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停经:停经是妊娠最早和最重要的症状。生育年龄已婚妇女,平时月经周期规则,一旦月经过期10d或以上,应疑为妊娠。
②早孕反应:约半数妇女于停经6周左右出现头晕、乏力、嗜睡、食欲缺乏、厌恶油腻或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
③尿频:妊娠早期增大的前倾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而出现尿频。
④乳房的变化:可有乳房胀痛、刺痛和乳头疼痛。妊娠8周以后,可见乳房增大、丰满,乳头、乳晕皮肤色素沉着,乳晕的皮脂腺肥大,出现结节状隆起,称为蒙氏结节(Montgomery's tubercles)。
⑤妇科检查:妊娠6~8周阴道窥见阴道壁和子宫颈充血,呈紫蓝色。双合诊检查子宫颈变软,子宫峡部极软,有子宫颈与子宫体似不相连的感觉,称为黑加征(Hegar sign)。随妊娠进展,宫体增大变软,至妊娠8周宫体约为非孕宫体的2倍,妊娠12周时约为非孕宫体的3倍。
(1)妊娠试验 孕妇尿液含有HCG,检测为阳性,可协助诊断早期妊娠。
(2)超声检查
①B型超声显像法:是检查早期妊娠快速准确的方法。在增大的子宫轮廓中,见到来自羊膜囊的圆形光环(妊娠环)。最早在妊娠5周时见到妊娠环。若在妊娠环内见到有节律的胎心搏动和胎动,可确诊为早期妊娠、活胎。
②超声多普勒法:在增大的子宫区内,用超声多普勒仪能听到有节律、单一高调的胎心音,可确诊为早期妊娠且为活胎,最早出现在妊娠7周时。
(3)宫颈黏液检查 早孕时量少黏稠,涂片干燥光镜下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4)基础体温 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出现高温相持续18d不下降者,早孕的可能性很大。
①子宫增大。
②胎动: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称胎动(fetal movement,FM)。妊娠12周后可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听及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3~5次。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胎动渐减少。
③胎体妊娠:20周以后,经腹壁可触到子宫内的胎体。妊娠24周以后,可触及圆而硬有浮球感的胎头、宽而平坦的胎背、宽而软且形状略不规则的胎臀、小且有不规则活动的胎儿肢体。
④胎儿心音: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正常胎心率120~160次/分。妊娠24周以前,胎儿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妊娠24周以后,胎儿心音多在胎背所在侧听得最清楚。
①胎姿势:为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体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以适应妊娠晚期椭圆形宫腔的形状。
②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为纵产式,两轴垂直者为横产式,两轴交叉成锐角者称斜产式,以纵产式最常见。
③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枕先露以枕骨为指示点,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则以肩胛骨为指示点。头先露、臀先露各有6种胎方位,肩先露则为4种。
④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叫胎先露。纵产式为头先露及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臀先露又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先露。
胎儿心音需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胎动音及脐带杂音鉴别。子宫杂音为血液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吹风样低音响。腹主动脉音为“咚咚”样强音调,两种杂音均与孕妇的脉搏数相一致。胎动音为强弱不一的无节律音响。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率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
产前检查从确诊妊娠,即从早期妊娠开始。孕26周以前,每3~4周一次;孕26周以后,每2周一次;孕36周以后,每周一次。高危病例根据病情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①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孕产次、职业、本次妊娠经过、月经婚姻史、既往孕产史、丈夫健康状况、家族史、有无遗传病和出生缺陷等。
②全身体格检查:包括步态、发育、营养状态、血压、体重、心肺、肝脾检查。
③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是否符合孕月、软产道和骨盆腔内有无异常。
骨盆大小和形状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骨盆测量为产前检查必不可少的项目。骨盆测量的时间宜在30~34周。
①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②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5~28cm。
③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距离,正常值18~20cm。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
④坐骨结节间径: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正常值8.5~9.5cm。此径线直接了解骨盆出口横径长度。
⑤出口后矢状径:当出口横径小于8cm时,应测后矢状径。此时嘱孕妇取膝胸或左侧卧位,检查者右手示指戴指套并涂润滑油后,伸入肛门,指腹朝骶骨方向与拇指共同协作找到骶尾关节后予以标记。若骶尾关节已固定,则以尾骨尖为标记,测量从标记处至出口横径中点间的距离,即为后矢状径。若后矢状径与出口横径之和大于15cm,则出口可通过正常足月胎儿。
