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骨骼 骨是指一块骨头,是一个器官,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坚硬而有弹性,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骨骼是指畜体全身各骨借韧带、软骨相互连结成的一个整体。
动物有200多块骨,如牛有233~235块,猪有272~283块,人有206块。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彼此借韧带和软骨连结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功能为:①构成畜体柔软组织的支架;②决定畜体的形态;③保护体内器官;④构成运动的杠杆;⑤造血和防御;⑥贮存钙、磷;⑦体表能摸到的骨突用来作为定位的标志。
归纳起来有4种类型,即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呈长圆柱状,分布于四肢,分为骨体和骨端。骨体(干)为骨中间较细的部分,其内的空腔称为骨髓腔(marrow cavity)。骨端为骨两端的膨大部分,称为骨骺(epiphysis)。
骨骺与骨干间幼龄时被骺软骨板相隔。成年后,骺软骨板骨化,可见到痕迹,称为骺线(epiphyseal line),如股骨和臂骨。
图1-1 猪骨骼。1—头骨;2—颈椎;3—胸椎;4—腰
图1-2 羊骨骼。1—角;2—额骨;3—颈椎;4—胸椎
图1-3 兔全身骨骼。1—鼻骨;2—筛骨;3—顶骨
图1-4 犬骨骼。1—上颌骨;2—顶骨;3—颈椎
图1-5 鸡骨骼。1—头骨;2—颈椎;3—乌喙骨
图1-6 鸡肱骨。A—肱骨背侧:1—肱骨肩关节面
图1-7 鸡翅中前臂骨。(A)翅中背侧:1—翅中肘关节
图1-8 鸡小腿骨。(A)胫骨背侧;(B)胫骨跖侧
略呈立方形,分布于腕部和跗部,如腕骨和跗骨。
略呈宽板状,如肩胛骨。
形状不规则,分布于脊柱和头骨,如椎骨。
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和分布在骨上的血管神经构成。
被覆于骨外表面(除关节面)和内衬于骨髓腔及髓隙内表面的结缔组织膜,称为骨膜。骨膜分为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分浅、深两层,浅层为纤维层,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构成。深层为成骨层(细胞层),由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纤维构成。细胞层对骨的生长和再生起重要作用(即为骨膜内成骨,另外还有软骨内成骨),在整骨手术中尽量保留骨膜,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分骨密质(substantia compacta)和骨松质(subtantia spongiosa)两部分。骨密质致密而坚韧、耐压、抗力强,分布于长骨骨干(体)、骺及其他类型骨的表面。在颅骨,骨密质构成内板和外板,两板间有骨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为颅内、外静脉通道之一。骨松质位于长骨骺及其他类型骨的内部,呈海绵状结构,由许多交织成网的骨小梁(骨板和骨针)构成,其内的空隙称为髓隙(骨松质内的空隙,称为髓隙),内有骨髓。
填充于骨髓腔和髓隙内的结缔组织,称为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幼龄动物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所代替。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没有造血机能,有贮存营养的作用。当机体大失血或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成红骨髓而恢复造血机能。髓隙内的骨髓终生为红骨髓,临床上检查血象常在髋骨、椎骨处进行穿刺抽取骨髓来诊断疾病。
骨膜、骨质和骨髓均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和神经伴行,来自骨周围的血管和神经经骨表面的无名小孔和较大的滋养孔进入骨髓,供给骨营养。
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有机质(organic matter)和无机质(inorganic matter)组成。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ossein),成年动物约占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成年动物约占2/3,使骨具有硬性和脆性。有机质保证了骨的弹性和韧性,无机质保证了骨的坚硬性。用硝酸或盐酸将其浸泡一定时间脱去无机质,骨就变得柔软而有弹性(能握成弯和圈)。将骨燃烧后脱去有机质,骨的形态不变,但骨一捏就碎。幼龄动物骨中的有机质较多,无机质较少,弹性和韧性较大,不容易骨折,但幼龄动物生长发育较快,易发生畸形、缺钙、软骨病,成年动物骨中的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故成年动物易发生骨折在成年动物的饲料配方中应注意添加钙和磷。
动物骨经加工可生产骨胶和骨粉。骨胶为工业产品,骨粉为饲料添加剂(经测定钙的含量为24%~25%,磷的含量为12%~13%)。
牛骨组织成分的百分比
骨的表面由于受肌肉的附着、牵引、血管及神经的穿通及附近器官的挤压接触,形成突(carinae)、窝(clutch)和沟(colpus)等形态特点。
骨面上突然高起的部分称为突起(processus),逐渐高起的部分称为隆起(eminence)。突出较小具有一定范围的称为结节(node),较高而尖的突称为棘或棘突(spinous process)。薄而锐的长形隆起称为嵴(crista),长而细小的突称为线(linea),骨端部球状凸称为头(caput),在关节部横的圆柱状膨大为髁(condyle),髁上方的隆起称为上髁。
骨面上较大的凹陷称为窝(fossa),细长者为沟(sulcus)。指状压痕的为压迹(impressio)。骨缘上的凹陷为切迹(incisura)。骨内长的管道称为骨管(canalis)或骨道(meatus)。骨间或骨面的裂隙称为裂(fissura),较大的裂隙称为裂孔(hiatus)。骨的内外骨板间充气的空腔称为窦(sinus)。
