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优质育成新母鸡培育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只有根据育雏育成期鸡生理和行为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鸡正常的生长发育。

(一)温度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防寒能力差。刚出壳的小鸡体温比成年鸡体温低2~3℃,4日龄才开始慢慢地上升,到10日龄才能达到成年鸡体温,到21日龄,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刚出壳的幼雏只有稀短的绒毛,没有羽毛,保温隔热能力很差,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随着日龄增加和发育,到4~5周龄,才长出第一身羽毛,然后脱换,在8周龄长出第二身羽毛,羽毛比较致密丰满,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所以育雏期需要根据雏鸡需要提供适宜温度。

1.适宜温度

温度是培育的首要条件,温度不仅影响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及饲料营养消化吸收和休息等生理环节,还影响机体的代谢、抗体产生、体质状况等。只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适宜的育雏温度见表2-4。

表2-4 适宜的育雏温度

2.温度不适宜时雏鸡的表现和危害

(1)高温 幼雏远离热源,两翅和嘴张开,呼吸加深加快,发出吱吱鸣叫声,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精神差。若幼雏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采食量下降,饮水频繁,鸡群体质减弱,生长缓慢,易患呼吸道疾病和啄癖,体重轻,均匀度差,羽毛生长不良。炎热的夏季育雏育成时容易发生。温度过高容易出现在炎热季节,由于育雏舍的隔热能力差、缺乏降温设施以及育雏人员缺乏育雏知识、盲目地升高育雏温度或责任心不强、对供温设备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雏鸡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强于低温,但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雏鸡的代谢受到严重阻碍,难以适应,伸颈扬头或伏地频频喘气,瘫软不动,衰竭死亡。

(2)低温 雏鸡对低温比较敏感,生产中由于低温而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和引起死亡的较为常见。低温时表现:温度低的情况下,雏鸡拥挤叠堆,向热源靠近。行动迟缓,缩颈躬背,羽毛蓬松,不愿采食和饮水,发出尖而短的叫声。休息时不是头颈伸直,睡姿很安详,而是站立、雏体萎缩,眼睛半开半闭,休息不安静;低温时,雏鸡不愿采食和运动,拥挤叠堆,相互挤压,引起窒息死亡;雏鸡受冻下痢,易发生感冒。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卵黄吸收不良,腹部硬、大、发绿。雏鸡不能很好地休息,体质衰弱,甚至死亡。育雏温度的骤然下降雏鸡会发生严重的血管反应,循环衰竭,窒息死亡。低温或温度忽高忽低时,雏鸡生理代谢失调,并能使卵黄周围的血管收缩,从而阻碍了雏鸡获取抗体,严重影响雏鸡抗体水平和抵抗力,开产后易发生马立克病;温度过低,鸡白痢的感染率和发生率会有较大的提高。雏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弱,7~8日龄的雏鸡10~13℃的低温加上较高的湿度影响,经几个小时就会死亡。即使30日龄的雏鸡遇到15℃以下的低温也会引起大批死亡。低温时,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鸡体重不能达标,生长发育参差不齐,整齐度差,影响育成新母鸡质量和以后生产性能的提高。

(3)忽高忽低 育雏期间温度忽高忽低,不稳定,对雏鸡的生理活动影响很大。育雏温度的骤然下降雏鸡会发生严重的血管反应,循环衰竭,窒息死亡;育雏温度的骤然升高,雏鸡体表血管充血,加强散热消耗大量的能量,抵抗力明显降低。忽冷忽热,雏鸡很难适应,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抗体水平,抵抗力差,易发生疾病,后期马立克病的发生率较高。

3.育雏舍温度控制

(1)提高育雏舍的保温隔热性能 加强育雏舍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和精心施工。育雏舍的保温隔热性能不仅影响到育雏温度的维持和稳定,而且影响到燃料成本费用的高低。生产中,有的育雏舍过于简陋,如屋顶一层石棉瓦或屋顶很薄,大量的热量逸出舍外,育雏温度很难达到和保持。屋顶和墙壁是育雏舍最易散热的部位,要达到一定的厚度,要选择隔热材料,结构要合理,屋顶最好设置天棚。天棚可以选用塑料布、彩条布等隔热性能好、廉价、方便的材料。育雏舍要避开狭长谷地或冬季的风口地带,因为这些地方冬季风多风大,舍内温度不易稳定。