⑥耻骨弓角度: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分开,检查者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反映出口横径的宽度。
内测量能较准确地经阴道测知骨盆大小,适用于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者。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检查者戴消毒手套并涂以润滑油或肥皂液,动作要轻柔。
①骶耻内径(又称对角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得出真结合径长度(即骨盆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正常距离约为11cm(骶耻内径若≤11. 5cm,则真结合径必<10cm,是诊断骨盆入口狭窄的重要依据)。
②坐骨棘间径:中骨盆平面的横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测量方法是一手示指、中指放入阴道内,向侧后分别触及两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
③坐骨切迹宽度:坐骨棘与骶骨下部同侧边缘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它代表中骨盆平面后矢状径。将阴道内手指置于骶棘韧带上移动,坐骨切迹宽度能容纳2横指(为5.5~6cm)者为正常,小于2横指者考虑中骨盆平面狭窄。
孕前和孕期保健的目的是降低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孕前保健是通过评估和改善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孕期保健的前移。
遵循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计划妊娠的夫妇进行孕前健康教育及指导,主要内容包括:①有准备、有计划的妊娠,避免高龄妊娠。②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增加。③补充叶酸0.4~0.8mg/d或经循证医学验证的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既往发生过神经管缺陷(NTD)的孕妇,则需每天补充叶酸4mg。④有遗传病、慢性疾病和传染病而准备妊娠的妇女,应予以评估并指导。⑤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⑥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高温、铅、汞、苯、砷、农药等),避免密切接触宠物。⑦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等)及生活方式;避免高强度的工作、高噪声环境和家庭暴力。⑧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压力,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⑨合理选择运动方式。
①询问准备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②评估既往慢性疾病史,家族和遗传病史,不宜妊娠者应及时告之。③详细了解不良孕产史。④生活方式、饮食营养、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运动(劳动)情况、家庭暴力、人际关系等。
①包括测量血压、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 2 。②常规妇科检查。
(1)必查项目 包括以下项目: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血型(ABO和Rh);④肝功能;⑤肾功能;⑥空腹血糖;⑦HBsAg;⑧梅毒螺旋体;⑨HIV筛查;⑩宫颈细胞学检查(1年内未查者)。
(2)备查项目 包括以下项目:①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TORCH)筛查。②宫颈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淋球菌、沙眼衣原体)。③甲状腺功能检测。④地中海贫血筛查(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⑤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针对高危妇女)。⑥血脂检查。⑦妇科超声检查。⑧心电图检查。⑨胸部X线检查。
孕期保健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在特定的时间,系统提供有证可循的产前检查项目。产前检查的时间安排要根据产前检查的目的来决定。
产前检查孕周分别是:妊娠6~13周 +6 ,14~19周 +6 ,20~24周,24~28周。30~32周,33~36周,37~41周。有高危因素者,酌情增加次数。
①流产的认识和预防。
②营养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卫生、性生活、运动锻炼、旅行、工作)。
③继续补充叶酸0.4~0.8mg/d至孕3个月,有条件者可继续服用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
④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高温、铅、汞、苯、砷、农药等),避免密切接触宠物。
⑤慎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
⑥必要时,孕期可接种破伤风或流感疫苗。
⑦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吸毒等)及生活方式;避免高强度的工作、高噪声环境和家庭暴力。
⑧保持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压力,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①建立孕期保健手册。
②仔细询问月经情况:确定孕周,推算预产期。
③评估孕期高危因素:孕产史,特别是不良孕产史如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史,生殖道手术史,有无胎儿畸形或幼儿智力低下。孕前准备情况。本人及配偶家族史和遗传病史。注意有无妊娠合并症,如慢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病、神经和精神疾病等,及时请相关学科会诊,不宜继续妊娠者应告知并及时终止妊娠;高危妊娠继续妊娠者,评估是否转诊。本次妊娠有无阴道出血,有无可能致畸的因素。
