发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家禽业持续发展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禽病多达几十种,病情复杂,诊治困难。生产中常发的多达十多种(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马立克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脑脊髓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禽霍乱、支原体病、球虫病、卡氏白细胞病等),旧病换“新颜”(如新城疫的非典型化,马立克病毒、法氏囊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变异和增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新致病型出现),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常常发生(如支原体、大肠杆菌与禽流感、新城疫、传支、传喉、法氏囊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法氏囊与禽流感、新城疫的混合感染,免疫抑制性病原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严重(传染性法氏囊炎、马立克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腺胃炎等病毒的感染导致家禽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甚至引起免疫失败),蛋传疾病普遍存在(我国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管理不严格,许多种禽场不进行净化或净化不彻底使沙门菌、支原体、禽白血病病毒、禽腺病毒垂直传播),寄生虫病和营养代谢病呈上升趋势等,使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防治难度加大,严重影响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也影响蛋品的质量。

●饲养管理不善

舍内高密度饲养,特别是笼养蛋鸡,需要全面、平衡、充足的营养供给,需要精心的饲养管理,高产品种的生产潜力才能发挥。否则,会直接影响蛋鸡产蛋量的提高。

◇营养问题

饲料配方设计不合理。如饲养标准选择的不当,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蛋鸡饲料的营养浓度;饲料原料选择不当,或为降低饲料成本大量使用劣质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等导致营养不平衡、不充足、不能利用等问题,影响产蛋量提高。

◇饲养管理问题

由于观念问题,人们注重经验而不易接收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导致一些先进技术不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饲养管理水平低,经营方式粗放等,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量。

(3)蛋鸡的产蛋规律

●产蛋期

母鸡从开始产蛋到产蛋结束(72周龄左右淘汰),构成了一个产蛋期,如果进行强制换羽,可以再利用第二个或第三个产蛋期。产蛋母鸡的产蛋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始产期、主产期和终产期。

◇始产期

从开始产第一枚蛋到正常产蛋,经过3~4周(鸡群越均匀整齐,时间越短)。其特征是:产蛋间隔时间长(如有的鸡产一个蛋后,第二天不产蛋);双黄蛋多;软壳蛋多;一天内产一个正常蛋,产一个异状蛋或软壳蛋。其原因是产蛋模式没有形成,排卵和产蛋没有规律性。

◇主产期

始产期后进入主产期,产蛋模式趋于正常,每一只母鸡均具有自己特有的产蛋模式(产蛋模式是指母鸡产一个蛋或连续产若干个蛋后紧接着停产一天或一天以上。产蛋模式可以重复出现形成了产蛋的周期性),产蛋率迅速提高,达到产蛋高峰,然后稳定一段时间缓慢下降。主产期是母鸡产蛋年中最长的时期,对产蛋量起决定作用。主产期的长短与育成新母鸡的质量、产蛋期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和市场行情等因素有关。

◇终产期

产蛋量下降比较迅速时期。母鸡产蛋量的多少,依赖于产蛋期的长短和产蛋期中产蛋率的高低。产蛋期一定的情况下,产蛋率越高,产蛋量越多;产蛋率一定的情况下,产蛋期越长,产蛋量越多。

●蛋鸡产蛋曲线

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在整个产蛋期内产蛋率变化有一定模式。用图绘制出来,即所谓产蛋曲线,它是以产蛋率为纵坐标,鸡群的生长周龄为横坐标,根据鸡群在整个产蛋期中每周的平均产蛋率以图解形式表示,绘制出来的曲线(从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绘制)。鸡群正常的产蛋率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 产蛋曲线图

从图3-1可以看出:开产初期,产蛋曲线坡度陡峭,说明产蛋率上升迅速。从产蛋率5%开始,经过5~6周产蛋率上升到85%以上,然后,上升幅度减缓,再经2~3周可以上升到高峰90%以上,并能维持8~12周。如果育成新母鸡质量差、饲养管理不当或鸡群患病等原因使开产初期(产蛋率快速上升阶段)产蛋率徘徊不上或下降,影响极为严重,将推迟产蛋高峰的到来,并降低高峰期峰值,缩短高峰期产蛋持续时间,产蛋量减少,降低饲养全过程的经济效益。

产蛋高峰过后,产蛋率开始下降。下降十分平稳,曲线呈一条斜的直线,每周下降幅度为0.4%~0.5%,正常情况下不超过1%,直到72周龄,产蛋率下降至65%~70%。饲养管理过程中的不良刺激也会造成高峰期产蛋率下降,下降后就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在整个产蛋期内采取良好的措施保证较高的和稳定的产蛋率,才能获得较多的产蛋量。

(4)提高产蛋量的措施

●提高蛋鸡高峰产蛋率

●延长蛋鸡主产蛋期 QDO/eZ5lMrflQXWBUatJ544nTwMARlYYnnT/vZGNPyQEn5xUs21oyVWPLQ/hKh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