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气血调和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一旦失调,则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中医认为与体质禀赋偏盛有关。《黄帝内经》中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按照中医理论,高血压患者阴阳失调分三种情况,如肝的阴阳失调、肾的阴阳虚损、脾的升降失司,这三种类型的高血压,通常是由于年老体虚、劳欲过度导致精气内伤,从而导致阴阳失调;也可能是因为情志失调,大喜大悲或者大怒,导致肝阳化火;更有可能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饮食节制,暴饮暴食,或者过度食用油腻、辛辣食物,有饮酒、吸烟习惯的人也容易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失衡而发为本病。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标志,以头痛、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在治疗上,西医惯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阻断剂、交感神经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血压,患者常需要长期服药。但从中医角度,可依照患者气血阴阳虚损不同来辨证治疗。
例如,肝阳上亢就平肝泻火,痰浊内生就化痰泻浊,血瘀阻滞就活血化瘀,特别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相当注重整体的调整,只要机体气血阴阳恢复平衡状态,就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达到辅助稳定血压的功效。
根据高血压病阴阳气血失调、气血失和的病机特点,当循“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和“高者抑之”“惊者平之”之旨,以调和阴阳、畅达气血为治疗目的。
传统中医里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那时一般把高血压包含在“眩晕”或“头痛”中。高血压的分型比较复杂,比如肝盛阴虚引发的高血压、肾虚引发的高血压、肝火亢盛引发的高血压等。每种类型的临床表现不一样,因此必须要辨证。现代中医把高血压分成虚证和实证。
实证高血压多为肝阳上亢型,这类病人常见的症状就是血压高,容易出现脸红、头痛、头晕,而且容易烦躁。另外一种实证高血压患者通常偏胖,容易便秘,舌苔厚腻,这些症状说明病人是属于痰湿比较重的实证。
虚证高血压患者有很严重的眩晕症状,走路觉得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有时会突然晕倒。与实证高血压患者的区别就是,虚证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比较虚弱,阳气不足。
“虚”也可以分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头晕头痛症状往往是一种空痛的感觉,同时伴有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咽干舌燥、双目干涩、舌红、脉搏沉细弦等症。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患者可能有头晕、目花、腰膝酸软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男性患者则有阳痿遗精、四肢怕冷、舌质淡等症。
实证高血压治疗方法主要是平肝清热,服用牛黄降压丸这一类的药物,而虚证高血压主要服用六味地黄丸这类药物。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脑、肾功能性、器质性异常的全身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有的会伴有心悸、失眠,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烦躁、疲乏等现象。高血压如果不加控制,以后可能会逐渐累及心、脑、肾,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普遍认为不良生活方式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配合药物治疗外,综合调治也很重要。比如,正确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减少高血压的发病。其次,认真进行血压自我监测也是很有必要的。到医院就诊时偶尔测血压不能完全反映血压的变化规律,而通过血压日记和周记,可以使医生更好地掌握其血压波动情况,及时地拟订治疗方案。
超重和肥胖已被证实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且肥胖者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是体重正常者的8倍。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积极控制体重,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饮食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进食过饱,提倡少食多餐,并且应注意膳食平衡,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另外,吸烟、喝酒也是影响其疗效的一个因素,因此患者应尽量少饮酒并戒烟。
另外,高血压患者应该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做操、打太极拳等,不仅可以提高和改善心肺功能,减少体内脂肪,还能增加骨骼密度。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量要适宜,避免过度劳累。