④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体重,计算BMI;常规妇科检查(孕前3个月未做者);胎心率测定(采用多普勒听诊,妊娠12周左右)。
(1)必查项目 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血型(ABO和Rh);④肝功能;⑤肾功能;⑥空腹血糖;⑦HBsAg;⑧梅毒螺旋体;⑨HIV筛查。(注:孕前6个月已查的项目,可以不重复检查。)
(2)备查项目 ①丙型肝炎病毒(HCV)筛查。②抗D滴度检查(Rh阴性者)。③75g OGTT(高危孕妇或有症状者)。④地中海贫血筛查(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⑤甲状腺功能检测。⑥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105g/L者)。⑦结核菌素(PPD)试验(高危孕妇)。⑧宫颈细胞学检查(孕前12个月未检查者)。⑨宫颈分泌物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高危孕妇或有症状者)。⑩细菌性阴道病(BV)的检测(早产史者)。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早孕期母体血清学筛查[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HCG。妊娠10~13周 +6 。注意事项:空腹;超声检查确定孕周;确定抽血当天的体重。高危者,可考虑绒毛活检或联合中孕期血清学筛查结果再决定羊膜腔穿刺检查。 超声检查。在早孕期行超声检查以确定宫内妊娠和孕周,胎儿是否存活,胎儿数目或双胎绒毛膜性质,子宫附件情况。在妊娠11~13周 +6 超声检查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llcy,NT);核定孕周。 心电图检查。
①流产的认识和预防。
②妊娠生理知识。
③营养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④中孕期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的意义。
⑤血红蛋白<105g/L,血清铁蛋白<12μg/L,补充元素铁60~100mg/d。
⑥开始补充钙剂,600mg/d。
①分析首次产前检查的结果。
②询问阴道出血、饮食、运动情况。
③身体检查,包括血压、体重,评估孕妇体重增长是否合理;宫底高度和腹围,评估胎儿体重增长是否合理;胎心率测定。
(1)必查项目 无。
(2)备查项目 ①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中孕期母体血清学筛查(妊娠15~20周,最佳检测孕周为16~18周)。注意事项:同早孕期血清学筛查。②羊膜腔穿刺检杳胎儿染色体核型(妊娠16~21周;针对预产期时孕妇年龄≥35岁或高危人群)。
①早产的认识和预防。
②营养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③胎儿系统超声筛查的意义。
①询问胎动、阴道出血、饮食、运动情况。
②身体检查同妊娠14~19周 +6 产前检查。
(1)必查项目 ①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妊娠18~24周),筛查胎儿的严重畸形。②血常规、尿常规。
(2)备查项目 宫颈评估(超声测量宫颈长度)。
①早产的认识和预防。
②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的意义。
①询问胎动、阴道出血、宫缩、饮食、运动情况。
②身体检查同妊娠14~19周 +6 产前检查。
(1)必查项目 ①GDM筛查。先行50g葡萄糖筛查(GCT),如血糖≥7.2mmol/L、≤11.1mmol/L,则进行75g OGTT;若≥11.1mmol/L。则测定空腹血糖。国际最近推荐的方法是可不必先行50g GCT,有条件者可直接行75g OGTT,其正常上限为空腹血糖5.1mmol/L,1h血糖为10.0mmol/L,2h血糖为8.5mmol/L。或者通过检测空腹血糖作为筛查标准。②尿常规。
(2)备查项目 ①抗D滴度检查(Rh阴性者)。②宫颈阴道分泌物检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水平(早产高危者)。
①分娩方式指导。
②开始注意胎动。
③母乳喂养指导。
④新生儿护理指导。
①询问胎动、阴道出血、宫缩、饮食、运动情况。
②身体检查同妊娠14~19周 +6 产前检查;胎位检查。
(1)必查项目 ①血常规、尿常规。②超声检查: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羊水量、胎位、胎盘位置。
(2)备查项目 早产高危者,超声测量宫颈长度或宫颈阴道分泌物检测fFN水平。
①分娩前生活方式的指导。
②分娩相关知识(临产的症状、分娩方式指导、分娩镇痛)。
③新生儿疾病筛查。
④抑郁症的预防。
①询问胎动、阴道出血、宫缩、皮肤瘙痒、饮食、运动、分娩前准备情况。
②身体检查同妊娠30~32周产前检查。
(1)必查项目 尿常规。
(2)备查项目 ①妊娠35~37周B组链球菌(GBS)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合并糖尿病、前次妊娠出生的新生儿有GBS感染等),取肛周与阴道下1/3的分泌物培养。②妊娠32~34周肝功能、血清胆汁酸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高发病率地区的孕妇]。③妊娠34周开始电子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检查(高危孕妇)。④心电图复查(高危孕妇)。
①分娩相关知识(临产的症状、分娩方式指导、分娩镇痛)。
②新生儿免疫接种指导。
③产褥期指导。
④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
⑤妊娠≥41周,住院并引产。
①询问胎动、宫缩、见红等。
②身体检查同妊娠30~32周产前检查;行宫颈检查及Bishop评分。
(1)必查项目 ①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胎盘成熟度、胎位和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比值)等。②NST检查(每周1次)。
(2)备查项目 无。
目前,对这3种病原体没有成熟的筛查手段,孕妇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不能确诊孕妇何时感染、胎儿是否受累以及有无远期后遗症,也不能依据孕妇的血清学筛查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建议孕前筛查或孕期有针对性地筛查,不宜对所有的孕妇进行常规筛查,以免给孕妇带来心理恐惧和不必要的干预。
