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柑橘黄斑病(柑橘树脂病)

柑橘黄斑病又称脂斑病、脂点黄斑病,柑橘树脂病,世界各柑橘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我国各柑橘产区、各类柑橘上均有发生,以柚类产区受害最重。病原菌主要侵害叶片和果实,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树势衰弱,严重影响产量。受害果皮形成脂斑或黄斑,致使果实外观果实品质下降。柑橘树脂病也是柑橘黄斑病的一种。树脂病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不同又称流胶病、砂皮病、黑点病等。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黄斑病也侵染病果,40年代出现田间病株,现在国内各柑橘产区均有分布。为害柑橘枝干、叶片和果实,在枝干上发生的是树脂病或流胶病,在叶片和幼果上发生的是砂皮病或黑点病,在接近成熟及成熟果实上发生的是褐色蒂腐病,在柑橘发生冻害后常严重发生,造成局部毁园和大量减产。

柑橘黄斑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枝梢和果实。叶片症状有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和混合型,果实症状分为黄斑型和脂斑型两种。

1.叶片症状。(1)黄斑型叶片症状。主要发生在春梢叶片上。染病叶片初在叶背产生针头大小的黄绿色小点,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后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形黄色斑块,随菌丝在叶片组织中生长,细胞膨胀后向叶背突起成泡疹状浅黄色小粒点,几个乃至数十个群生在一起,小粒点颜色变深,变成坚硬粗糙的脂点或斑块或脂斑或斑驳状,在柠檬、粗柠檬、高感柑橘上症状出现早,病斑黄色,至黑褐色颗粒状突起前就脱落。在葡萄柚、常山胡柚、琯溪蜜柚、沙田柚和文旦柚等感病品种上病斑较为限制,后期产生黑褐色颗粒状突起。(2)褐色小圆星型。主要发生在秋梢上,初生芝斑大小的斑点,后扩展成直径0.1~0.5c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黑褐色病斑,中间渐变灰白,散生黑色小茸点。(3)混合型。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发生在同一叶片上。

2.果实症状。病果通过皮孔侵入果实,引起少量细胞死亡。症状也分黄斑型和脂斑型。(1)黄斑型。果实于7~8月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黄色斑块,随着果实的发育,黄斑更加明显。(2)脂斑型。最初在果实表皮的油腺之间产生针头状黑色小点,逐渐扩大,多个小点融合形成大小不一的脂斑。

3.枝干症状。柑橘树脂病。枝干染病,表现流胶和干枯两种类型。(1)流胶型:病部初呈灰褐色水渍状,组织松软,皮层具细小裂缝,后流有褐色胶液,边缘皮层干枯或坏死翅起,造成木质部裸露。(2)干枯型:皮层初为红褐色、干枯稍凹陷,皮层不易脱落,流胶不明显,病皮下生有黑色小粒点。

黄斑型病叶(陈国庆)

田间感病叶片

柑橘树脂病叶片上的小黑点(姚廷山摄)

柑橘树脂病果实上的小黑点(姚廷山)

柑橘树脂病枝干上的症状

柑橘球腔菌形态

1—假囊壳 ;2—子囊和子囊孢子 ;3—分生孢子梗 ;4—分生孢子

柑橘间座壳菌的分生孢子

1—α型分生孢子 ;2—β型分生孢子

Mycosphaerella citri 称柑橘球腔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球腔菌属。无性型为 Stenella citri-grisea 称橘疣丝孢。假囊壳产生在开始腐烂的落叶上,丛生,近球形,黑褐色,有孔口,直径65~85μm,高80~96μm。子囊倒棍棒状,成束着生在假囊壳基部,大小(31.2~33.8)μm×(4.7~6.0)μm。子囊孢子呈2行排列在子囊内,双胞,无色,长卵形,一端钝圆,一段略尖,大小(10.4~15.6)μm×(2.6~3.4)μm。

病菌以假囊壳吸水膨胀弹射子囊孢子,借风雨经气流传播到叶片背面,遇水后产生腐生的菌丝,在叶背面进行腐生生活,当腐生菌丝接触到气孔时便产生附着胞从气孔钻入叶背面的叶肉细胞,其潜伏期长短与柑橘品种有关,即使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又是高感品种也需45~60天才发病。侵染主要发生在夏季,叶片黄斑型症状多在入秋后显症,褐色小圆星型则多在冬季和翌年春季大量出现。落叶多见于晚冬和早春。在黄斑型病斑上,分生孢子仅很少在腐生型菌丝上见到,说明黄斑型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在该病循环中作用不大。

(1)清洁果园。秋季落叶严重果园采果后结合翻耕施肥将病叶翻入土中;春季发病落叶严重时应及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2)加强管理。合理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十分重要。(3)及时喷药保护。该菌孢子萌发后不立即侵入寄主组织,这个特性对药剂防治极为有利。有效杀菌剂有:①铜制剂有波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波尔多液残效期长,但高温干燥时不宜使用以防发生药害。②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有:咪鲜胺、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③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有: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应用这类杀菌剂可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喷洒,可兼防黑点病,但该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建议每个生长季节不宜超过2次。 7aysFoSizuX0wzanUvYL2LqSPHTNqn7vlRmuEkCrJDx7CbnxEYto5ukFURMxVd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