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不积极,健康有问题
天然美味胜过人造添加剂
有人问:如果吃东西只是从营养方面考虑,得失去多少乐趣啊……正相反,吃不健康的“美食”,不过是味蕾被香精、色素、增味剂、增香剂、甜味剂之类的东西愚弄了。吃健康的食物,才能体会到食物中的天然美味。这种乐趣和幸福,是那些味蕾已经迟钝的人没法体会的。食淡能知味,心清可悟真。
营养到位要三花:花时间花精力花钱
所谓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肯为它花时间、花精力、花钱的事情。如果你不肯为购买食品、制作三餐而花时间、花精力、花钱,就说明你内心深处认为它对你不重要。按此标准来扪心自问,你真的认为饮食健康对你很重要吗?
维生素A、维生素B 2 和钙缺了30年
历次营养调查都证明,维生素A、维生素B 2 和钙供应不足,是我国食物结构中的痼疾。近30年来,这三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并未因为个人收入大幅增加而改善,反而略有下降。对此,食用奶制品、豆制品和绿叶菜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健康与美味兼得是饮食的最高境界
人的饮食,除了赋予人类健康之外,还赋予人类感官的享受和心理的满足,并且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意义。美食永远是生命中最有魅力的体验之一,如能让健康与美味兼得,把天然食物中那一点清淡、苦涩和粗糙变成一种美感和情调,那就堪称饮食的最高境界了。
保健品不是饭
靠保健品,靠维生素和矿物质片,不如靠合理的日常饮食。在日常饮食合理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保健成分可能是有益的,但吃了这些补充品之后就不好好吃三餐,就太不明智了。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健康餐盘
对照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健康饮食盘,看看自己的饮食是否有助于预防癌症和慢性病:每日牛奶限量1~2杯,果汁限量1小杯;红肉只可少量,加工的熟肉要远离;以鱼类、鸡肉、豆类、坚果作为蛋白质来源;主食选全谷,水果宜五彩,新鲜蔬菜多多益善,但土豆不能算在其中。
让身体舒服的食物才是好食物
一种食物是否适合自己,其实很容易判断,无须听外面的传言,身体会告诉你它是否满意这种食物,只要细心倾听它的感觉就可以了。吃之前,你或许会被各种“色香味”的包装所诱惑欺骗;而吃之后,是让身体更加舒服有活力,还是让身体疲乏不适,却骗不了你!
想吃什么就缺什么?未必
很多人都认为,爱吃什么就是需要什么。他们只是受到了感官刺激而想要去吃某种食物。其实,只有吃后消化顺畅、全身觉得舒服愉快的食物,才是合适的食物。反之,吃后胃里别扭,或身上不舒服,乃至有疲惫、沮丧的感觉,那一定是食物不适合你的身体,无论价格多昂贵,传说有多健康,都最好少吃。
天然原味真美食
品味食物靠的是心态。从内心接受和喜爱天然食物,细细体会它的本来风味,无需大量油、盐、增鲜剂,就会感觉到清爽自然的美味。真正的美食家,都是味觉极其敏锐的人。如果必须靠大油、大盐,大量的糖、辣椒、味精、香精调味才觉得食物好吃,那是味觉的失灵,人生的悲哀。
像修行一样享受食物的本质
没有享受过天然的味道,就不知道那种沉溺于调味料和香精的饮食生活有多么乏味。没有体验过天然味道的人,甚至还在嘲笑我们,以为我们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而我们只是微笑,因为只有开悟之后,才知道那种幸福、丰富而轻盈的感觉。
吃好一茶一饭就是当下的幸福
豪车、别墅我这辈子买不起,但好醋、好酱油我买得起,贵点的水果、蔬菜、有机粮食我买得起,而且可以吃一辈子。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限制在穷人的心态里,却忘记了提高食物质量是我们眼前就能够达到的幸福,而且是真正有益身心的幸福。
吃得对,益社会;吃得好,做环保
少浪费食物,吃营养均衡的食品,就可以少杀生,少投放农药,减轻资源环境负担。按营养学会的建议,健康成人每天吃一两肉即可,菜却要吃一斤,有几个人能做到?看看餐馆里每天扔掉多少饭菜?看看多少多余的脂肪长在身上变成肥肉?健康饮食就是向善,就是环保!