妊娠期BV的发生率为10%~20%,与早产有关,早产高危孕妇可筛查BV,但不宜针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BV筛查。
不需要每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检查,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贫血的孕妇可反复进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检查。
为了减少母儿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基于多年临床医学研究,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于2009年制定了不同妊娠阶段的孕妇体重增长适宜范围。妊娠早期(最初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5~2.0kg,孕妇合理体重增加范围与其孕前体重指数有关,详见表1。我国目前尚无孕妇合理体重增加推荐范围。经过我们的研究,IOM的推荐范围适合中国人。
表1 单胎妊娠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建议
2009年美国IOM对多胎妊娠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建议范围如下:孕前正常体重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范围为17.0~25kg,孕前体重超重孕妇为14.0~23.0kg,孕前肥胖孕妇为11.0~19kg。
目前关于妊娠期超声、X线摄片、MRI检查的安全性已达成如下共识,见表2。
表2 妊娠期影像学检查的共识
①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
②美国国立辐射委员会、ACOG及美国放射学学会。
③ACOG及英国国立放射防护局。
临床上常根据尺测和手测子宫底高度来简易判断正常孕妇妊娠周数方法具体见表3。
表3 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第一步: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手测宫底高度,估计宫底高度与孕周是否相符,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且有浮球感的为胎头,宽而软且不规则的为胎臀。
第二步:检查者双手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深按,两手交替进行。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者为胎背,高低不平、有结节者为胎儿肢体。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先露部,进一步判断先露是头还是臀;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入盆,能被推动提示未入盆,反之提示已衔接。
第四步:两手分别插入先露部两侧,向骨盆入口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①妊娠20周前:身长=妊娠月数的平方(cm);体重=妊娠月数的立方×2(g)。
②妊娠20周后:身长=妊娠月数×5(cm);体重=妊娠月数的立方×3(g)。
①双顶径: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平均值约为9.3cm。②枕额径:又称前后径,从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胎头以此衔接,平均值约为11.3cm。③枕下前囟径:前囟门的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平均值约为9.5cm。④枕颏径:又称大斜径,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3.3cm。
1980年Manning指出利用胎儿电子监护仪与B型超声联合监测胎儿宫内缺氧情况。5项指标包括:无应激试验(NST)、胎儿呼吸样运动(FBM)、胎动(FM)、胎儿肌张力(FT)及羊水容量(AFV)。每项2分,满分10分。
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的标准见表4。
表4 MANNING评分法
8~10分无急慢性缺氧,6~8分可能有急性或慢性缺氧,4~6分有急性或慢性缺氧,2~4分有急性缺氧伴慢性缺氧,0分有急慢性缺氧。
新生儿Apgar评分的标准见表5。
表5 新生儿Apgar评分
新生儿Apgar评分法用以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的严重程度,是以出生后一分钟时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满分10分,属正常新生儿。7~9分为轻度窒息,需一般处理。4~7分为中度窒息,需清理呼吸道、吸氧等治疗。0~3为重度窒息,必须紧急抢救,缺氧重需再次评分。
新生儿复苏见图1。
图1 新生儿复苏
孕期未临产时进行的监护,通过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称为无应激试验(non stress test,NST)。NST主要从5个方面评价和分析胎儿监护曲线:基线率、基线变异、20min内胎动次数、胎动后胎心率加速幅度、胎动后胎心率加速持续时间。
20min内有3次以上的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加速≥15次/分,持续时间≥15s为NST反应型。
若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胎动时胎心率加速<15次/分,持续时间<15s为NST无反应型。
缩宫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又称宫缩应激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通过缩宫素诱导宫缩观察20min内宫缩时胎心率的变化,了解胎盘一过性缺氧的负荷变化,测定胎儿的储备能力。
若10min内连续出现3次以上晚期减速,胎心基线变异减少(<5次/分),胎动后无胎心率加速为OCT阳性,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若胎心率基线无晚期减速,胎动后胎动好胎心率加速为OCT阴性,提示胎盘功能良好,1周内胎儿无死亡危险。
