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头骨及其连结

头骨由颅骨和面骨两部分组成,大多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

一、颅骨

围成颅腔的骨称为颅骨(cranium),由不成对的枕骨、顶间骨、蝶骨、筛骨和成对的额骨、顶骨、颞骨组成,共10块。

(一)枕骨(occipital bone)

位于颅腔后部,构成颅腔后壁和低壁后部,包括一块上枕骨,一块基枕骨和两块外枕骨。枕骨大孔由这几块骨围成,各骨间的骨缝,幼龄动物清晰,成年动物不甚清晰。上枕骨表面有发达呈人字形的项嵴,将其表面分为背侧的顶面和后部的项面,项面中央有一隆起,牛额隆起,供项韧带附着。

(二)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

位于枕骨与顶骨之间,呈椭圆形,颅腔面与一唇形突起,外表面粗糙,与四周的骨缝清晰可见,与周围骨终生不发生骨化。

(三)顶骨(parietal bone)

位于枕骨之前,额骨之后,是构成颅腔顶壁的主要骨片,呈长方形,前部略宽。

(四)额骨(frontal bone)

位于顶骨与鼻骨之间,构成颅腔的前半部顶壁和鼻腔后部顶壁。其外侧缘的隆起为眶上嵴,构成眼眶上缘;额骨与鼻骨、顶间骨的骨缝清晰,左右额骨与左右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称为前囟(bregma)。左右顶骨与顶间骨之间的骨缝交点,称为人字逢(lambda)。前囟和人字缝为脑的立体定位标志。

(五)蝶骨(sphenoid bone)

构成颅腔顶壁,形似蝴蝶,由蝶骨体、一对眶翼、一对颞翼及一对翼突组成。

(六)颞骨(temporal bone)

位于枕骨的前方,顶骨的外下方,构成颅腔侧壁,由鳞部(pars squamalis)、岩部(petrosal part)及鼓部(pars tympanica)组成。鳞部向前伸出一突起称为颧突(jugal process),与颧骨(malar bone)相接形成颧弓(zygomatic arch),颧突基部腹侧有一凹陷,称为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与下颌骨(mandible)成关节。鼓部位于鳞部后下方,包括鼓泡(tympanic bulla)和外耳道(external auditory meatus)两部分。鼓泡构成中耳腔外壁,内有3块听小骨[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stapes)]。外耳道开口于鼓泡后上方。岩部有向下伸出的尖突,称为乳突(papilla),与枕骨颈突相平行,供胸乳突肌(sternomastoideus muscle)、锁突肌附着。在乳突与外耳道之间有一孔,称为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又称面神经孔(foramen faciale)],面神经由此出颅腔。

(七)筛骨(ethmoid bone)

前于颅腔前壁,参与构成颅腔(cranial cavity)、鼻腔(nasal cavity)及鼻旁窦(paranasal sinus)的一部分,由筛板(madreporite)、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和一对筛骨迷路(ethmoidal labyrinth)组成。筛板是位于颅腔与鼻腔之间的筛状隔板,脑面被筛骨嵴分成左右两个椭圆形窝,称筛骨窝,容纳嗅球(olfactory bulb),筛板上有许多小孔,供嗅神经(olfactory nerve)通过。垂直板位于正中,伸向鼻腔,构成鼻中隔后部。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许多卷曲的薄骨片板构成,向前凸向鼻腔,支持鼻黏膜(嗅区,olfactory region)。

颅骨间形成的供血管和神经通过的孔有:舌下神经孔(foramen hypoglossi)、筛孔(madreporic pore)、视神经孔(foramen opticum)、旷圆、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破裂孔(foramen lacerum)及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等。

二、面骨

面骨有21块,是构成家畜颜面的骨质基础,围成口腔、鼻腔及眼眶的一些骨。由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腭骨、切齿骨、上下鼻甲骨、翼骨和不成对的犁骨、舌骨及下颌骨组成。

(一)鼻骨(nasal bone)

位于额骨前方,呈长板状,鼻额缝和鼻正中缝清晰。鼻骨构成鼻腔顶壁大部分,前端平直,无鼻突。

(二)泪骨(lacximal bone)

是眼眶前壁的一块小骨片,与周围骨结合不紧密,易从骨骼标本上脱落。其外侧缘伸出一突起,基部腹侧有泪管的开口,眼泪由此经鼻泪管通鼻腔。

(三)颧骨(malar bone)

位于头骨的最外侧,向前伸出的突起与上颌骨的颧突相接,向后伸出的突为颞突,与颞骨鳞部的颧突相接形成颧弓。

(四)上颌骨(mayillary bone)