最高级的舌头用来赞美自然馈赠
最高级的舌头,用来赞美自然馈赠之慷慨,用来赞美种养食材烹制食物的辛劳和智巧,用来品味天然食物那些丰富而清新的本味,那是迷恋浓酒厚味重盐高糖的人所无法体会的美味。
最是清淡滋味长
只要说哪些食品不健康,要少吃,就有人说:难道要我吃糠咽菜?没有美食活着有什么意思?事实正相反。平日清淡一点,味蕾会变得敏感,偶尔吃点鲜美浓味,更能体会到美食的快乐。正如生活中,如果每天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未必能感觉到幸福;而长久的期待终于得到满足,才会感到极大的快乐,饮食也是一样。
清淡饮食,让身体更享福
自己在家做清淡的蔬菜杂粮,做少盐少油的蒸煮炖菜,是让身体享福的最好方式。天天下馆子,吃拆袋即食的高度加工食品,才是虐待身体。味道太重的食品,往往不是优质材料做的,营养价值也比较低。真正的美食家是不会天天吃这些东西的。
怎么吃要因人而异
真理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或者说,去掉前提的“真理”等于谎言。对于健康知识来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任何一种好的食品、好的吃法,如果吃的人不合适、数量不合适、搭配不合适,都可能适得其反。
现代饮食的智慧,断舍离
过去,人们寻找食物果腹,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如何在食物过剩的环境中保持合理营养,远离肥胖和慢性病。前者只需要运用本能,后者则需要运用理性和智慧。
“幸福的秘诀是保持适度的贫困”
尼采的这句话用到健康饮食上绝对有道理,我们在富裕之后也要经常自省。每天鲍翅海鲜满桌,不仅无益健康,反而适得其反。
你在为身体而吃还是为满足而吃
食物的根本意义在于供应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如果放任营养价值低的食物进入胃中,就会挤占其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的位置。这样,虽然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身体却得不到它所需要的成分,就好比车子加不到合适的油,得不到更新所需的零件。长此以往,生命质量可想而知……
生命必需的奢侈品:食物
20世纪80年代,人们还很穷。很多女孩买最新潮的时装,三餐却只吃馒头和咸菜。现在人们会攀比手机和提包,却不比三餐的内容。把什么都放在饮食质量前面,却不知食物是生命所必需,外在包装则可有可无。归根到底有两个原因:缺乏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缺乏自信、太在意他人的眼光。
健康是最好的投资
投资健康零风险
房子不可靠,黄金不可靠,股票风险大,收藏风险大……这年头应当投资什么呢?说来说去,只有一种投入没有风险,随时可以开始,而且长期回报巨大—那就是投资自己的健康。与其对着经济数据痛苦迷茫,不如花一点时间去运动健身,花一点时间购买天然食品,做营养平衡的三餐。
最好的食物是天然,最好的心境是感恩
从今天开始,改变以往的浮躁和漫不经心,真心怜惜自己的身体,给它起码的呵护吧!吃清淡的天然食物,加上安宁的心境、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最简单方法。消除不健康的生活因素,常怀宽容和感恩的心情,岁月就不会带来病痛,只会让我们的智慧和幸福与时俱增。
生活质量就像穿鞋子,只能自己体会
有的人以为死拼狠抢甚至不择手段就能拥有成功,却未必得到真正的人生幸福。生活质量就像穿在脚上的鞋子,是否幸福满足,是否温暖安宁,只有自己知道。
用命换钱是亏损
金钱很难买来健康,用健康来换金钱的人其实一直都在亏损。如果放任各种恶习对健康的损害,放弃让身体变得更好的努力,你早晚会失去一切。
健康生活是修养也是责任
健康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肆意毁坏自己的身体,对父母是不孝,对孩子是不慈,对爱人是不义,对社会是不负责。让深爱我们的父母和伴侣痛心、流泪,让依赖我们的孩子担心、不安,我们于心何忍?
好身体来自好习惯
年轻时会想:健康生活只为长寿,但未来祸福无法预料,不如及时行乐。年老时却会想:过去生活太任性,如今一身疾病纠缠,悔之不及。如果从小养成好习惯,随性快乐和健康生活便毫不冲突,否则只能终身纠结,试图取其平衡。而从小培养健康生活的观念和习惯,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将为此受益终身。
学会理性对待食品价格
借涨价改善饮食结构
食品涨价了怎么办?或许正是改善饮食结构的一个好机会。仔细审查一下自己的购物单,把那些既昂贵、营养价值又低的加工食品统统划掉,专门购买那些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物吧。休闲食品每公斤可高达40~160元,而最昂贵的蔬菜、粮食和鲜奶都不超过20元1公斤。
不迷信天价食物
食品的价钱与健康质量并不存在线性关系。优质的食物肯定会比平均价格高一些,但品质高10%,价钱没准就升高100%。120元1斤的大米的营养价值真的等于2.4元1斤大米的50倍吗?
