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的家长觉得这是一句废话:“孩子原本就是家里的一员啊,岂止是一员,简直是家庭的核心,所有人都围着他转。”
那么,你是怎么理解“家庭一员”这个概念的?家里的油瓶倒了,孩子在旁边看着油一点点往外流,不肯动手去把它扶起来,理由是“这活儿是爸爸妈妈的,他们不让我乱动厨房的东西”。这样的孩子,算作家里的一员吗?肯定不算,因为他没有任何家庭责任感。
所以,我所说的让孩子成为家里的一员,是让广大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里的事,和孩子商量,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的小主人,而不是父母的依附品。
社会心理学家约翰·迪法兰和尼克·史汀曾询问过100名学龄儿童:“你认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快乐的家庭?”孩子们列出的不是金钱,不是大房子,也不是电视,最多人回答的是:“与家人一起做一些事。”
记得源源小时候,我们打算买辆车,于是我们就和源源商量,说:“源源,咱家打算买辆车,你想要什么样的车?”“我不想买车。”听到这个答案我有点吃惊,因为有一次出去玩儿坐朋友家的车,我明显能感到源源羡慕的眼神。我又问:“为什么不想买车,如果我们有车开,出去带你玩儿不是很方便吗?”
“公交车、地铁也很方便呀,地铁还不堵车。”源源不假思索地回答。“你说的有道理。”我有点无言以对。“可是,如果家里有急事,有了车,会很方便。记得去年冬天,你半夜发高烧,妈妈抱着你去医院,公交地铁都停运了,打车都等了好久。”源源愣了一下,又说“绿色出行,公交优先!车太多,排很多废气,地球都变暖了。”
原来,这就是源源反对买车的理由。我当即表示出对源源理由的赞同,说他的话有道理,而且做法也很对,我支持他。我跟源源商量:“你看这样行吗?咱们还是买辆车,但是,我和爸爸保证不会开车上下班,路途远的话,地铁方便就坐地铁,地铁不方便才开车。”源源很开心地答应了。于是跟我们一起选择车型和颜色,源源很开心我们听取了他的意见。
大家别以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或者孩子的意见没价值,根本不值一听。事实上,美国《商业研究》杂志的一篇文章早就指出,现在的儿童很早就开始参与家庭决策,并在家庭消费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这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共鸣。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指导教师苏珊·林恩博士认为,目前在美国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美国家庭中,一般的家庭决策都是由家长与子女磋商决定,这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协作化,子女对于家长来说更像是一名合作者或者搭档。
所以,当你和伴侣平时谈论家庭问题时,要注意有意识地问问孩子的意见。比如:“你同意妈妈的决定吗?”“你认为这套沙发该不该买?”“家里添个书架怎样?”“咱们有必要换辆车吗?”……这样可以逐渐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使孩子关心家庭中的事情,让孩子有很强烈的当家做主的感觉。
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阳阳,已经连续一个月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了,几乎不和父母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原来父母在没有经过阳阳同意的情况下,把她的泰迪犬可乐送人了。阳阳非常不开心,她从小喜欢狗,可乐是父母在她8岁生日时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已经跟她生活了4年。可乐的日常生活都是阳阳照顾的,喂食、洗澡、去防疫站接种疫苗、买狗粮等。可乐就像阳阳的好朋友,陪伴着她。
这不,阳阳上了6年级,课业越来越多,而且还存在升学压力。父母考虑阳阳的现状,希望她不要分心,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所以两人商量把可乐送给朋友。阳阳想让父母把可乐要回来,可是父母坚决不同意。父母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而阳阳却认为,自己也是家里的一员,为什么父母不能跟她商量一下,擅自拿她的东西送给别人。毕竟可乐是她的啊。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是我,我会先跟阳阳这样说:
第一,肯定阳阳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第二,讲清楚照顾狗狗会占用很多时间,而阳阳面临升学,需要更多时间用来学习,所以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照顾狗狗。
第三,给出解决办法,把狗狗暂时寄养在一个非常喜欢狗狗的朋友家,等升学考试结束后可以再把狗狗领回家。
第四,答应阳阳每周带着她去看可乐一次,或者可以带可乐回家待一天。
我相信这样处理效果会更好。大家别以为这是个例,其实,生活中此类小事数不胜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亲子关系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些衣服都小了,你已经穿不了了,放着也是占地儿。我把你穿不了的衣服送给别人怎么啦?再说,我又不是送给你不认识的人,你不是和她还是好朋友吗?真是无理取闹!”
“你不能出门,今天陈叔叔一家人要来家里做客,你得陪着乐乐弟弟玩儿。跟同学约好了也不行,陈叔叔好不容易来咱家一次,跟同学约随时都可以。”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这样说话的家长,那么我建议你,请一定学习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从小事到大事,都可以。
诸如大人之间的是非,请孩子当裁判;家庭理财,要孩子参与;家庭的消费计划,向孩子征询意见;外出就餐,让孩子点菜结账;暑假旅游,让孩子选择目的地……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能让孩子真正成为家庭一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好处不胜枚举,家长朋友们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