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的评价指标有胎心基线、胎心变异、胎心加速、胎心减速。
长期以来我国教科书正常胎心基线的定义是120~160次/分,低于或超出上述标准为异常。但临床上常有基线低于120次/分而胎心加速和变异均良好的EFM图形被诊断为胎儿窘迫,并因此行急诊剖宫产术,无形中增加了剖宫产率,而新生儿却无任何宫内缺氧的表现。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随着孕周增加,妊娠足月时胎心率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正常胎心率基线的定义是110~160次/分,基线≥160次/分为胎儿心动过速,≤110次/分为胎儿心动过缓。需要指出的是,在EFM的评定中基线的高低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来考虑,必须结合基线的变异、有无加速和减速等进行综合评定。
先在EFM图纸上找寻一段10min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平均胎心率变化应在5次/分左右,读取此区域内2min的区段进行评估,并除外以下情况:①周期性出现的变化;②明显的基线变异;③基线变化超过25次/分。
基线变异是指振幅和频率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变异度可以量化为每分钟胎心率峰值和最低值的振幅。根据变异的程度,可分为变异缺失(振幅无改变)、微小变异(振幅有变异,但<5次/分)、中度变异(振幅变异为6~25次/分)、显著变异(振幅变异>25次/分),其中中度变异为正常变异,其他类型的变异均为异常变异。
胎心加速:指胎心率明显迅速增加(30s内达到峰值)。根据孕周不同,评判胎心加速的标准也不同。妊娠≥32周的加速标准是胎心率至少增加15次/分,且持续15s以上,出现后2min内恢复到原来水平;妊娠<32周的加速标准是胎心率至少增加10次/分,且持续10s以上,2min内恢复到原来水平;加速持续时间2~10min称为延长加速,如果加速持续≥10min应认为是胎心基线的改变。
根据胎心减速与子宫收缩的关系,分为早期、晚期和变异减速。在辨别各类减速时要注意减速波的波形及其与宫缩的关系,尤其要注意胎心率下降的速度,这是鉴别各类减速的关键点。
早期减速:与宫缩对应出现的胎心率缓慢下降后又缓慢恢复。胎心率缓慢下降是指从开始下降至减速波的最低点(谷底)的时间≥30s,减速谷底和子宫收缩的峰值同时出现。大部分情况下,减速出现、谷底和恢复与宫缩的开始、峰值、结束相一致并对应出现。出现在第一产程晚期的频发早期减速往往受尼古丁类制剂等的影响。但是,若早期减速出现在第一产程的早期,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且减速谷底低达100次/分,则需要密切观察胎儿的情况,可能与胎儿缺氧有关。
晚期减速:胎心率缓慢下降,从开始到降至谷底≥30s,减速的开始出现在宫缩的峰值,减速的谷底出现在宫缩的峰值之后,宫缩结束后才开始减速的缓慢恢复。晚期减速往往提示胎儿缺氧,与胎儿大脑氧供下降密切相关,常常出现在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脐动脉血流波形异常等情况。若晚期减速伴有变异减少或消失及无胎心加速,常提示胎儿严重缺氧。
变异减速:胎心率不是缓慢下降而是迅速下降,从开始至降到谷底的时间<30s,胎心率下降至少15次/分,且持续15s以上,出现后2min内恢复到原来水平。典型的变异减速是先有一初始加速的肩峰,紧接一快速的减速,之后快速恢复到正常基线伴有继发性加速,常与部分或完全的脐带受压有关。非典型的变异减速往往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肩峰消失、肩峰过宽或过于突出、延迟恢复、减速期间没有变异、双减速波;非典型的变异减速与脐带血pH低值有关。
延长减速:与基线相比,胎心率明显下降至少15次/分以上,持续≥2min,但不超过10min。
正弦曲线:胎心率明显、平滑的、正弦波形摆动,幅度为5~15次/分,频率3~5次/分,没有胎心率变异或加速,持续≥20min。正弦曲线与胎儿严重贫血、酸中毒或无脑儿有关,是胎儿临终前的征兆,但需排除母亲使用哌替啶或尼古丁类制剂等的影响。
美国ACOG对EFM是分级评价见表6。
表6 EFM的分级、定义、评价及处理
药物对EFM结果的影响:产时用药有可能影响胎儿心率。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改变是暂时的,尽管其中一些会导致产科干预的发生。表7为几种常见药物对胎心率的影响。
表7 几种常见药物对胎心率的影响
一般来讲,出现Ⅱ级或Ⅲ级EFM图形,应采取一些辅助手段来确定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或酸中毒。刺激胎儿是常用的措施,以下4种方法可用于刺激胎儿:胎儿头皮血取样、皮钳刺激胎头、震动和声音刺激、数码头头颅刺激,后两者因创伤小而更受欢迎。如刺激后有加速则酸中毒可能性小,可以继续试产。如Ⅲ级胎心监护图形持续存在,可考虑行胎儿头皮血pH或乳酸测定,然而,由于检测技术或操作创伤性等限制,该方法已经越来越少使用。有研究显示,胎儿头皮血低pH值预测脐动脉血pH<7.0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6%和9%,预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和3%,阴性预测值较高(97%~99%)。数据显示,与头皮血pH相比,头皮血的乳酸水平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一项最近的大型随机临床研究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对酸中毒的预测、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入住率无差异。虽然美国国内的头皮血pH和乳酸水平的测定已经逐渐被头皮刺激取代,但是这两种方法仍然为Ⅱ级和Ⅲ级EFM提供了额外的信息。