少下饭馆多做饭,营养健康最划算
对于职业人士,几乎没人因为购买基本食材而入不敷出。经济数据表明,城市居民购买基本食材的支出多年来增长很少,食品支出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在外就餐费用的增加上。少下两次馆子,把零食换成水果,白米换成粗粮,买好点的调味品,合算。
清理你的购物单——健康又省钱
所谓健康省钱的原则,就是把所有对身体没好处的食物从购物单上清掉,如甜饮、点心、饼干、薯片、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把昂贵且多吃不利健康的食物减量,如红肉、海鲜;再大力减少外食、外买,少请客、少喝酒;而蔬菜、水果、杂粮、豆制品,以及每天1两肉、1个蛋、1杯奶、1把坚果的费用要保证,而且要吃优质品。
从吃上省钱不明智
有人说,人们总是挑便宜的食品买,是因为房子太贵了,省吃俭用攒房款,没钱买优质食品。但是,就算半辈子只拿白菜帮子当菜吃,省下的钱能买几平方米的房呢?身体垮掉了,治病更花钱。既然如此,何不对自己好一点,买至少是平均质量以上的食品呢?
价钱减半营养增倍8秘诀
1.把一半肉/鱼换成豆腐或豆腐干。2.在炖煮肉类时加一半的蔬菜或蘑菇。3.把所有饮料换成白开水或茶水。4.把所有零食换成水果。5.把饿时常备的饼干和巧克力换成酸奶和坚果。6.不油炸,少爆炒,多用炖、煮、蒸的方法做菜。7.把外买比萨饼、汉堡等换成鸡蛋青菜挂面。8.请客时不喝酒。
会买才是真节约
我发现很多朋友比较食物价格的基准有问题。正确的比较价格的方法大致有三个。方法一:按重量算。薯片1盒几十克,苹果1斤500克,都是六七块钱,谁更贵?方法二:按营养算。100克酸奶含钙和维生素多少,100克饼干中有多少?方法三:按保健性能算。零食、薯片和水果、酸奶、坚果,哪些帮人苗条光洁,哪些促人发胖又长痘?
贪便宜者不安全
对食品而言,买便宜货不会占到便宜。千万别忘记,买的没有卖的精,没人赔本卖。最近10年,人工费涨了多少?地价涨了多少?水电、煤气、汽油的价格涨了多少?食品原材料的价格涨了多少?优质食品能永远是10年前那么便宜的价格吗?
买优质食品其实更节约
我觉得与其买低档货再随便浪费,不如买比较优质、比较贵的食品。节约点,少浪费点,还相对比较有利于环境,也有利于健康。
健康从购物车开始
我平日买的就是超市普通的蔬菜、普通的水果、普通的鱼肉,买的是看着最新鲜的产品。和普通购物者的区别是,我从来不买饼干、甜点、饮料、小零食等。酱油、醋等调味品,要买相对比较贵的产品(贵几块钱而已,不是天价),油用纯的花生油、茶油、橄榄油、香油、坚果油等,不买调和油、大豆油。
节约和勤勉是人类的两个名医
一项调查发现,家庭中食物浪费比例高达30%。有过期的,腐败的,发霉的,变味的,不好吃的,吃不完的,或者仅仅因为心情不爽而扔掉的。吃馒头扔掉皮,老点的菜叶全扔掉,剩米饭倒掉,似乎都已司空见惯。多浪费,就要相应多生产。化肥、农药、农膜、水电、石油的消耗和污染,又要增加多少?
不要被商家“大份经济装”诱惑
如果家里人口少,不要被商场的“大份经济装”所诱惑。大桶油、大包米买回家,不仅占地方,而且短期内吃不完会变成鸡肋。不是长霉变质,就是氧化劣变,至少是用新鲜食物的价格买不新鲜的食物。无论当初觉得多便宜,质量下降之后,甚至扔掉一部分之后,价格就会比小包装的更贵!