全身骨骼可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中轴骨包括头骨和躯干骨,四肢骨包括前肢骨和后肢骨。图示如下: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由于骨间的连结方式及其运动情况不同,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相连,其间无空隙,不能活动或仅有很小范围的活动。这种连结共有以下三种类型。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这种连结比较牢固,无活动性,大多是暂时性的,老龄时常发生骨性结合。如头骨间的缝、桡骨与尺骨连结和胫腓骨连结等。
软骨连结指两骨间借软骨相连,基本不能运动。由透明软骨连结的有蝶骨与枕骨的连结,骨干与骺的连结及骨盆联合等。老龄动物常发生骨性结合。由纤维软骨连结的有椎体间连结的椎间盘。这种连结正常情况下不发生骨化。
骨性结合指两骨间以骨组织连结,完全不能运动。大多是由软骨连结和纤维连结骨化而成。如荐椎间的融合,髂骨、坐骨及耻骨之间的结合等。
又称滑膜连结或关节(atriculatio),是指骨与骨之间借关节囊相连,其内形成关节腔,内有滑液,(减少运动时对骨的摩擦)的一种连结方式。能进行灵活运动,是骨连结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
关节的构造包括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包括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及分布于关节上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关节面(atricular surface) 关节面是骨与骨之间相对的光滑面,多为一凸一凹。
(2)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 关节软骨是覆盖在关节面上的一层软骨,多数为透明软骨,仅髋关节上是纤维软骨。关节软骨上无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其营养从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的血管渗透获得。
(3)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 关节囊是骨膜自形成关节的骨上延伸而成的结缔组织膜,附着于相邻两骨的关节面围缘。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为滑膜层,光滑,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表面有连续不断的单层扁平上皮,能分泌滑液。外层为纤维层,粗糙,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有保护作用,与周围组织相连续。
(4)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 关节腔由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起润滑作用。关节腔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运动和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当关节发炎时,滑液增多,而引起关节疼痛。
(5)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是来自于关节附近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的分支而分布于关节上。神经末梢在关节上有特殊的装置,如环层小体和关节终球。
在某些关节上为适应其功能而形成的一些特殊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及关节唇。
(1)韧带(ligaments) 连结各骨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索状结构,称为韧带。位于关节内、外侧的称为内、外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内的为囊内韧带(不在关节腔内,而是夹在关节囊纤维层与滑膜层之间,且滑膜层折转包于囊内韧带),如髋关节的圆韧带。位于骨间的称骨间韧带,如腕关节、跗关节的骨间韧带及掌跖部的悬韧带。韧带对关节有稳固作用和对关节运动有限定作用。
(2)关节盘(articular disc) 关节盘是两关节面之间的软骨板(垫),使两关节面更为吻合,全身具有关节盘的关节有胫关节、下颌关节及椎体间连接的椎间盘。
(3)关节唇(articular labrum) 关节唇是附着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扩大关节面及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如髋臼周缘的关节唇(缘软骨)。
(1)单关节和复关节。
由两块骨构成的关节为单关节,由三枚以上骨构成的关节为复关节(有关节盘的关节也属于复关节)。
(2)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在一个平面上,围绕一个轴运动的关节,称为单轴关节,只能绕横轴作伸屈运动。能绕两个轴运动的关节,称为双轴关节。即能绕横轴作伸屈运动,又能绕纵轴左右摆动。能绕几个轴作多方向运动的关节,称为多轴关节。即能绕横轴作伸屈运动,又能绕纵轴左右摆动,还能绕垂直轴进行旋转。
家畜关节的运动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1)滑动 是一个关节面在另一个关节面上轻微滑动,如椎弓间连结与股膝关节的运动就属于滑动。
(2)伸、屈运动 关节中两骨形成一定的角度,关节沿横轴运动时,使关节角度变小的为屈,使关节角度变大的为伸。
(3)内收、外展运动 关节沿纵轴运动时,骨向正中矢面运动时为内收,远离正中矢面运动时为外展。
(4)旋转运动 骨绕垂直轴运动时称为旋转运动。向前内侧旋转为旋内,向后外侧旋转为旋外,家畜仅髋关节有小范围的旋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