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不管是否认同,尊重孩子的决定

源源小时候,有一次我们几个关系好、平时走得比较近的妈妈约好带孩子一起出门闲逛,中午我们选定一家比较高档的西餐馆吃午饭。

那天人很多,等位等了很久,孩子们都饿坏了,不等坐好,我赶紧拿过菜单,把菜单念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听到喜欢的食物告诉我,我家源源平时爱吃意大利面,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意大利面。

坐我旁边的一位妈妈悄悄跟我耳语,好心地告诉我:“想吃意大利面到必胜客吃就好啦,到这里来当然要点没有吃过的,你给他点这家餐厅的特色菜,才不枉来一趟嘛!”

听这位妈妈说得有道理,我看着菜单,给源源念这家餐厅的特色菜,源源不为所动,大声坚持:“我就想吃意大利面。”

其他的小朋友听源源说要吃意大利面,也跟着嚷嚷:“妈妈,我也要吃意大利面,我也要吃意大利面。”

坐在源源对面的一个稍大的小女孩已经点好餐,听大家都吃意大利面,就扭头问她妈:“妈妈,我也想吃意大利面,能换吗?”她妈回答:“当然可以,只要我们没下单就可以换。”

女孩点点头说:“那我换一样,我也要意大利面。”她妈妈微笑着同意了。

而劝我给源源换菜的妈妈,跟儿子一直僵持不下,男孩要点意大利面,妈妈坚持不同意,说辞就是跟我说的那一套。男孩撅着嘴都快要哭了:“我就要吃意大利面。”妈妈小声哄他:“你以前并不喜欢吃意大利面呀,相信妈妈,我帮你点的东西特别好吃。”

男孩终于还是哭了,嚷着:“我就要吃意大利面!”妈妈不理睬儿子的情绪,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给儿子点了这家店最有名的牛排和海鲜饭。

等到大家的餐都上来了,源源和其他几个孩子吃得好不快活,兴高采烈地聊着一上午的所见所闻,只有被妈妈强行点餐的男孩闷闷不乐,看着眼前的食物,不动弹。虽然在大人眼里,他妈妈替他点的食物真是比意大利面要好很多,可他就是不理睬。

看到孩子不吃东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妈妈也下不来台,又花了那么多钱,很生气,朝男孩的后背打了一巴掌,借故上卫生间,走开了。男孩哭得更厉害了。

大家想想看,这样的“为孩子好”,真的收到效果了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她)有自己的主见。在某些问题上,不管是不是认同,我们都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把我们的意见强加给他(她)。

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身渴望所诞生的儿女……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现代舞蹈家金星曾在一次采访中谈道:“我提醒家长不应擅自替孩子做决定,应该让孩子快乐成长,将来可以根据家庭、教育状况,让他们去寻找自己的生活,在我家,如果有人来家里采访,我都要先问我儿子能否拍照,如果他说不要拍那就绝对不拍。”

很多父母常常进入一个误区,他们总是把孩子是不是好孩子、乖孩子的判断标准定义为,孩子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如果做了,哪怕没做好,也是好孩子。

其实,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主宰者是自己,家长的意见只是参考。他们不需要我们替他们做每一个决定,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欲望也会增强。

我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也是我父辈的教育观念,显然,父母的阅历、经验,孩子是没法比的。家长对孩子抱着不太信任和不放心的想法,当然不会大胆地让孩子自己拿主意或者做决定,毕竟,有些关键的决定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实,很多事情父母是可以让孩子自己拿主意,自己做决定的。在孩子两三岁以后,不妨试着让孩子决定关于吃什么穿什么的这些小事,如果你放手了,他们的自信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等孩子稍大些,孩子能够决定的事情就会重要一些,比如想参加哪些课外活动,读哪方面的书,直至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有什么职业规划……孩子天生并不擅长做决定,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出来的。

源源小的时候,我知道他比较爱画画,原本打算等他七八岁的时候再学也不晚,害怕小时候学得太早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所以一直没有给他报兴趣班。

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下班回家,源源故做可怜状,央求我说:“妈妈,能给我报个国画课吗?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就报了,我也想学。”我当时满口答应,虽然我一直想让源源学习围棋。

然而,我的邻居家长就不一样了。晚上在家,经常会听见邻居家隐隐传出的钢琴声,知道又是邻居的女儿笑笑在练钢琴。

有一次,在楼下看到笑笑,我问:“你一定很喜欢钢琴吧?听你练习的曲子挺难的。”

“不,很讨厌。”笑笑面无表情地回答:“妈妈说弹钢琴的女孩看起来更有修养,她坚持让我学弹钢琴,可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弹,我喜欢体育项目。”

听到笑笑这样说,作为一名母亲和教育研究者,我的内心泛起一种莫名的忧伤,甚至有些心酸。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笑笑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那些不懂得“尊重”的家长,不理解也不在意子女的真正需求,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通常采取专制的方法,以“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为理由,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学习和生活。孩子没有了选择权,也就没有了生活动力。

我想,这肯定不是您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不妨放开手,本着为孩子未来负责的原则,给孩子一个“自己的”决定! rBweqcSJjSTxfuo8IVcBPmLDMj8rMk5iFpM8X4aKRyQsH5WzatKx5qVcpEkPbI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