粗茶淡饭少食惜福
发达国家尚能珍惜食物,还把扔掉的厨余垃圾做成有机肥;我国一些地方还没有脱离贫困,又没有垃圾分类的机制,怎么就能那么浪费食物不心疼,然后眼睁睁看着它们变成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呢?适量购买,及时吃完,少扔一点,就是少污染一点。
吃素也要做到营养合理
吃素不合理也发胖
是否素食是个人选择。只不过,选择了就要尽量做到营养平衡。吃素不合理,人照样发胖。比如在印度,素食胖子、素食心脏病人甚多,因为植物油和白糖都是“素食”食材,素食者也有可能吃甜点和油炸食品。也有人长期吃素之后,出现贫血、缺锌、身体发凉、体能下降等病症。荤食、素食没有绝对好坏之分,都要吃得营养合理。
素食中也有垃圾食品
很多不健康食品并非荤食。白糖、薯片、膨化食品、方便面、油条、果汁饮料、果脯蜜饯、人造奶油,都可以称为“素食”。但它们照样不利于健康,所以很多素食者照样发胖,照样可能出现高血糖、高胆固醇。只有远离高油、高糖食品,吃大量蔬菜、水果、坚果、豆类,才是有利于预防慢性病的素食。
素食的利弊
素食者有两种,吃鸡蛋牛奶的蛋奶素食者,以及完全不吃动物来源食物的纯素食者。国外研究发现,总体上看,素食者患高血压病、心脏病的风险较低。特别是纯素食者,平均体重和平均血压较低,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均较小,患肠癌、前列腺癌的危险较低,但贫血、缺锌的危险较大。
纯素食更要精心选食物
完全不吃鱼、肉、蛋、奶,真的会让健康状况变得更好吗?这可不一定。素食者要获得健康的前提,是必须获得充足的营养素。纯素食要达到营养平衡,需要相当精心的安排。一些减肥女性只是简单地用蔬菜、水果替代鱼、肉、蛋、奶,结果就会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头发干枯、身体发凉、月经不调。素食者不注意营养品质,照样会吃进去很多油脂、糖、盐等,比如酥皮点心、油炸素食品,这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每天吃肉不超5~7块
适量吃肉有助于预防贫血,但肉食过多会增加患癌症和慢性病的风险。轻体力活动者平均每天吃肉应不超过75克(约红烧牛肉5~7块)。吃脂肪含量少的肉,吃品质高的肉,少吃粉红色的加工熟肉,烹调时少放点油,多配些蔬菜,就可以尽情享受肉食美味而无碍健康。
蔬食为主荤食为辅
我并不提倡吃纯素,但是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的饮食还是值得提倡的,无论从安全角度、营养角度,还是从资源环境角度来说,大量荤食对健康有害。
纯素要补钙
国外研究发现,纯素食者的骨密度略低于蛋奶素食者和其他杂食者。原因是他们的钙、维生素D、蛋白质的摄入量较低。所以吃纯素的朋友应当服用钙片、鱼肝油来作为弥补,并多做室外运动,接触阳光。吃蛋奶素食对骨密度没有不良影响。
纯素可补复合维生素
纯素食者需要补充复合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 12 。维生素C也需要加量,以便促进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还要多吃发酵食品,提高营养素食吸收利用率。
素食有助于控制血压
纯素食者和其他饮食习惯的人相比,平均血压和平均体重比较低。这提示我们,如果饮食以素食占绝对优势,则身体偏瘦,人们即便没有刻意控盐,也能保持正常的血压。而对于普遍吃较多荤食、身体偏胖、运动不足的人,则需要严格控盐。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平衡
常吃无益食物等于慢性服毒
对于食物来说,“无益处”就等于有慢性毒害。我们的食欲,是为了获得对身体有益的食物。我们的胃肠,是用来接受维护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如果长年累月吃“无益”之食,食物成分和身体所需不符,就好比给汽车加不合格的油品,长期后果就是让身体功能发生障碍,提前报废。这与慢性中毒有何区别?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
我们吃食物,是为了其中的好处。一种食物如果没有好处,就等于有坏处。因为它占据了你的胃口,减少了从其他食物当中获得更多好处的机会。人的胃容量是有限的,只有用最优质最适宜的食物来填充,才对得起自己。
选食物不能凭感觉
很多人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却不肯相信营养专家给的数据。这说明,人们只知道饮料和甜食的美味,根本不知道它的内容!一定要明确两点:1.购买食品时,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说明非常重要。2.即便食品安全方面合格,也绝不意味着它能给人带来健康!