出现Ⅱ级和Ⅲ级EFM时需要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的评估和处理包括:①停用任何可以引发宫缩的药物;②阴道检查了解有无脐带脱垂、宫口扩张过快或胎头下降过快;③改变体位至左侧卧或右侧卧,减少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和改善子宫胎盘血流;④监测母亲血压以排除低血压,特别是有局麻的孕妇(如存在低血压则扩容或使用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⑤评估是否存在宫缩过频;⑥吸氧。但是并没有对上述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数据。通常,胎心监护可能会持续异常而对体位改变和吸氧无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可建议使用宫缩抑制药以减少宫缩和缓解脐带受压。一项对3个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比较了EFM无反应孕妇中宫缩抑制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宫缩抑制药可改善EFM图形,但不改变围生儿死亡率、低5min Apgar评分发生率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因此,虽然宫缩抑制药能减少EFM异常率,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推荐使用。
与宫缩过频相关的胎心改变可用β 2 受体激动药物(海索那林或特布他林)治疗。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其有效率可达98%。
当胎心监护反复出现变异减速时,可考虑羊膜腔灌注减轻脐带受压。一项对12个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与不处理相比,经宫颈羊膜腔灌注能显著降低减速的发生率和可疑胎儿窘迫导致的剖宫产率。由于剖宫产率降低,羊膜腔灌注同样减少了患者和新生儿住院日>3d的可能性。羊膜腔灌注可采取一次性或持续注入,有随机研究认为两种灌注方法缓解反复出现的变异减速的作用相似。
出现Ⅱ级和Ⅲ级EFM的另一常见原因是局麻药引起的母亲低血压。此时可同时采取扩容处理或静脉使用肾上腺素,或两者同时使用。
①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运增加,增强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促进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殖、修复。
③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稀薄,便于精子通过。
④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细胞分泌,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⑤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⑥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⑦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⑧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⑨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⑩促进水钠潴留。
①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②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
③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形状变黏稠。
④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及振幅。
⑤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的正负反馈作用,调节激素的分泌。
⑦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的发育。
⑧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
⑨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排出。
①气体交换:血氧依靠压力差以扩散作用通过绒毛间隙进入胎儿血循环;二氧化碳更易通过绒毛间隙直接向母体扩散。
②营养作用: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等可经胎盘输送到胎儿血中,同时胎盘产生各种酶,能把结构复杂的物质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或把结构简单的物质合成糖原、蛋白质、胆固醇等,供应给胎儿。
③排泄作用:胎儿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送入母血排出。
④防御作用:能阻止母血中某些物质进入胎儿血中,但各种病毒及分子量小对胎儿有害药物可通过胎盘。母血中IgG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得到被动免疫力。
⑤合成功能:胎盘主要合成以下几种激素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①胎动:12h<10次,提示胎儿缺氧,胎盘功能低下。
②尿中E3值:24 h尿>15mg正常值,10~15mg为警戒值,<10mg为危险值。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③随意尿雌激素/肌酐(E/C):>15为正常值,10~15为警戒值,<10为危险值。
④血清游离雌三醇:<40nmol/L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⑤孕妇血清胎盘生乳素(HPL)和妊娠特异性β糖蛋白(PSβ 1 G):妊娠足月孕妇血清HPL<4mg/L或突然下降50%提示胎盘功能低下;妊娠足月孕妇血清PSβ 1 G<170mg/L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⑥OCT/CST试验:NST无反应者需做OCT,OCT阳性提示胎盘功能低下。
⑦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舟状细胞成堆,无表层细胞,嗜伊红细胞指数<10%,致密核少者提示胎盘功能良好;舟状细胞极少或消失,有外底层细胞出现,嗜伊红细胞指数>10%,致密核多者,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⑧胎儿电子监护仪与B超联合生物物理监测也能反映胎盘功能。
①正确推算预产期,核实孕周。
②测宫高、腹围及超声测定胎儿大小,胎盘成熟度,B超测胎儿双顶径>8.5cm提示成熟。
③泡沫试验或震荡试验 如两管均有完整的泡沫环,提示胎肺已成熟。
④监测羊水中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该值>2提示肺成熟。