位于面部两侧,分骨体和腭突两部分。构成鼻腔的侧壁、底壁和口腔的上壁。

(五)腭骨(palatine bone)

位于鼻后孔两侧(上颌骨内侧后方),形成鼻后孔的侧壁和硬腭后部的骨质基础。

(六)切齿骨(incisor bone)

位于上颌骨前方,分骨体、鼻突及腭突三部分。骨体上一般有切齿槽。切齿骨腭突、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硬腭骨质基本,将鼻腔与口腔隔开。

(七)犁骨(vomer bone)

位于鼻腔底面正中,蝶骨体的前方,背面有一犁骨沟,容纳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

(八)鼻甲骨(furbinal bone)

分为上(背)和下(腹)鼻甲骨。

上鼻甲骨附着在鼻骨上,为一简单无卷曲的薄骨片;下鼻甲骨附着于颌骨上,为卷曲呈迷路状的薄骨片,活体鼻骨表面附着有鼻黏膜,合成鼻甲。上下鼻甲将鼻腔分为上、中、下三个鼻道。

(九)下颌骨(mandible)

早期为两块,后期愈合为一块,是面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分骨体和下颌支两部分。骨体呈水平位骨板,上有切齿齿槽和臼齿齿槽,切齿与臼齿齿槽之间为较宽的齿槽间隙。下颌支为下颌体后面向上方伸出的近垂直部分,水平部与垂直部的折转处的后下缘为下颌角(angle of mandible),体表可清楚地摸到。

(十)舌骨(hyoid bone)

位于两下颌间隙后方,喉的前方,为舌根的支架。可分为基舌骨(basihyal bone)和舌骨体(basihyal bone),舌骨体位于喉前方舌基部,向前方伸出舌突,支持舌根。由舌骨体向后方伸出一对甲状舌骨与喉的甲状软骨相连接,向后上方伸出角舌骨(ceratohyal bone)和茎舌骨(stylohyal bone),与岩颧骨的茎突相连。

图1-9 羊头骨骼。1—切齿骨;2—鼻骨;3—上颌骨

图1-10 羊头骨骼后侧。1—角;2—额骨;3—骨缝

图1-11 犬头骨顶面。1—项嵴;2—顶骨;3—颞骨

图1-12 犬硬腭部骨腹侧面。1—切齿;2—龋齿

图1-13 犬头骨后侧面。1—外矢状嵴;2—顶骨

图1-14 猪舌骨。1—茎突舌骨;2—角舌骨;3—上舌

图1-15 羊舌骨。1—底舌骨;2—角舌骨;3—上舌骨

图1-16 舌骨背侧(固定标本)。1—舌;2—乳头

图1-17 犬舌骨背侧。1—茎突舌骨;2—上舌骨

图1-18 犬舌骨腹侧。1—茎突舌骨;2—上舌骨

三、头骨的连结

头骨连结多为纤维连结,为不动连结,形成骨缝(seam),有的形成软骨连结,如枕骨(occipital bone)和蝶骨(sphenoid)的连结。只有颞下颌关节具有活动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由颞骨的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髁状突构成,可进行开口、闭口及侧运动。

四、头骨的外形及鼻旁窦

(一)头骨的外形

头骨呈锥形,外表可分为背面、侧面、底面及项面。牛头骨的项面由枕骨、顶间骨及顶骨结合而成,额骨后方两侧有角突,切齿骨上无齿槽,眶上突发达,眶窝完整,上下颌骨上无犬齿齿槽。

(二)鼻旁窦(sinus paranasales)

鼻腔周围头骨内的含气空腔(或头骨内部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的腔)称为鼻旁窦或副鼻窦。共四对,即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及筛窦,其内衬有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故鼻黏膜发炎时易引起鼻窦炎。

图1-19 鸡头骨左侧。1—颌前骨;2—鼻孔;3—鼻骨

图1-20 猪头骨。1—枢椎;2—寰椎;3—枕骨

图1-21 猪头骨顶面。1—枕骨;2—顶骨;3—颞骨

图1-22 犬头骨侧面。1—龋齿;2—切齿骨;3—鼻骨

图1-23 犬齿。1—臼齿;2—犬齿;3—龋齿;4—切

图1-24 犬下颌骨外侧面。1—下颌骨支冠突;2—髁状

图1-25 犬下颌骨内侧面。1—下颌孔;2—下颌骨联合

图1-26 鸡头骨腹侧。1—上颌骨;2—下颌骨;3—枕

图1-27 兔头骨侧面。1—鼻骨;2—切齿骨;3—切齿 FCxYEPTQoATWXKuHeAyM9XCD3xIwmCmhQl5eDDmER5MTgWpzbakuf2jicpxhyA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