更多地关注营养平衡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精力用在关注某种食品是什么牌子、广告多少、是否进口上面;而是用在身体是否需要、对健康是否有益上面。看牌子不如看成分。
补充营养品要以健康饮食为基础
要让所有营养素达到参考摄入量标准,颇不容易,绝大多数人确实很难做到饮食营养天天满分。不过,注意饮食和不注意饮食的效果,天差地别。所以,还是努力吧。与其想偷懒走捷径,用营养补充品来替代健康饮食,不如在尽量健康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加点营养补充品。
食物多样化是营养平衡的基础
别让种种传说中的饮食禁忌妨碍了你的食物多样化。多样不可怕,单调才可怕。食物的多样化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基础,也是避免单一食物污染累积的可靠办法。一种食物是否有利于消化,食用后身体会给你反映,按它的感觉来取舍即可。
减脂肪增活力要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
营养价值低的食物不仅不能减肥,反而可能促进发胖。因为它们让身体得不到满足,食欲更旺,甚至造成代谢失调。想控制体重,就要讲究营养,在有限的食量里,优先吃那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保证每天的营养平衡,四十多种营养素一种都不能少。这样才能减脂肪、增活力。
别再被饮食禁忌忽悠了
真假资讯分辨有道
有关营养健康的资讯陷阱多,监督难,辟谣难,我们该相信什么?在相信一个有关营养健康的说法之前,先要问几个问题:谁说的?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有人为它负责吗?符合常识和常理吗?是否特别吸引眼球?逻辑推理站得住脚吗?谁会从这个说法中受益?有无商业利益在其中?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就不会被不科学的说法所迷惑了。
饮食禁忌的怪圈
奇怪,凡是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如豆浆、牛奶、鸡蛋、蔬菜、水果,都有很多的禁忌之说,让人们吃的时候心理负担很大,必须小心翼翼。而那些营养价值甚低的食品,比如可乐、饼干、点心、糖果、蜜饯、膨化小食品之类,从来没有人提过一条禁忌,好像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可以喝。
不要被食物相克的说法所误导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什么和什么不能一起吃的问题。这类说法几年前喧嚣一时,经中西医专家和营养专家联手大力批驳,已日渐式微,没想到最近又呈沉渣泛起之势。这里再次强调,避免“相克”根本不是健康生活的主要方向,大家千万不要被误导!
食物相克太忽悠
食物相克之说,绝大多数是以偏概全,或者夸大其词,或者生拉硬扯。最可笑的是,很多还假以科学之名。了解自己适合吃什么,不适合吃什么,的确很重要。但一味笃信食物相克,吃东西时疑神疑鬼,肯定不会带来改善健康的效果。
饮食禁忌不科学
应当说,吃不合体质的食物,或者营养搭配不合理,或者食用量不合适,才是损害健康的做法。因为各人体质不同,所以在饮食上也有很大差异。那种绝对、统一的禁忌说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它会误导人们偏离健康饮食的大方向。
食物相克大多没有充分证据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真理”—食物相克之说就是这样。有的没有充分证据,只是古人的误传,有些则完全是近年来编出来的谣言,只因为吸引眼球,在网上被传播得多了,也就被某些人奉为真理了。2007年就有学者大力批判过,最近又有回潮,我们还要接着批!
