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我国蜂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养蜂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国际贸易对象之一的蜂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其质量的优劣,产品中高科技含量的多少也将在蜂产品贸易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蜂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目前主要是以初产品、半成品及少量产品出口,出口产品的总体科技含量还不高。中国入世以后,虽然WTO各成员国相继放宽了对中国农产品的关税、配额限制,但农产品出口量并未大幅度增加,相反有些品种的农产品出现了锐减。在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逐渐消失的同时,名目繁多的环保卫生要求构成的技术堡垒又出现了。这种堡垒更加隐藏,更难应付,有人称之为“绿色堡垒”。2002年3月,在这些“绿色堡垒”的狙击下,中国蜂蜜损失惨重,据来自天津海港海关消息,自2002年2月中下旬开始,美国食品标准局在市场抽样检测中查到我国蜂蜜中氯毒素超标,建议商店停售产自中国的蜂蜜。这是继2002年1月31日,欧盟委员会有关机构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后通过的又一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的决议。2002年2月底,欧盟通知其各成员国,对所有工厂、仓库以及包装上市的中国蜂蜜予以加强检查,不合格予以查封、退货或销毁。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蜂蜜主要进口国都纷纷加强了对我国蜂蜜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从2002年3月开始,中国蜂蜜的出口遭到重创,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欧美各国纷纷制订更加严格的、卫生新标准。以欧盟为例,对于茶叶制品,欧盟宣布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针对蜂蜜,欧盟提出,蜂蜜中的氯霉素不能超过0.1μg/kg,也就是说10万吨蜂蜜不能含有1g氯霉素含量。正是这项新的规定,使蜂蜜行业也成为中国入世伊始损失最为惨重的行业之一。造成这一局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近年来蜂产品质量的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

1.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相关的法律标准

在我国已加入WTO的情况下,标准工作的滞后已严重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为:标准化是实施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我国加入WTO,如果蜂产品不符合国际标准,必将给出口创汇带来阻力。并且,我国蜂产品的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对蜂产品检测,存在着检测水平差、数据不准确、国家投入经费少、仪器设备落后等问题,加入WTO后,要与国际接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2.在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上缺乏健全的监控体系

中国的养蜂业存在着生产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等特点。因此,养蜂业要尽快形成规模化(图1-12、图1-13)、标准化生产,在生产方式、卫生质量等方面与国家接轨。在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环节上建立全检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

图1-12 国外的大型蜂场(a)

图1-13 国外的大型蜂场(b)

针对上述问题,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就我国养蜂业及无公害蜂产品加工技术而言,其主要措施和对策为:

① 从推进蜂产品加工业发展出发,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和建立优质蜂产品加工体系。

② 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蜂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的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检测体系,提高蜂产品原料生产的优质化程度。

③ 因地制宜发挥地理、区域、生态优势,建立绿色生态型蜂产品生产基地。

④ 加快蜂产品加工贮运技术的研究与设备开发进程,提高蜂产品加工业、贮藏、运输、贸易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⑤ 按照蜂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商标化、名牌化模式,建立优质蜂产品生产基地。

⑥ 依托蜂产品加工、贸易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模式,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蜂农”的生产体系。

⑦ 扶持和培养一批蜂产品加工型研究机构与专业人员,提高蜂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开发的技术力与人力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蜂产品加工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有所作为,增加蜂农收入,必须在提高质量、增加技术含量上下工夫。也就是说提高蜂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装备水平及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蜂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中国由蜂产品生产型大国向蜂产品生产加工、出口贸易型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我们深信,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广大养蜂工作者和养蜂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养蜂业及无公害蜂产品加工业一定会迎头赶上,尽早与国际接轨。 jDiDRKTu8tlecJ0u9my7DVYbaKlw+OUUp2WzNKNrk55pToOTSwPZ56+zddkj4j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