⑤监测羊水中肌酐:该值≥176.8mmol/L(2mg%)提示肾成熟。
⑥监测羊水中胆红素 ΔOD 450 <0.02,表示肝成熟。
⑦监测羊水中淀粉酶及脂肪细胞:碘显色法测淀粉酶值≥450U/L,表示唾液腺已成熟,含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表示胎儿皮肤已成熟。
Ⅰ度污染:浅绿色,示慢性缺氧。Ⅱ度污染:黄或深绿色,示急性缺氧。Ⅲ度污染,黄棕色、稠厚,示缺氧严重。
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标准见表8。
表8 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
月经周期规律(28~30d)的妇女,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7,日数加7。月经周期不规律妇女,可以根据性生活、早孕反应、首次产前检查、胎动时间、首次超声检查等核实孕周,推算预产期。
①妊娠早期(最初3个月):孕妇每天食物摄入量不需要增加,但应多摄入富含叶酸的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及豆类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②每日膳食构成:提倡全面均衡营养。谷类、薯类及杂豆200~300g(杂粮不少于1/5);蔬菜300~500g,以绿叶蔬菜为主,水果类100~200g;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150~200g,其中鱼类、禽类、蛋类各占50g;奶类及奶制品200~250g,大豆类及坚果类50g;油15~20g,盐6g。需说明的是,孕妇个体有较大的差异,进食食物的数量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可能要求每天进食一样多的食物。
③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6餐,其中,早、中、晚餐热量分别:10%~15%、25%~30%、25%~30%,其余热量分配至三次加餐中。
④必要时应用营养评估软件进行营养评估。
单胎妊娠中后期每日食物摄入总热量平均增加200kcal,注意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双胎妊娠中后期每日食物摄入总热量平均增加400kcal,注意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膳食构成:提倡全面均衡营养。谷类350~450g;大豆制品50~100g;鱼、禽、瘦肉交替选用约150g,鸡蛋每日一个;蔬菜500g,其中绿叶蔬菜占300g;牛奶或酸奶250g;每周进食一次海产品,以补充碘、锌等微量元素;每周进食一次鸡肝(25g)以补充维生素A和铁;一次鸡或鸭血以补充铁。需说明的是,孕妇个体有较大的差异,进食食物的数量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可能要求每天进食一样多的食物。
膳食构成:保证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的摄入;鱼、禽、蛋、瘦肉合计每日250g,每周至少3次鱼类并以海产鱼类为主,每天一个鸡蛋。每周进食动物肝脏一次;每日至少饮奶250mL,可补充钙300mg。
在评价药物在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时,主要是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分类标准。这一分类标准是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及药物对妊娠期间胚胎/胎儿发育影响的危险程度不同,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
A类 经对照研究显示,在妊娠的前3个月及其以后的妊娠期间用药对胎儿无害。即妊娠期间用药安全,无不良影响。
B类 动物生殖研究未发现药物对胎仔有害但缺乏人类妊娠期的对照研究,或动物生殖研究发现对胎仔有害而在人类妊娠的前3个月及其以后的妊娠期间的对照研究未得到证实。即妊娠期间用药对人类无危害证据。
C类 动物实验中已观察到对胎仔有危害(致畸或胚胎死亡),但在人类妊娠期缺乏临床对照观察研究;或尚无动物及人类妊娠期使用药物的研究结果。本类药品仅在权衡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方可使用。
D类 有明确证据显示对人类胎儿有危害,但尽管如此孕妇应用后绝对有益(如需要抢救生命或必须治疗但又无其他可代替的安全药品选择)。本类药品必须在权衡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方可使用。
X类 动物实验和人类临床观察均已证实导致胎儿异常,妊娠期用药的危害超过治疗获益。对孕妇和准备妊娠的妇女均列为禁忌。
药物妊娠期分类并不绝对,还受到在妊娠的不同时期、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长短不同的影响(例如吗啡属C类,但在妊娠晚期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则为D类),而且更应强调的是这一分类仅仅是用于指导妊娠期用药,并不能代表哺乳期的安全性。
①致畸作用。
②长期潜伏效应(如己烯雌酚导致青春期后阴道腺病)。
③智力发育受损。
④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倾向性。
指受精后18~55d,是胚胎器官发育分化最重要的时期,组织分化迅速,对药物最为敏感,受到有害药物作用后,即可出现形态异常导致畸形,且任何异常均不可修复,是导致先天畸形危险性最大的时期,因而称为“致畸高度敏感期(teratogenic highly sensitive period)”。
①任何科室对任何生育年龄的妇女进行药物治疗时,均应考虑有无受孕可能,尤其是非产科的其他科室接诊女性患者时,以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忽略用药”。
②有急慢性疾病的妇女应在孕前进行治疗,应待治愈或在医生指导监护下妊娠。
③必须用药时首先应核实孕周,严格掌握剂量和持续时间,如必须用药者,应选择最小治疗剂量、最短持续时间,可单一用药不合并用药。在早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治疗可等待则应待“致畸高度敏感期”过后开始用药。
④需要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对灵长类动物胚胎无害的药物。当有两种以上的药物可供选择时,应选择对胎儿危害较小、临床应用多年并对胚胎、胎儿是否有不良影响已有资料证实的药物,而少用或不用新上市或虽有动物资料但缺乏临床资料的药物。