真理扑不灭,谣言只能热闹一时
说吃早餐好,哪怕是成千上万的专家都支持,却没有人在意,因为重复听过一万遍了。说吃早餐不好,哪怕只是一个人,大家就会争相转载,因为稀罕啊!但是别忘记,真理是颠扑不破的,所以它会成为老生常谈。谣言是热闹一时的,但它没有可靠证据,最终会被事实抛弃。
熟鸡蛋可以和熟豆浆一起吃
有关食物禁忌的问题,问得最多的就是豆浆和鸡蛋能否一起吃。我回答几十次了,再重复一次,熟鸡蛋和熟豆浆一起吃是完全无害的。早上吃一个鸡蛋加一碗豆浆,蛋白质也不会过量。科学的说法是“豆浆不能冲鸡蛋”,是指在豆浆和鸡蛋加热都不够的情况下不能吃。传久了就走样了。
鸡蛋、牛奶、豆浆可随意搭配
鸡蛋+牛奶、牛奶+豆浆、鸡蛋+豆浆混合制成的食品有很多,如鸡蛋牛奶布丁、牛奶豆浆蛋白饮料、豆浆蛋羹、豆腐炒蛋等,国内外很多人吃了很多年,都没有不良反应,也无碍营养吸收。
火腿和酸奶同吃致癌是谣言
有一种说法:火腿和酸奶不能同吃。此禁忌的理由是:火腿制作时添加亚硝酸盐,酸奶里有乳酸和氨基酸,两者结合,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但此说法不准确。火腿本身就有氨基酸及其分解产物;而胃里就是酸性环境,不用酸奶帮忙,也一样可能产生亚硝胺。吃火腿,关键要注意其中的亚硝酸盐是否超标,食量是否过多。
菠菜和豆腐一起吃很安全
医学专家和营养专家已经多次辟谣,菠菜和豆腐一起吃很安全,只需把菠菜焯一下即可。吃菠菜的时候一起吃豆腐,从理论上说,甚至有利于减少肾结石风险。
奶和茶一起喝不会患结石
有人说,奶和茶一起喝会患结石,如果奶和茶一起喝就要患结石症,那恐怕大部分蒙古人、欧洲人都有结石了。钙与鞣酸在茶碗里结合后,不会被人体吸收。不吸收的东西就不能入血,不能进入内脏,又怎么可能导致结石呢?这种说法和“菠菜与豆腐一起吃导致结石”一样,都是基本概念错误。
羊肉和西瓜一起吃不会伤元气
20年前,我在一本日本营养科普书上看到,日本人原来也在意食物禁忌,比如羊肉和西瓜不能一起吃,容易伤元气、拉肚子。专家说,那是因为过去日本人营养不良、体质弱、胃肠功能差。后来国民体质提高了,就不在意这些禁忌了。
既然吃了,就坦然地吃
天天在饭桌上用曾经发生甚至莫须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让自己郁闷,或者用食物相克的谣言来吓唬自己,消化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既然吃了,就坦然地吃,否则就别吃,何必疑神疑鬼?
加工食品离健康有点远
有些加工食品,会带来疾病隐患
有些加工食品,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微乎其微,带来疾病隐患的成分却很多,仅仅用香精、增味剂、糖、脂肪之类来吸引味蕾,这类食品即便倒找钱都不值得买……吃这些东西不是对自己好,是害自己。远离它们,我们的生命质量会更高,舌头的感觉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买加工食品一定要看懂标签和营养成分表
买加工食品要看懂标签和营养成分表,就像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一样,必须自己看说明书学习,企业和政府都不可能手把手教你。时代发展了,对消费者要求也会随着提高。与时俱进吧,看不懂这些的人,在现代加工食品社会中,就会变成“食盲”。
速溶食品的真相
一冲即食的芝麻糊、豆浆精之类有营养吗?这些产品几乎不含纯品,因为纯品无法速溶,必须加入大量糊精、植脂末、糖和乳化剂才能让它们快速溶于水中,加香精、糖和甜味剂才能保持香甜口味。要不要买这个方便,消费者去选择吧。
真空包装食品一膨胀就变质
端午节前,朋友送给我一些真空包装的粽子和烤鸭,虽然还在保质期内,但塑料包装袋却胀得像气球。我很遗憾地想:要么就彻底灭菌,做成软罐头,要么就加点防腐剂,不要以为简单煮煮,加个真空包装就能安全几个月了……各位一定要注意,食品包装膨胀起来,除充氮包装之外,通常是微生物过度繁殖造成的,不要吃。
怎样找到最纯正的全麦馒头?
1.配料中没有“小麦粉”三个字,只有“全麦粉”;2.质地比较硬,不松软;3.颜色不均匀地发暗,各种麻麻点点特别密集;4.麦香味很浓,越嚼越香,烤脆后特别香。这样,即便不是100%的全麦馒头,至少全麦粉比例也高到值得吃的程度。吃惯了这个,就吃不下精白粉制作的馒头了。
垃圾食品要远离
食品美味公式=不健康食品公式
食品美味公式:糖+油脂+酥/脆/软的口感。符合这个公式的食物必然诱惑力无穷,令人“爱不释口”。比如蛋糕、蛋挞、曲奇、派、糖霜油条。但这也是个不健康食品公式—这类食品营养素含量低,不容易让人产生饱腹感。
离土地越近越健康
如今营养价值高而价廉物美的食品经常让生产者赔本,而营养价值低如垃圾食品却很少亏本。按食品销售的规律,加工程度越高,越有利可图;距离土地越近,赔本可能越大。人们总是苛求新鲜天然食品,而对充满了油、糖和香精的加工食品极度宽容。
百无禁忌用错了地方
现在老百姓吃顿饭是挺难的。吃新鲜天然食物之前,很多人都要反复做心理斗争:这个时间吃合适吗?生吃还是熟吃好?冷吃还是热吃好?先吃还是后吃好?和其他食物一起吃不相克吗……然后还要考虑,掺假了吗?有农药残留吗?有添加剂吗?不过,吃零食、吃甜点、喝可乐的时候,基本上百无禁忌!
