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豆腐的种类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的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大致可分为豆腐类、豆腐干类和油豆腐类。
豆腐类制品主要是各种豆腐,有老(北)豆腐、盐卤老豆腐、嫩(南)豆腐、小嫩豆腐、小包豆腐、冻老豆腐、干冻豆腐以及各种新型豆腐。产品含水量比较大,达85%~92%。蛋白质含量在4%~7.5%,持水性好,组织紧密,不松散,有筋骨,柔中带坚,富有弹性,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口味润滑,宜供荤素配菜、做汤、做羹或煮、炸之用。
豆腐干类制品有豆腐干、香豆腐干、蒲包豆腐干、兰花豆腐干、臭豆腐干等几个品种。产品含水量一般在75%左右,含蛋白质在18%。产品坚实有劲,有一定韧性,入口细糯而有嚼劲。香豆腐干还具有浓厚的五香味。既可配菜又能单独做菜。豆腐干可切成丝、条、片、块,炒成各种荤素菜肴。
油豆腐类的制品有油豆腐、三角油豆腐、大方油豆腐、油条子、细油条子、油划方(亦称水油豆腐)等品种。产品含水量一般在50%~80%。含蛋白质在10%~25%。由于加工时通过油炸发泡(不包括油划方),产品发松起孔,皮薄软糯,韧而有弹性,外表色泽黄亮,入口柔糯,有浓郁的豆香味和油香味。可供配菜炒煮荤素食品。塞肉末后煮食尤为美味可口。
根据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凝固剂种类不同,可将国内生产销售的豆腐分为盐卤豆腐、石膏豆腐、酸凝固豆腐。
盐卤豆腐(也称卤水豆腐)是以卤水为凝固剂,豆腐风味最佳,但保水性差,得率低,凝固操作难度大。石膏豆腐是以石膏为凝固剂,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产品得率高,凝固操作简单,但豆香味不足,常有石膏残留,伴有石膏味。酸凝固豆腐是以酸浆和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包括酸浆豆腐和葡萄糖酸内酯豆腐(简称内酯豆腐或GDL豆腐)。酸凝固豆腐口味平淡、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但强度明显不足。
由于盐卤豆腐的保水性差,所以一般都制成质地较硬的北豆腐,而酸凝固豆腐保水性好,故都属于质地较软的南豆腐。只有石膏豆腐,其保水性介于两者之间,既可制成北豆腐,又可制成南豆腐。在我国北方,盐卤豆腐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得率较低。酸浆豆腐只是在个别地区有生产,产量较小。内酯豆腐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的新型酸凝固豆腐,其凝固成型机理适合制作盒装充填豆腐。盒装内酯豆腐保质期较长,便于运输,作为豆腐的一个新品种,目前市场销售日增,但由于强度不足,不适合强烈翻动的烹炒,且缺少豆香味,还略有酸味,因此不可能取代用盐卤、石膏制作的传统豆腐。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习惯上将豆腐分为老豆腐和嫩豆腐。
又称北豆腐、硬豆腐,是指含水量80%~85%的豆腐。一般以盐卤作凝固剂,也有的以石膏或酸黄浆水作凝固剂,其特点是点浆温度较高,凝固剂作用比较急剧,豆腐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味道较香,蛋白质含量在7.4%以上。
又称南豆腐,软豆腐。一般指用石膏作凝固剂制成的含水量较多的豆腐,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一般含水量为85%~90%,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制成的盒装豆腐、袋装豆腐也属于嫩豆腐的范畴。
按照目前我国市场销售来划分,可分为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豆腐制品以及新型豆腐等几大类。
又称老豆腐,一般以盐卤(氯化镁)点制,其特点是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质含量最高,宜煎、炸、做馅等。尽管北豆腐有点苦味,但其镁、钙含量更高一些,能帮助降低血压和血管紧张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有强健骨骼和牙齿的作用。
又称嫩豆腐、软豆腐,一般以石膏(硫酸钙)点制,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味甘而鲜,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烹调宜拌、炒、烩、汆、烧及做羹等。
它以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添加海藻糖和植物胶之类物质保水。虽然质地细腻,口感水嫩,但不如传统豆腐有营养,这是因为大豆含量低和缺少钙、镁。
主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及豆腐丝、冻豆腐、什锦豆腐、油豆腐、腐乳等,此类产品在豆腐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加工,使得口味更加独特。
这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新品种,如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奶豆腐、鸡蛋豆腐等。这类豆腐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豆豆腐,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其他辅料加工而成,如高铁豆腐、水果风味豆腐、姜汁风味豆腐等;另一种是非大豆豆腐,这类豆腐不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而是以魔芋、花生、芝麻、玉米等为主要原料,如魔芋豆腐、花生豆腐、猪血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