⑤并非中药即意味安全无毒。因中药成分复杂,应参看药物说明或向中医师咨询。
⑥妊娠期免疫应针对常见且对母体危害大、免疫有效的疾病,对可免疫预防的疾病最好在孕前接种。使用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后,应避免短期内妊娠。在妊娠期禁用活疫苗,除非孕妇暴露于该疾病的易感风险超过了免疫对母儿的危害。
①母亲应用后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出现在母乳中。虽然只有很少的药物对婴儿有毒性,但还是应该减少母亲药品的应用。
②哺乳期母亲应用药物应权衡利弊,如仅为缓解症状,在告知母亲可能对婴儿存在潜在危害之后,大多数人会选择停止用药。
③哺乳期用药应了解药物进入乳汁的影响因素,以便选择使用的药物。
①母体的血药浓度:母体血浆内药物浓度是导致药物向乳汁中转运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乳汁药物浓度的变化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变化成正比。哺乳期内应减少药物进入血浆的机会以降低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如采用局部用药代替全身用药。
②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20的药物极易在血浆和乳汁中达到分布平衡;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0的药物易通过扩散方式穿过乳腺上皮细胞;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则不易进入乳汁。
③药物的脂溶性和蛋白结合率:脂溶性高的药物易转运至乳汁并聚积;只有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通过血-乳屏障,因此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转运至乳汁较少。
④口服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动力学较差、易被胃酸破坏以及易被肝脏代谢降解的药物均不易进入婴儿体循环(如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吗啡等)。
⑤药物的解离度:只有非离子态的药物方能转运通过生物膜。血浆的pH值为7.4,乳汁的pH值为7.1,因此弱碱性药物更易以非离子态形式进入乳汁。
⑥乳:血药浓度比(M:P):M:P大于1,表示有较多药物进入乳汁;M:P小于1,表明仅有少量药物转运至乳汁,例如一些常用药物的M:P值:对乙酰氨基酚1.0;甲硝唑0.99~1.1;氨苄西林0.2;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0.013~0.043;头孢曲松0.04;头孢氨苄0.008~0.14;头孢拉定0.2;头孢唑林0.02;克拉霉素0.25;红霉素0.41;庆大霉素0.17;环丙沙星2.17;氟康唑0.75。
狂犬病疫苗属灭活的病毒疫苗,需使用时母体获益远远大于胚胎/胎儿风险,妊娠期可适用。哺乳期无人类资料,可能适用。
属灭活的病毒疫苗,妊娠期适用。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在流感流行季节(10月至来年3月)对中孕期和晚孕期孕妇接种流感疫苗,而对可能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高危孕妇则不考虑孕周均进行接种。哺乳期适用,未发现对哺乳婴儿存在风险。
风疹疫苗属减毒活病毒疫苗,妊娠期禁用。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2003年建议接种后避免在1个月内妊娠,但如受孕前后1个月或妊娠期接种了疫苗,其致畸风险率极低,因此,接种本身不应成为终止妊娠的指征。哺乳期适用,虽有自乳汁中分离出病毒的报道,但美国ACOG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建议风疹易感妇女哺乳期接种。
麻疹疫苗属减毒活病毒疫苗。妊娠期禁止接种,接种后避免在短期内妊娠(避免妊娠时间生产厂商建议3个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为1个月)。未见到疫苗注射后先天性畸形的报道。哺乳期无人类资料,可能适用。
妊娠期适用。
乙肝疫苗为非感染性的表面抗原疫苗,应用于有高危感染暴露前后时接种。母体接种对胎儿无明显副作用。因理论上存在致畸可能,因此,有学者建议早孕期后再进行接种。哺乳期无人类资料,可能适用。
人类资料早期使用胎儿畸形风险增加,妊娠中、晚期使用存在风险,可导致严重或致死的胎儿/新生儿肾脏损害,且不可逆转。因此孕期降压一般不用,主要用于产后治疗。哺乳期M:P为0.012,美国儿科学会认为使用卡托普利可哺乳。
①妊娠最初的3个月:最初为妊娠的喜悦;但早孕反应、担心妊娠的失败、恐惧分娩的痛苦又给孕妇带来抑郁和烦恼。
②妊娠中期的3个月:随着妊娠的继续进展,孕妇的情绪起了变化,食欲和睡眠又恢复了正常,胎动的出现增强了孕妇的信心,此时孕妇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③妊娠最后的3个月: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中,孕妇重新感到压抑和焦虑、惧怕分娩;临产后宫缩痛加重焦虑、恐惧和不安情绪。
①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孕妇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疏导,对有效地消除孕妇心理上的焦虑、恐惧等问题,保证孕产妇分娩的安全与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加强围生期管理,重视妊娠妇女的心理疏导。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及管理,积极治疗合并症,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使其健康、顺利渡过妊娠期。重视孕妇的心理疏导,对于预防难产、产后出血、产后精神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还应建立孕产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
①妊娠的前3个月和妊娠最后2个月;②有腹痛或阴道出血等情况;③有流产或早产可能的时候;④有前置胎盘等产科原因者;⑤有严重合并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