(2)供温设施要稳定可靠 根据本场情况选择适宜的供温设备。大中型鸡场一般选用热气、热水和热风炉供温,小型鸡场和专业户多选用火炉供温。无论选用什么样的供温设备,安装好后一定要试温,通过试温,观察能不能达到育雏温度,达到育雏温度需要多长时间,温度稳定不稳定,受外界气候影响大小等。供温设备应能满足一年四季需要,特别是冬季的供温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要求的温度,一定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雏鸡入舍后温度上不去再采取措施一方面也不可能很快奏效,另一方面会影响一系列工作安排,如开食、饮水、消毒、疾病预防等,必然带来一定损失。观察开启供温设备后多长时间温度可以升到育雏温度,这样,可以在雏鸡入舍前适宜的时间开始供温,使温度提前上升到育雏温度,然后稳定1~2天再让雏鸡入舍。

(3)根据雏鸡行为表现调整温度 育雏温度是否适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种种类、育雏季节、育雏方式、雏鸡体质及应激情况等。雏鸡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雏鸡的行为(采食、饮水、睡眠及活动情况)是育雏温度是否适宜的判断标准。只要雏鸡精神活泼,采食饮水正常,育雏区内均匀分布,休息时很安静,这时的育雏温度就是最适宜的,生产中就应该保持这样的温度。温度低的情况下,雏鸡拥挤叠堆,向热源靠近;行动迟缓,缩颈躬背,羽毛蓬松,不愿采食和饮水,发出尖而短的叫声。休息时不是头颈伸直、睡姿很安详,而是站立、雏体萎缩,眼睛半开半闭,休息不安静,应该提高育雏温度。

(4)防止育雏温度过高 夏季育雏时,由于外界温度高,如果育雏舍隔热性能不良,舍内饲养密度过高,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强通风、喷水蒸发降温等方式降低舍内温度。

4.适时脱温

育雏结束后要脱温。过去在春季育雏的情况下,雏鸡6周龄可以脱温(因为外界气温较高,雏鸡可以适应)。但现在一年四季都可育雏,育雏季节不同,脱温时间就有很大差异(温度高的季节脱温早,冬季脱温晚),脱温要慎重,根据育雏季节和雏鸡的体质确定脱温时间,并逐渐脱温,使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晚上和寒流突然袭击对雏鸡的不良影响,随时做好保温的准备。

5.育成期温度控制

育雏结束后进入育成期,舍内温度控制在16~18℃最适宜。育成鸡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春季和秋季较为适宜育成鸡的生长发育;冬季应注意保温,但要避免舍内空气污浊;夏季育成,舍内温度容易过高,特别是过于简陋、隔热性能差的育成舍,舍内温度更高,影响育成鸡的采食量,影响生长,体重不易达标,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安装风机或在舍内喷水等来控制舍内温度。

6.温度的测定

育雏温度的测定用普通温度计即可,但育雏前对温度计校正,作上记号;温度计的位置直接影响到育雏温度的准确性,温度计位置过高测得的温度比要求的育雏温度低而影响育雏效果的情况生产中常有出现。使用保姆伞育雏,温度计挂在距伞边缘15厘米,高度与鸡背相平(大约距地面5厘米)处。暖房式加温,温度计挂在距地面、网面或笼底面5厘米高处。育雏期不仅要保证适宜的育雏温度,还要保证适宜的舍内温度。

