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简称肝郁、肝气郁,是肝脏最常见的病机变化。肝气郁结的病理特点是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气机不畅。
肝气郁结型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眩晕、头痛,并且伴有精神不振、抑郁、多疑善虑、梦多易惊、疲乏无力及胸部堵闷等症状。
这类型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喜欢叹气,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有心事或者情绪不高所致,一口气叹出来后会觉得心里畅快,女性患者则会出现胁肋肿胀、纳食减少、月经错后、经来两乳及腹部发胀作痛、舌质色暗或有瘀斑、脉象沉弦或弦涩等症。
肝气郁结型常见于初期、中期高血压病及部分临界高血压,并且会因为情绪的波动导致血压不稳定,宜采用疏肝理气、活血通脉、降压等治则,代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等。
在外因刺激下,患者出现较长期或反复较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时,表现为肝郁气滞证,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管舒缩中枢收缩血管的冲动占优势,从而使小动脉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导致血压升高,形成痰湿壅盛证;血压继续上升,则发展为肝阳上亢证和肝火亢盛证。
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多见于高血压病变早期,通常出现在年轻体壮的患者身上。常常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口干苦,面红目赤,舌尖边红,苔黄,脉弦有力。
从中医角度来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是由于肝郁化火所致,多半没有脾虚的症状,因而常常使用菊花、钩藤、夏枯草来清肝泻火,可以快速降低血压,缓解症状。代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而肝肾阴虚是高血压的常见证型,多见于中、晚期高血压患者。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眩晕、头痛、耳鸣、咽干、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宜采用柔肝降压、滋补肝肾或滋肾养肝等治则,代表方剂有杞菊地黄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不仅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服用柔肝降压的药方,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以滋养肝肾为主,通过膳食调理,增强体内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使血压尽快稳定。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主要发病机制。其中,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型之一,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可以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血压平稳。
肝阳上亢型作为高血压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其基本病机就是肝阴阳失去平衡。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目赤、口苦、烦躁易怒、有时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或弦滑。此类型患者多见于高血压早期。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不可滥用、过用镇肝潜阳的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赭石等,这类药物其重镇之性既有碍肝调畅流达,又易遏脾胃受纳运化。应选用柔肝疏肝、调和气血、平肝潜阳的药物。
柔肝疏肝则用白芍、生地黄、山茱萸、麦冬、柴胡、紫苏梗、枳壳等;调和气血则用川膝、当归、丹参、川芎等。
肝阳上亢轻者用菊花、杭芍、夏枯草、钩藤、地龙等;肝阳暴张,则用赭石、珍珠母、生牡蛎等。盖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过用潜镇,反增其刚烈之性。
中医药方以平肝潜阳为其基本治则,达到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代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在饮食上也宜多吃一些清淡泻火的食物,如苦瓜、小青菜、茼蒿、芹菜等。
阳虚畏寒型高血压患者既有高血压病,又体质阳虚。此类型患者常常表现为怕冷无力,胸闷腹胀,体倦喜静,口水较多,脸色发白,大便稀薄,男性则伴有阳痿、早泄,女性则伴有腰酸、白带清稀。
阳虚畏寒型高血压病常伴有虚阳上浮,出现头晕、口干口苦、面红或颧红、头汗出、心烦不寐等真寒假热证,这也容易被误诊为肝火亢盛或肝阳上亢,但这类病人切其脉必细弱无力,舌质淡胖,舌苔白滑,小便清长,四肢清冷,因而患者应当分辨清楚,及时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宜采用温阳降压、壮阳益气法治病。
阳虚畏寒型常见于高血压病1、2期。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附片、杜仲、淫羊藿、仙茅、冬虫夏草、巴戟天、鹿茸粉、茯苓、龙骨、牡蛎、三棱等。代表方剂有真武汤、白通汤、济生肾气丸等。
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一般是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血瘀;或者阴虚阳亢致气血逆乱,血流不畅,导致血管瘀阻成瘀;或者过多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导致体内痰湿过盛,阻滞血脉便导致瘀血;或者是由于日常过度劳累,身体虚弱,气血无法运行,导致闭阻经脉形成瘀血。
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或痛,心悸怔忡,两胁刺痛,四肢疼痛或麻木,夜间尤甚,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结等症。
由于高血压的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因而瘀血往往是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要想使血压得到控制,就必须除去身体内的瘀血,因此,此类型高血压重在活血、化瘀、降压。代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
古人言:“百病皆因痰作祟”,高血压病因不明,从痰论治则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
痰浊壅阻型高血压病常常表现为头痛昏蒙,或眩晕而见头重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或兼心下逆满,心悸怔忡;或兼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或兼头痛耳鸣,面红易怒,胁痛,脉弦滑。
痰浊壅阻型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以化痰降压为主。化痰降压是指通过涤痰通络或息风化痰达到降压的目的。代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苓桂术甘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