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观察,商量这个词,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使用率并不高,生活中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家长是高高在上的,有学识、有经验和智慧,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自然会有想支配孩子的想法,恨不能把自己脑子里所有的东西都传到孩子脑子里。于是,当孩子和你意见相左时,你就会说类似的话:
“说不行就不行,没有为什么。”
“不知道玩手机会坏眼睛吗?还玩手机!”
“照我说的做就行。”
“作业没写完不能看电视。”
“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
“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儿。”
“听我的没错,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难道我还会害你吗?”
……
也许你会说,我小时候就是这样长大的。可是,你真的喜欢听到这样的话吗?长大以后,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说话是否合适?
现在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你听到类似“不准”“不行”的话时,你是否会感到压抑和恼火?无数事实证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命令孩子的时候,不但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小的时候,会唯你马首是瞻,不敢越雷池半步。可是,渐渐地,孩子会将这一道道命令当成耳旁风。
尤其等孩子上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个性也都在发展。这个时期的孩子,你越是禁止他(她)做什么,他(她)偏要去做。比如,你害怕孩子早恋,你可能会说:“不许早恋!”结果呢?适得其反。在这方面,我的一个朋友就做得很好。
她的儿子上初二时,喜欢上了班里一个女生,儿子想向女孩表白,又担心被拒绝,天天魂不守舍,没有心思学习,平时随堂测验考得一塌糊涂。细心的朋友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她并没有对儿子横加指责,命令他不许谈恋爱。
相反,她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说儿子有喜欢的女孩,说明他长大了。可是,他现在年龄还小,正是学习的好时机,如果你以后学习不好,能力一般,凭什么让女孩喜欢你呢?所以,现在可以先把这份感情保存在心里,好好学知识,争取将来有好的发展,到时候再向女孩表白,这才是一个长大男孩正确和成熟的做法,也才能给喜欢的女孩带来真正的幸福。
结果可想而知,只是改变了一下沟通方式,不要命令,而是商量,朋友很轻松地处理了儿子的早恋问题。而我同样将其奉为与源源相处的金科玉律,在源源面前,我从来不端着家长的架子。
比如,他看中一个玩具,我觉得买这个玩具没必要,就会和他商量可不可以不买,然后跟他说明理由,或者说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或者说前几天刚买的玩具,不能每天都买玩具,如果你特别想要,妈妈等你过生日的时候买给你。于是,虽然被拒绝了,源源也不会像有些小朋友那样撒泼耍赖,号啕大哭。
所以,强压孩子虽然有用,但从长期来看则贻害甚远。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和孩子商量,把他(她)当成大人一样商量,这才是最好的做法。如果哄骗过关,会让家长的威信丧失;强压呢,又会让孩子不服气。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早就说过,面对下属,用“建议”而不是下“命令”,不但能维持对方自尊,而且能使对方乐于改正错误,并与你达成一致。事实也正是如此。
比如,当你请孩子帮忙时,你如果说,“能帮我洗个苹果吗?”“宝贝,能给我递过毛巾吗?”通常状况下,孩子是不会拒绝的,而且会开心地去做。
但如果你说,“给我洗个苹果去,别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毛巾给我拿过来,快点儿,等着用呢。”相信等待你的是拒绝和抱怨。你会觉得孩子这么不听话不懂事,而孩子呢,会觉得你不讲理,不是好妈妈。
如果在生活中,你是经常采取前一种做法的家长,相信你和孩子的关系会非常融洽,而且也会觉得事情处理得很顺利。因为,商量的语气让孩子认为自己得到了尊重,体验到了人格的平等,在接受父母意见时也就比较顺利,想有逆反心理都难。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明明是和孩子商量着来的,可是他还是不听。比如,“我跟孩子商量想让她学钢琴,说弹钢琴能陶冶性情、培养气质,姿态也放得很低,可好言好语说了半天,她一副打死都不学的态度。你说,我钢琴都买了,能不生气吗?”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再等待一段时间,与此同时,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诱引”孩子“上钩”,比如,真想让孩子学钢琴,不妨在这段时间带孩子听听音乐会,或者请个懂音乐的朋友到家里弹弹那台钢琴,潜移默化,让孩子慢慢地对钢琴、对音乐有些初步的认识,估计孩子就不抵触学钢琴了。
所以,家长跟孩子商量也是讲技巧的。我总结了三点,就是示弱、夸奖和解释,从我和源源的沟通效果上看,这些方法相当管用。
示弱,就是放低姿态,从万能的上帝角色中走出来,有礼貌地和孩子商量。比如“能帮妈妈个忙吗?要是能帮妈妈把碗筷收到厨房的话,妈妈就太高兴了。”像这样,巧妙地向孩子示弱,去拜托孩子,孩子就会自然听父母的话。
夸奖,就是肯定,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就在他做之前肯定他。我如果想让源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会说:“源源,我知道你是一个特别善解人意的孩子,明天妈妈不能接你放学了,因为妈妈有工作需要出差,我想,源源一定会支持妈妈的。明天可以让爸爸接你吗?”源源虽然更希望是妈妈接,但是还是同意让爸爸来接了。
解释,就是把事情解释清楚,想让孩子做的事情要尽量具体地告诉孩子,那样的话孩子也比较容易去行动。记得源源6岁的时候,源源和几个邻居同学一起坐公交车回家。几个孩子坐到一起,非常兴奋,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猜谜语,玩得开心了,就大声地笑呀、闹呀。这时,我觉得会影响到别人,所以,我跟源源说:“源源,妈妈拜托你件事儿,好吗?你看,公交车上叔叔阿姨们在闭眼休息,他们工作又累又乏,想安静地休息会儿,我们可能会影响他们休息,等咱们下车你们再一起玩儿好吗?我想源源一定会明白的,也会帮妈妈告诉他的同学,对吗?这样的话,车上的人都会认为你和你的同学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
我相信,如果你能像我一样与孩子商量,和孩子相处起来就会更轻松。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如何与人相处,这是孩子未来足以受用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