(二)湿度

适宜湿度雏鸡感到舒适,有利于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育雏舍内过于干燥,雏鸡体内水分随着呼吸而大量散发,则腹腔内的剩余卵黄吸收困难,同时由于干燥饮水过多,易引起拉稀,脚爪发干,羽毛生长缓慢,体质瘦弱;育雏舍内过于潮湿,由于育雏温度较高,且育雏舍内水源多,容易造成高温高湿环境,在此环境中,雏鸡闷热不适,呼吸困难,羽毛凌乱污秽,易患呼吸道疾病,增加死亡率。一般育雏前期为防止雏鸡脱水,相对湿度较高,为70%~75%,可以采取在舍内火炉上放置水壶、在舍内喷热水等方法提高湿度;10~20天,相对湿度降到65%左右;20日龄以后,由于雏鸡采食量、饮水量、排泄量增加,育雏舍易潮湿,所以要加强通风,更换潮湿的垫料和清理粪便,以保证舍内相对湿度在50%~60%。育成舍内容易潮湿,要注意适量通风,保持舍内干燥,湿度以55%~60%为宜。

(三)通风换气

新鲜的空气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鸡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呼出二氧化碳多。雏鸡日粮营养含量丰富,消化吸收率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的氨气(NH 3 )和硫化氢(H 2 S)多,人工加温时燃料不完全燃烧也可产生一氧化碳(CO)。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危害鸡体健康,影响生长发育。加强通风换气可以驱除舍内污浊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同时,通风换气还可以减少舍内的水汽、尘埃和微生物,调节舍内温度。

育雏期应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适量通风换气。舍内空气污浊时可以适当提高舍内温度而加强通风。

通风换气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的具体做法是:在育雏室设通风窗,气温高时,尽量打开通风窗(或通气孔),气温低时把它关好;机械通风多用于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可根据育雏舍的面积和所饲养雏鸡数量,选购和安装风机。育雏舍内空气以人进入舍内不刺激鼻、眼,不觉胸闷为适宜。通风时要切忌间隙风,以免雏鸡着凉感冒。

育成鸡采食量和排泄量大,产生的有害气体多。但育成鸡对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强,可以加大通风换气量。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鸡舍密封的情况下,若不注意通风换气,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四)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雏鸡发育不均匀,易发生疾病,死亡率高。饲养密度过大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建筑成本降低了,但培育的新母鸡质量差造成损失会更大。所以保持适宜饲养密度是必要的。育雏、育成期饲养密度要求见表2-5、表2-6。

表2-5 育雏期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  单位:只/米 2

表2-6 育成期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  单位:只/米 2

注:笼养是指1米 2 笼底面积的饲养数量。

(五)光照

光照是影响鸡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发育的最重要因素,12周龄以后的光照时数对育成鸡性成熟的影响比较明显。10周龄以前可保持较长光照时数,使鸡体采食较多饲料,获得充足的营养更好生长。12周龄以后光照时数要恒定或渐减。

1.密闭舍

密闭舍不受外界光照影响,育成期光照时数一般恒定为8~10小时。光照方案见表2-7。

表2-7 密闭舍光照参考方案

2.开放舍或有窗舍

开放舍或有窗舍由于受外界自然光照影响,需要根据外界自然光照变化制订光照方案。光照方案制订方法有渐减法和恒定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1)渐减法 查出本批出壳雏鸡20周龄时的自然光照时数( A ),再加上7小时,作为第1周光照时数,以后每周减少20分钟,20周龄以后,每周增加20~30分钟,直至15.5~16小时恒定。方案:1~3天,23小时;4~7天( A +7)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0分钟;20周龄时自然光照时数为 A 。20周后每周增光20~30分钟直至达到16小时恒定。

(2)恒定法 查出该批雏鸡20周龄内最长的自然光照时数( B ),作为育雏育成期光照时数,20周龄以后,每周增加20~30分钟,直至15.5~16小时恒定。方案:1~3天,23小时;4~7天,22小时;8~14天,20小时;15~21天,18小时;22~28天,16小时;以后保持 B 直至20周龄;20周后每周增光20~30分钟直至16小时为止。

(六)卫生

雏鸡体小质弱,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病力都很差,容易发病,特别是传染病。所以入舍前要加强对育雏舍和育成舍的消毒,加强环境和出入人员、用具设备消毒,经常带鸡消毒,并封闭育雏育成舍,做好隔离,减少污染和感染。 jjBobTvHjngaizMnsCf7JLF72OrmmuI4gNuDYyUidB6ivx8GwXrNPlVCQv4xWn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