练就健康好口感
养成不吃垃圾食品的好习惯后,偶尔吃一块市售点心,或者零食,觉得不是香精刺鼻,就是甜腻难忍,一点好感觉都没有,再不想吃第二口。真正好原料制成的食品,如朋友做的奶油面包、奶酪小蛋糕,还是觉得好吃。身体能辨别食物的优劣之后,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真正美食家连鱼的养殖方法是否不同、菜的种植方法是否不同,都能吃出差别。这样的人多了,假冒伪劣食品才不可能大行其道。
“健康食品”配料表中也掺假
给“健康食品”掺点不健康配料,看起来不像添加剂那么令人痛恨,其实后果甚至更严重。比如说全麦馒头和全麦面包造假,往里面加白面粉和氢化油等,对有某些慢性病、需要控制饮食的人来讲,效果和服用慢性毒药差不多。
好口感大都有三高:高精,高糖,高油
自己做了面包就知道,柔软的口感和好吃的味道,都是用精粉、高糖、高油制作出来的。健康食品的口感都是朴素而粗糙的。贪图味觉的一时享受还是长久的健康享受,各人自己选。其实吃习惯了,也会从朴实的味道中品出纯正。
别给孩子吃薯片
虽然人们很少认为薯片属于“不安全食品”,其实它比人们平日担忧的水果蔬菜、馒头牛奶要糟糕很多。薯片中不仅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一种疑似致癌物),而且脂肪含量高达40%以上。吃100克薯片,能量相当于吃2200克菠菜。问题是,100克薯片会带来40多克脂肪,而2000多克菠菜带来的却是大量的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
吃薯片不减压
朋友说,薯片是减压食品,能带来快乐,而菠菜不能。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薯片和甜食几乎不含有抗抑郁、抗压力的重要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B 1 、维生素B 6 、钙和镁。长期食用,反而会降低人体抗压能力。相比之下,吃蒸土豆或以粗粮、豆类做主食,配上焯拌菠菜,却能提供这些营养素,让情绪趋于平和。
喝可乐伤害骨骼和牙齿
即便不加任何防腐剂、不含糖,可乐也不是好东西,因为它不含任何维生素和保健成分。涩涩的酸味来自磷酸,它能除锈去垢,也会妨碍钙、铁、锌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对骨骼和牙齿有害。普通可乐中含10%的糖,喝1.25升的可乐相当于吃一碗半米饭的热量。这样有害无益的食品,倒找钱也不买才明智!
可乐含有致癌物质
“可乐没有营养,但是安全性好。”很多人有这种错误观念。最近有报道在零度可乐原液中检出3种防腐剂,这也让人们又一次认识到它的“化学饮料”之本质。可乐中含的咖啡因不适合儿童饮用,还有大量的焦糖色素(可乐为什么是黑色的,你想过吗),焦糖色素中含有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两种致癌物。
甜味饮料可致肾结石
夏天是肾结石和尿道结石的高发季节,男性尤其要注意少喝饮料!医生朋友常谈起,不少患肾结石的青年人,都有用饮料代水痛饮的习惯。大多数甜味饮料含磷酸盐,有促进钙排泄的作用,使经过肾脏的钙增加。同时,喝饮料也能促进内生草酸含量增加。所以,饮料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不可忽视。
吃肉松远不如直接吃肉
1.肉松含热量很高,多吃会发胖。2.肉松很咸,多吃会使钠过量。3.肉松经长时间炒制,维生素损失严重。4.肉松通常不是用最优质的肉做原料。5.肉松有两种,松绵型脂肪少、蛋白质高;香酥型脂肪和糖的含量很高,蛋白质没有想象中的多。从营养角度看,吃肉松远不如直接吃肉。
苏打饼干油汪汪
市售的苏打饼干大多是油脂含量和饱和脂肪含量相当高、营养价值较低的食品。除了某些胃病患者吃了比较舒服,大部分人并不适合经常用它来作为“可放心食用的垫饥食品”,用它代餐就更不明智了。
传统油条不健康
油条中的氯化钠、碳酸氢钠会使人易患高血压病,明矾所含的铝元素可引发老年性痴呆。这些都是自古以来做油条必用的原料。这些所谓的“传统工艺”绝不等于健康。
奶酪蛋糕,半年吃一块就够了
我每年有两次想吃奶酪蛋糕。第一口特幸福,感觉是人间美味;第二口觉得还行,但不那么急迫了;第三口就觉得不过如此嘛……然后就有点腻了,勉强吃完,以后半年不再有念想。对巧克力也差不多。为什么很多人对某种食物会乐此不疲,永远吃不腻?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推荐博文
某作家出差新疆,打听著名长寿之乡和田地区人民的长寿之道。一个100多岁的当地老人说:“早上一个馕,中午一个馕,晚上不吃馕。”只吃玉米面的馕?晚上为什么不吃?是因为“没有”。老人说:也想吃牛羊肉,可没有。另一位95岁老人,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病,只是近几年偶尔患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答案有点让人大跌眼镜。和田地区处于沙漠边缘,蔬菜种类不多,日常饮食是馕,配上糖分很高的瓜果和果干(葡萄干、杏干、桑葚、无花果之类),肉类应该只是偶尔为之。当地人的生活,怎么都感觉不那么“健康”:没有绿叶菜,没有蘑菇,更没有鱼。提到的肉都是红肉,而大量吃的瓜果都是哈密瓜、葡萄这些糖分高的食品……
“不理解啊不理解……这样的饮食难道不是该被批判的吗?怎么还会长寿呢?”她问。
我说:“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比我们健康多了。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恐怕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这些老人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他们绝不会熬夜上网,不会加班赶工作。仅此一项,已经让他们身体组织的修复功能保持正常状态,从而极大地消除了癌症危险。
这些老人住在阳光照射极为充足、紫外线强烈的地方,一辈子没有接触过防晒霜。他们没有听说过皮肤癌为何物,却能够保证体内含有非常高的维生素D。最新研究有力地证实,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系统功能和抗感染能力,特别是患癌症风险有着极大的关联。都市人本来就少见阳光,出门还要用防晒措施,很多人都处于维生素D缺乏状态,免疫系统功能薄弱,癌症风险随之上升。
这些老人一辈子辛勤劳作,没有一天做“沙发土豆”。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强化骨骼肌肉的效果,比任何补品都要强。他们以素食为主,钾含量丰富,蛋白质不过量,所以钙排出量较少,再加上有充足的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所以你不会看到他们有骨质疏松的迹象。因为有足够的运动,他们即使吃高糖分的水果,血糖也不会过度升高,身体也不会发胖。
这些老人天天呼吸的是极为新鲜、氧气充足的空气,没有汽车的尾气污染,没有装修污染。他们的环境中没有那么多电磁污染,也没有工业废气——这是我们只能梦想的环境质量。
这些老人心态平和,精神压力很小。他们不会像我们那样每天为加班赶活儿而紧张,为挤公交、挤地铁、上班打卡怕迟到而焦虑,为自己的名利比不上别人而沮丧痛苦。研究证明,坏情绪比较差的饮食质量更能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癌症的发生。
这些老人得不到大量的蔬菜,但通过吃瓜果可以得到足够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和钾元素,在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不吃菜的损失。桑葚、无花果都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水果。哈密瓜和西瓜中的钾非常丰富,葡萄干里面还有较多的铁。这些水果都是新鲜天然产品,没有加糖,没有脂肪,没有香精,而且没有经过长途运输,比我们所吃到的水果和水果产品更为健康优质。
这些老人吃不到高度加工食品,所有的食物都是天然状态。因为经济限制,他们吃不起过多的肉,用不起过多的油脂,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从来不过量。食品中各种污染物质很少,再加上足够的运动,患慢性病和癌症的风险自然很低。他们用来做馍馍和馕的面粉属于粗粮,经过发酵,便于被人体吸收,而维生素含量也在发酵之后升高,并且没有加入过多的氧化剂,所以营养质量比白面馒头好。
这些老人通常不吸烟,饮酒很少,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健康生活是一个综合的生活方式,由很多方面构成。我们往往过度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却忽略了运动、阳光、睡眠、空气、压力、心情等其他重要因素。这些正是长寿老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大家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到底哪一项做得不够好呢?饮食不够好,就调整饮食;运动太少,就增加运动;睡眠不好或者睡得太晚,就改改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只要你把健康生活当中的那块“短板”有效延长,你的健康就会切实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